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纵梁加强件用激光拼焊板开裂问题研究

2017-08-27 10:48江聚宁
世界家苑 2017年6期

江聚宁

摘 要:汽车前边梁左右件为激光拼焊件,在实际冲压使用中,冲压第一序深拉延工序存在偶发开裂现象,为薄板侧靠近焊缝处,严重时裂口延展至零件表面,造成零件报废。通过分析激光拼焊板的原材料性能波动、冲压模具设计、激光拼焊板品质问题等确定了开裂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通过网格分析检测确认此次改善效果完全满足现有生产要求。

关键词:汽车纵梁加强件;激光拼焊板;开裂因素

引言

激光拼焊板技术是利用激光将不同厚度、不同材料及不同表面涂层的钢板拼接在一起,可以为提高车身强度、降低汽车重量、减少汽车制造和运行成本提供显著成效。目前,国内外激光拼焊板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传统方式可以将激光拼焊板按照材料厚度、强度级别以及拼焊方式的不同分为:同厚度不同强度、不同厚度同强度及不同厚度同等强度三类。

车门内板是汽车上典型的形状复杂、拉延深的零件,发生开裂主要与激光拼焊板表面状态、

力学性能、焊接强度以及零件的模具状态等有较大关系。

1.激光拼焊板开裂因素

聚焦零件冲压开裂,协同用户排查,经整理,主要因素以下几点。

1)原材料性能波动。

2)落料坯料品质问题:落料件外形尺寸确认左、右前边梁采用专用落料模,每批次结合落料件断面质量对模具刃口进行点检和保养。通过每批次抽检,外形尺寸与标准样板在公差±1mm范围内,平坦度≤2.0 mm,毛刺≤0.13 mm。

3)激光拼焊板品质问题:拼焊件外形尺寸确认。焊接采用专用夹具,夹具与拼焊件采用轮廓定位,误差1mm;焊接工艺技术,在焊接起始时存在时间差,焊接的开始和结束端有1MM收弧口产生。通过夹具调整,使其中一边对齐,另一侧人工打磨消除错边。每批次按标准样件和检测要点检查并记录,发往用户现场实施抽检,确认外形尺寸与标准样板在公差±1mm范围内,达到用户送货标准。可防止因拼焊件外形轮廓尺寸超差,引起的冲压零件开裂。

4)冲压设备精度:焊缝性能杯突实验。杯突实验:激光拼焊板生产线体装有超声波检测仪,用于检测焊接位置的漏焊、缺焊等缺陷,检测设备精度高、确认快,可以将废品率控制在 0.5%。为了确认激光拼焊板的焊接强度能否满足纵梁加强件的拉延深度,此次随机抽取两张激光拼焊板进行杯突试验,杯突试验是评价金属薄板成形性的试验方法,经常用于检测激光拼焊板的焊接强度。从测试效果来看,两张激光拼焊板在薄板热影响区以外发生开裂,并且开裂方向与焊缝平行,满足生产使用要求。

针对前期对用户两个厂区不同模具网格实验的成型工序件进行对比,1号厂区的工艺补充面较2号厂区工艺补充面有差异。结合实际产线和模具状态,在用户冲压技术科支持和协调中,对1号厂区压机闭合高度调整试做。(+50mm、+30mm、+15mm)冲压,闭合高度+15mm左右材料发生开裂,模具闭合材料压紧(此区域与焊缝位置较接近,约20mm位置)影响材料流动,导致深冲工序材料开裂。调试结果:通过1号厂区800T半自动冲压线记录,红色圆圈区域工艺补充面较集聚,设备稳定性较差于2号厂区全自动稳定性。产线精度是要因。

5)模具精度:冲压模具。针对1号厂区的产线和模具状态,对冲压1号厂区冲压模具跟踪,改善模具状态。调整冲压机到底成型压力;调整压边圈的平衡块间隙;PB工艺补充面依2号厂区变更;对PB.PD成型钢块表面TD涂层部分失效,进行抛光。调试结果:通过1号厂区调试记录,红色圆圈区域工艺补充面依然偶发焊缝边部的母材开裂。模具设计是冲压开裂的要因。

6)冲压工艺。

为了能够了解冲压后零件的真实状态,在生产过程中随机抽取一个零件进行网格分析。网格分析用于测量实体零件减薄率,其分析结果可以清晰认识零件减薄率的分布情况。

网格成形极限分析:在本工况条件下区域A由于材料力学性能波动、冲压工况差异等因素影响下,第一工序已发生开裂现象。实验结果:通过厚度应变和网格应变实验,红色圆圈区域安全裕度为10%,处于临界区域边缘,其他区域内的测量点均位于安全范围内。模具工艺:前期模具整改期间提出,模具工艺的合理性。参与用户技术部门、模具保全商讨模具工艺合理性。模具设计中没有设置焊缝端部的切边工艺,因拼焊板的拼焊装夹误差和零件公差,叠加在拼焊后有1mm的错边和收弧口。此处的缺陷在成型时有偶发焊缝开裂和整车焊装超差。通过对全工序模具检讨,PB成型模有多处优化空间,后工序模具增加焊缝端部切边无空间。与东风日产相关部门对增加焊端切边的工艺检讨打合:考虑模具能力及潜在风险,暂不增加切边工艺。

2.对策

2.1 确定方案

通过前期要因确认,积极协同用户冲压技术科的冲压试做。

1、PB成型模具镶块新制,包括工艺造型变更,镶块TD处理;

2、用户1号厂区对冲压线PB工序冲压机更换;

3、更换落料模老化镶块;

4、由2016年同期焊缝开裂率0.6%降至0.3%。

2017年6月底,結合调查结论,对用户提出改善方案:不在现在基础上增加模具改造风险前提下,提出在厚板落料边线增加工艺缺口的方案,一并与用户研发中心评估该零件可实施的改善方案。结合零件数模,通过CAE仿真分析,初步确定落料模边线的优化方案。

2.2 实施方案

在前期采用激光切割C型工艺口后,试做效果明显。

经过前期激光切割试做的检测报告,重新优化落料边线。对落料刃口线的镶块进行了新制。通过落料试制成功后,后序批量生产一个月。

2017年9月、10月开始试量产供货,前边梁批量试作不良率为0.01%,比2016年0.73%不良率下降0.72%

2.3方案效果

通过此次方案的实施,解决了原先零件成型工艺设计不合理及模具状态老化,产生的焊缝开裂、边部暗裂品质不良;

改进后提高左、右前边梁成材率0.72%,用户每年左、右前边梁使用量约108万片,其经济效益每年约:1,080,000x0.72%X62.36=48.5万元,该零件为长期使用零件,预计生命周期10年,项目总效益485万元。

3.结论

前边梁成型工艺优化项目通过技术协同,最终实现在为客户解决“老大难”质量问题的同时,提升了零件成材率,同时为类似零件的前期设计提供了参考方向。

参考文献

[1]田树伟,孟华,王志楠,黄晓东.激光拼焊板冲压成形中焊缝开裂原因分析与避免措施[J].模具工业,2015,41(07):68-71.

[2]龚红英,徐培全,黄金湘,姚华.汽车左纵梁加强件拉深成形性研究[J].模具技术,2008(04):6-9.

[3]侯明明.对EQ140汽车纵梁加强板的功能分析与改进[J].二汽科技,1985(05):7-10.

(作者单位:广州花都宝井汽车钢材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