新时代中国电影艺术教育路径

2017-08-27 10:48黄婷
世界家苑 2017年7期
关键词:青少年教育

黄婷

摘 要:中国电影博物馆,作为电影文化的传播阵地,利用丰富的电影资源,通过电影展览教育活动长期致力青少年教育的开发和研究,在当今新时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潮流下借助影像的载体和形式,形成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教育、历史教育、情感教育、主流价值观等一体“活”的电影艺术教育,实现对青少年文化素养乃至国民媒介素养、文化底蕴的整体提升,这既是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也是增强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电影文化;青少年教育;博物馆艺术教育

中国电影博物馆于2005年落成,2007年2月正式运行,十年来共接待观众近500万人次。馆内收藏电影拷贝、手稿、电影海报和电影器材等珍贵藏品3万多件。“社会大课堂—电影课堂”(简称“电影课堂”)是中国电影博物馆专门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教育系列活动,旨在利用馆内的电影资源,以电影文化艺术教育和科普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电影教学课程实践、主题活动、观影交流、参观体验等方式,提高中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电影课堂”于2009年启动截至2017年底,共举办527期,服务学生90000人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围绕国家级、专业化、公益性、第一流的建馆方针和目标,中国电影博物馆始终将扩大电影影响和推动影响电影作为博物馆前行的动力和要求。致力于青少年教育的开发既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广大公众文化素养、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也是新时代下电影博物馆公共教育理论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从博物馆教育到电影艺术教育的新认识

1.博物馆教育的新需求

博物館教育是当今博物馆界发展的重点和热点。2015年《博物馆条例》中对博物馆社会服务进行明确规定,博物馆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物收藏、保存、研究的专业机构,还是提供展示、教育、开放服务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2017年第十八届“博物馆交流大会”把主题锁定“教育的力量”。博物馆不再局限作为保存旧知识的场所,而是致力于为公众创造一个充满活力,探讨新理念的对话平台,成为为观众提供学习、讨论、探索创新性的实体和虚拟场所。从中国电影博物馆入馆观众数据反馈显示,看电影、获取知识、休闲娱乐、家庭陪伴是主要需求,青少年观众群体以家长陪伴为主要入馆方式,开发亲子类、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的、参与性强的教育活动是满足家庭观众的主要诉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博物馆作为社会公益服务机构,应该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让青少年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建立上有所作为。这不仅能更加凸显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价值,对博物馆教育方向也有新要求。

2.电影艺术教育的新认识

杨绛先生说“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学习兴趣。卢梭认为“最好的教育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潜能,这才是最好的教育。”电影娱乐是好的教育,娱乐教人协作、教人协调,教人战胜困难,教人智慧。电影是跨界艺术,跨界艺术出现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文化的民族化,为了让人能跨过文化的障碍,共同欣赏电影艺术,这是电影艺术的本质。从1895年诞生电影就先天带有隐性的教育功能和艺术基因,只不过电影的教育功能是通过故事和人物,通过人物命运完成的,不以教育者想当然的方式完成。今天的中国电影正从大国走向强国,银幕数,观影人群,电影质量,都处在一个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阶段。而对中国庞大且正成长的电影观众来说,对电影艺术教育也应有新认识。电影艺术教育,这里不是泛泛的影片鉴赏、知识的普及,不是影视院校的科班培养专业人才。西方国家称为媒介素养教育,也叫媒介教育。美国媒介教育起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强调从小要教会孩子们正确阅读和使用影像语言、视听语言。在影像中知道如何表达意义,知道什么意义是健康的,也知道怎样用影像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讲故事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对于审美培养、自我表达沟通、电影的叙事能力乃至电影市场来说都将大有裨益。博物馆作为文化公共机构,借助影像载体和形式,通过历史和技术结合开发的丰富立体的活动形态,形成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教育、历史教育、情感教育、主流价值观等综合的体验式“活”的媒介教育。通过这种活的艺术教育,让电影动起来,让中国文化活起来。

二、电影艺术教育如何活起来

习总书记在2014年提出让大地上、禁宫里的,还有古迹里的文物活起来。“让文物活起来”是广大博物馆工作者的行动指南,也是“十三五”国家文物局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博物馆功能职责来说,教育要以陈列展览为主要阵地,通过多手段向公众提供丰富的文化服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科学文化艺术知识。

1.展览活起来:看见电影之美

展览是博物馆实现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最直接手段。展览为谁做?展览和博物馆的活动要给观众带来愉快的参观体验,不是简单地多媒体和视频堆积,要让观众身临其境,满足教育、研究、娱乐三大需求。展览活起来,也要让藏品走出库房活起来,让蕴含的文化活起来。

像打造电影剧本一样打造好的展览故事。博物馆展览的设计制作类似电影制作。好的电影需要有好剧本。同样,博物馆展览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展览文本的水准。这一点国外博物馆中不乏体现。美国洛杉矶郡博物馆,策展人不论展览筹备期是几年还是几个月,展览文案策划都是重中之重,事前细致、完整地搜集和整理展品信息,集合各类人员头脑风暴共同形成展览脚本,故事板,逐步完成从创意到落地展览方案的成形。影像展的现场感区别于文物类博物馆以物的展示为主,影像展览更应回归影的本来特色。美国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的“库布里克电影展”由德国电影博物馆策划、电影艺术指导帕蒂·波德斯塔设计,策展理念是“让人重回黑色的房间里看电影”。展览利用电影的元素,光影关系的巧妙配搭,无声老电影与现代电子音乐的结合,明暗之间传神还原了这个传奇导演的性格色彩。用电影语言来表达展览空间,用视觉语言诠释文字,创造沉浸式的参观体验。

电影史料的活化重现电影场景。电影距今才122年,和文物历史类博物馆不同,一百多年影像历史如何呈现?影人手稿、剧照、剧本、奖杯、设计图,电影拷贝、道具、胶片电影的制作、洗印器材、以及各种规格放映机等,对非专业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来说,静态展品信息都是零碎的、枯燥乏味的,很难通过想象力去直面历史。所以活化电影历史需要用好玩的技术讲影像故事。VR技术和AR增强现实技术目前被大量用在使艺术品活起来的展览中。通过扫描画像,观者可以看到动画化的场景,比如剥落的蒙娜丽莎、断臂的维纳斯等,用手机或者ipad识别艺术品,看到艺术品文字介绍,历史背景等,不需人工解说就可了解整个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比如故宫的“V故宫”,打开网站按提示操作,就可通过虚拟现实眼镜欣赏自己的养心殿。即使没有VR眼镜,还有裸眼模式,让你自由遨游养心殿。借助技术及电影展品,一方面可以活化静态图片,以电影场景方式呈现,还可戴上VR眼镜和中国经典动画《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对话、互动。

创意体验式展览让电影史料活化重现,带着观众真实游电影史,游电影基地。APP的开发、高体验式虚拟数字博物馆,可以说是顺应“互联网+”的趋势,让博物馆的展览和展品真正活起来,让青少年观众动起来玩起来,实现展览的多种体验感。

“沉浸式”视听直观电影之美。电影是综合艺术,它所表现的质感和体验集中了所有创作者的表达,不仅有导演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有摄影师们的光影表达,表演者的灵魂刻画及后期制作等所有参与者的心血,用VR技术打造“沉浸式”视听室,一流的视听设备和环境放大电影的细节元素,不同的影像风格对比,让孩子们感受电影技术发展带来的美感和质感,了解电影创作的匠心,这就有了交流、分享平台,观众置身其中并乐在其中。这是电脑屏幕、大尺寸电视、家庭投影无法做到的。因此对电影的审美欣赏,最直观就让孩子亲身感受电影奥妙。

比如:三联幕影厅,银幕不但大还有包围感;球幕和环幕影院,用三台数字电影放映机实现超宽幅画面,三屏打造270度观影视角,这样的影厅看《移动迷宫2》是不是特别有探秘感呢?4D动感影厅环境特效和座椅运动,放映《速度与激情7》《复仇者联盟2》《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等大片,相信孩子会爱上看电影。

2.电影课堂活起来:探寻电影之美

基于博物馆藏品和展览研究,针对儿童、学校、成人等不同观众群体需求原创开发的电影课堂,把电影艺术教育与传统文化历史结合,让知识不再枯燥,让青少年愿意主动参与体验,在动中潜移默化的进行互动式教育。社会大课堂系列活动是影博面向中小学生的系列社教活动的统称。目前,对青少年开展教育活动的电影教学课程有电影特技解密、动画电影、电影奥秘、电影化学、电影中的舞蹈、、电影中的传统文化、电影中的色彩、电影中的音乐等,但还未形成完整、成熟的课程体系,课件撰写和讲述方式上亟待升级。课件内容的编写需站在观众的角度帮他们解答电影是什么样的,不仅关于过去,也关于电影知识,小朋友们在体验中能把电影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帮助他们了解电影的同时,也了解世界,启发思考。此外,线上线下教育互动推广打破馆舍围墙,让电影社会教育成果实现无边界分享、交流。面对迅速发展的世界慕课时代,博物馆慕课可引导公众参与知识传播与教育活动中,让知识共享。

3.体验活起来——感受电影之美

现代博物馆对观众体验的关注,关键要关注博物馆体验内核与教育诉求是否一致,如果博物館教育能与个人成长发展结合,将对电影艺术教育社会化大有裨益。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开发国内还仅限于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学习和职业方向指导,应看成是一个连续过程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帮助每个人在教育和职业上做出正确的选择。”美国孩子从6 岁就接受职业发展教育,日本职业规划教育贯穿于幼儿至成人整个过程,它通过教育促进人生价值实现,为社会提供适应时代要求的优质劳动者而进行新探索。英国则侧重帮助学生从小意识到个人在能力、兴趣、个人需要和价值等的差异,辅助判断个人生理和心理特征,何种职业适合自己、职业意识的灌输,锻炼独立动手能力。

博物馆把教育项目与青少年职业规划教育结合,以兴趣为主导开发青少年思维认知及动手能力,建立专门的活动中心,在国外博物馆的体验项目中很常见。比如,法国巴黎维莱特“科学与工业城”中的“儿童馆”,美国NASA航空航天博物馆开发的儿童体验中心。国内科技馆也有尝试,中国科技馆新馆的“科学乐园”,上海科技馆的“彩虹儿童乐园”等。开发真人电影拍摄体验训练营,让青少年在真实动手体验中亲身了解电影的制作过程,也能培养兴趣、讲故事的能力、启发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有助于引导青少年未来的职业规划。作为青少年影视教育基地,电影博物馆品牌活动——少年儿童电影配音大赛,自2010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该活动以关注少儿成长,启迪少儿心智,丰富少儿生活,繁荣少儿电影为宗旨,通过电影配音比赛为切入点,进行电影才艺的展示交流和学习,打造电影特色文化夏令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扩大活动影响,增进各地少年儿童的交流,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目前吸引了超过210万少年儿童和家长的关注,电影讲堂和电影文化夏令营,获得了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和家长们的肯定,收到良好社会反响。卡通泥塑、魅力皮影、多彩造型、配音与表演等体验课,传播传统光影艺术;参观怀柔影视基地、聆听电影配音专家亲身示范,让小朋友们对配音有了更多体会。同时,从参赛选手中发现好苗子也为电影输送新生人才。

设想如果未来博物馆能建一个独立空间,专供青少年了解体验电影制作过程,职业分工,比如导演、编剧、摄影、灯光、美术、化妆服装、录音、道具、配音、特效师、营销、制片人等,让他们在动手中探寻电影魅力与乐趣,也在潜意识中建立职业感。玩也是一种很好的学。

三、电影艺术教育新影响:传播活起来,绽放中国文化魅力之光

作为文化传播阵地,博物馆需要在互联网+时代焕发新的活力,活的电影艺术教育,传播也要活起来。通过展览、社会教育、文创产品开发等领域,以更加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吸引孩子走进实体博物馆。

1.加强学校与电影博物馆及社会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加强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戏等专业院校及电影资料馆、行业协会、制作机构等社会资源的整合,针对性开发展览和教育实验项目,打造电影艺术教育实验平台,和社会共享研究教育成果。未来的博物馆,拥有电影专业资料档案馆,拥有庞大的原创影视作品,高端的放映系统,为参与电影艺术教育的学生定制年度电影放映,学生可以在档案馆获取丰富的影史资料,这种庞大的学习资源是非影视学府机构所不能想象的。丰富多彩的电影实验室、研究工作室,形成了课堂教学之外的研究与学习网络,同时兼具展示和分享的影视平台能更广地扩大艺术教育的影响。

2.中国电影走出去,电影艺术教育走出去。国际博协教育与文化活动专委会主席艾玛·纳迪女士讲到,对于教育我们需要考虑有哪些能施加影响的自变量。藏品、观众能改吗?教育是博物馆最重要的活动吗?这些值得探讨。2018年是“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正式提出四周年。博物馆是传播文化和友谊的载体,借“一带一路”的东风,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出具有中国内涵、国际表达、创意融合的对外展览的同时,探索用立体电影教育活动生动展现中国故事。可借鉴故宫与皇家加勒比的合作,皇家加勒比游轮已在2017年的多个航次中推出故宫教育项目,携手在国际游轮航线上展示弘扬中国文化,向乘客传播故宫文化,故宫教育也因此开启了世界环游之旅。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皇家加勒比游轮之所以选中故宫,就是看中了教育课程易操作、配套材料包便于输出的特性。

中国电影走出去,电影艺术教育也要传播出去,提炼成熟的电影教育课程及材料包,在每年的国际国内巡展中推广出去,将中国电影文化的海外传播公众化、具体化,也使更多的海外华人、外国友人通过参与体验电影教育项目,建立对中国电影、中国文化的直接印象,进而产生兴趣。电影是跨文化、跨国家的媒介,中国电影有它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下中国电影主动走出去,体现在平等文化的认同下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相信“铁盒里的大使”将作为新的中国名片在艺术教育助力下,将用国际化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傳播好中国声音,绽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之光,展现新时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参考文献

[1]《博物馆条例》2015年3月

[2]卢梭《爱弥儿,或论教育》

[3]Leavis和Thompson《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1933

[4]《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让文物活起来主要在“活”上下功夫》

[5]崔波:《国家博物馆与小学深度合作——馆校联合开发校本课程》,《中国文物报》2013年9 月27日,第3版。

[6]《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第十八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

(作者单位:中国电影博物馆)

猜你喜欢
青少年教育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传承文化根脉铸就服务灵魂
试论音乐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要作用
预防性骚扰,青少年成长中不容忽视的教育
跆拳道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促进功能
处理青少年逆反心理问题的思考
《少年朱熹》动画影片制作的探索和实践
让孩子善于习得乐观
简述关工委组织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