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随访管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17-08-28 01:36金美娜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慢性病原发性高血压

金美娜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42)

慢性病随访管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金美娜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42)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实施慢性病随访管理的效果,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260)实施常规的治疗和管理,研究组(n=260)另接受慢性病随访管理。两组均随访4年,对比干预前后血压水平和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并统计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内干预前后对应比较均存在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SBP和DBP水平均远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2%,对照组为9.62%,组间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的满意度数据与对照组存在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实施慢性病随访管理能够显著降低血压水平,还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

慢性病随访管理;原发性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并发症

原发性高血压是世界上三大基础疾病之一,其发生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社会压力的逐步增加而明显升高,由此出现的高血压性肾损害、高血压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压性脑血管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1]。为了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效的护理管理方案,本研究特采用分组对照方法展开临床对照试验,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医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出520例展开临床对照试验,纳入标准:均符合诊断标准,均方便跟踪随访,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意识不清醒者,罹患恶性肿瘤者,合并有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者,合并有系统性疾病者,存在有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者,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者,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260例患者,男性140例、女性120例,年龄47~87岁,平均(62.4±6.3)岁;对照组260例患者,男性137例、女性123例,年龄45~88岁,平均(62.8±6.7)岁。组间临床资料数据对比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管理,首先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给予药物治疗和控制,此外均接受常规的管理,即在患者就诊时由临床医生测量血压水平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开具处方后患者按照处方服药并要求其遵医嘱完成治疗,及时复诊。

1.2.2 研究组:实施慢性病随访管理,医务人员需要为本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以便能够实施精细化的管理服务,健康档案记录的内容应当包括基本信息,指派专人对每位患者的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的管理,在患者每次的就诊过程、主诉、治疗情况均详细记录在健康档案内,以便在今后的就诊和管理过程中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丰富、全面的信息;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院时,慢性病规范管理小组成员应当详细记录患者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以便出院后能够定期给予跟踪随访,随访的方式主要包括电话随访、网络随访和家庭随访等,随访的内容应当包括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主观感受异常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不良生活行为习惯情况及改善状况等,小组成员还应当根据在随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指导和改善策略,帮助患者更好地坚持治疗、改善不良生活行为习惯。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干预前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变化,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4年的跟踪随访,对比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并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根据卫生部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与一般满意率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 21.0完成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均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分布比较采用非参数法检验。将P<0.05记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SBP和DBP水平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干预前SBP和DBP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SBP与DBP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SBP和DBP均远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SBP和DBP水平比较(±s)

表1 干预前后SBP和DBP水平比较(±s)

组别 n SBP t值 P值 DBP t值 P值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260 140±10 121±7 21.283 0.000 120±8 90±5 19.824 0.000对照组 260 139±11 130±6 13.079 0.000 120±9 101±7 12.826 0.000 t值 0.743 12.075 —— —— 0.924 10.031 —— ——P值 0.256 0.000 —— —— 0.183 0.000 —— ——

2.2 随访期间并发症

随访期间研究组有1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心脑血管病、肾损害、痛风者分别有7例、3例、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62%,对照组有2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心脑血管病、肾损害、痛风者分别有14例、7例、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62%,组间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9.274,P=0.000)。

2.3 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完全满意、部分满意及不满意者分别有246例、12例和2例,对照组分别有210例、38例和12例。两组间护理满意度分布比较有统计学差异(U=6.475,P=0.006),且前者总满意度为99.23%,远高于后者的95.38%,组间总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5.943,P=0.010)。

3 讨 论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来说,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护理管理措施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水平,也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是仅依靠单纯的药物治疗和常规的护理干预远远不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临床跟踪随访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程度较高,且也需要接受全面的护理服务才能显著改善依从性和预后情况[2]。但是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仍存在明显的不足,具体如下:①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下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效果不佳;②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下患者的并发症较多。因此需要积极探讨更为理想的干预方案,改善服务质量。

慢性病随访管理是一种全面的新型的健康管理体系,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应用过程中能够将院内护理、社区护理与居家休养随访相结合,使患者接受持续不断地护理干预服务,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包括多方面的积极作用。相关研究显示[3],慢性病随访管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应用不仅能够改善其依从性和临床疗效,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其各个方面的生活质量水平。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干预后SBP和DBP水平均远低于本组内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且前者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实施慢性病随访管理不仅能够降低血压水平,还可减少并发症,改善满意度。

综上所述,将慢性病随访管理引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具有双重作用,可以在降低血压水平的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和价值均较为理想。

[1] 陈晓亚,李蓉.链式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患者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2):91-94.

[2] 姜峰,张虹,孙帅,等.“医患双达标”模式在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效果评估[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19):2837-2841.

[3] 李黎,申晓芬,王浩宇,等.慢病管理团队主导的高血压控制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15,27(10):1522-1525.

本文编辑:李新刚

R473.2

B

ISSN.2095-8242.2017.033.6441.02

猜你喜欢
慢性病原发性高血压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全国高血压日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