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与心理治疗及认知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7-08-28 01:36张东子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认知疗法汉密尔顿心理治疗

张东子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抑郁症患者与心理治疗及认知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张东子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抑郁症患者时使用心理治疗及认知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抑郁症患者共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心理及认知疗法,将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更低,P均<0.05。结论 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及认知疗法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抑郁症;心理治疗;认知疗法;治疗效果

抑郁症属于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近几年发病率急剧攀升。相关的研究报道称,随着新型医学模式的出现,护理学定义以及精神障碍疾病的护理理念也得到了更新,从而要求护理工作的创新[1]。在本次研究中,对抑郁症患者采用了心理治疗联合认知疗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月,我院抑郁症患者共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在36~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3±5.4)岁。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在34~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5±5.6)岁。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合并脑器质性疾病者;抗抑郁药物禁忌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心理及认知疗法:

1.2.1 心理治疗

通过倾听与疏导引导并鼓励患者将内心的思想障碍和负性情绪宣泄出来,在交流中使用肯定、激发、鼓励、勉励等语言,给予心理上、行为上的正面按时及指导,从而消除其消极的思想。通过多角度沟通,并结合抚摸、拍肩、拥抱等肢体语言,使患者感受到信任及心理支持,并能够主动配合找到自身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不现实的非理性思维,使患者能够认识自己,使其思维方式能够更加现实,认识问题也更加理性。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找到导致其抑郁的情绪冲突,使患者能够了解自身的病情和心理动态,从而完善并健全其人格成长,增加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使其心理更加健康。

1.2.2 认知疗法

综合分析患者的认知思维及心理状态,找到其负性想法,并指导患者自己识别、监督、记录每日出现的消极情绪和思维方式,并让患者明白这样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原因、可能产生的危害以及特点,协助患者以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究同一事物或事件,进而建立起健康的、良好的认知思维结构。对患者的行为进行矫正,使其能够主动拒绝不合理要求、并表达自己主张、承担自身的责任,使其能够以社会认可的方式表达感情和思想,并以积极的思维和行为替代消极的思维和行为。

1.3 评价指标

将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评分标准:严重抑郁,>24分;抑郁症肯定存在,17~24分;抑郁症可能存在,7~16分;没有抑郁症状,7分以下[2]。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2.0处理数据,过程中计量资料由t检验,计数资料由卡方检验,若P<0.05,则提示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更低,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2个月对照组 38 26.10±3.24 22.07±3.51观察组 38 18.53±2.62 15.73±3.07 t 11.199 8.381 P 0.001 0.001

3 讨 论

抑郁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会造成严重损害,目前针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通常以药物干预为主,但在治疗过程中,当患者症状得到一定缓解后,应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抑郁症的严重性,从而帮助患者完善人格、改变认知,并增强他们面对和处理挫折和困难的自信和能力[3]。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38例抑郁症患者采用了心理治疗联合认知疗法,经对比可知,观察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的联合使用能够进一步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并使其症状得到迅速改善,从而减少功能损害,降低患者的自杀率。值得注意的是,认知疗法属于短程的心理治疗,将患者负性心理或行为的转归作为了治疗和关注的重点,并通过行为治疗技术和认知矫正技术有效改变了患者的认知方法,并增强他们对治疗的配合度、积极性和主动性,凸显出整体性,进而显著改善了自身的认知偏见,降低了抑郁的发作频率,促使患者更快康复。

综上所述,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及认知疗法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1] 张勇辉,侯晓菲.内观认知疗法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3,13(01):72-74.

[2] 徐淑敏,刘爱红,孟 焱,等.帕罗西汀联合芳香疗法和认知疗法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18(01):20-22.

[3] 张高峰,翟自霞,朱金福,等.道家认知疗法对抑郁症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17(05):440-441,478.

本文编辑:吴玲丽

R395.5

B

ISSN.2095-8242.2017.033.6377.01

猜你喜欢
认知疗法汉密尔顿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积极认知疗法对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分析
老年慢性病患者精神症状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
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述情障碍干预研究
为称呼上诉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认知疗法在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国内发展“婚外恋”心理治疗模型的思考
梦境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