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多层螺旋CT运用在肠梗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2017-08-28 01:36吴成贵吕志达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平片肠管肠梗阻

吴成贵,吕志达

(佳木斯肿瘤结核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观察多层螺旋CT运用在肠梗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吴成贵,吕志达

(佳木斯肿瘤结核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目的 探究肠梗阻患者经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依照本次研究的要求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为肠梗阻的患者68例,将所有患者依照诊断差异均分为两组,即A组与B组,其中选取X线片诊断的患者为A组,而给予多层螺旋CT诊断的患者为B组。将上述两组诊断的结果同手术及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A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66.7%,与B组的94.1%相比明显要低,P<0.05,两组数据的对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肠梗阻经多层螺旋CT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其能够明确患者的患病原因、病变部位以及病情的进展情况,建议作为肠梗阻临床诊断的有效依据进行大力推广。

肠梗阻;诊断价值;多层螺旋CT

肠梗阻属于急腹症之一,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肠梗阻的发病原因诸多,较多见的原因有肠扭转、肠黏连[1]、粪石、肠内疝以及肠肿瘤等,导致肠腔阻塞或狭窄,进而促使肠内容物无法通过。临床中对于肠梗阻的诊断方式有多种,其中常规的影像学手段为腹部X线平片[2],但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度较低,外加能够提供的信息量不多,无法明确患者肠道梗阻的病情及部位,因此在临床中的应用并不广泛。本次主要对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患者均因腹胀、呕吐、恶心以及腹痛等来我院就诊,其中有部分患者还存在急性或者慢性肠梗阻病史,诊断期间在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根据研究要求均分患者为两组,在A组中,女15例,男19例;年龄均值在(52.85±3.36)岁;B组患者中,17例女性,17例男性;年龄中位值为(51.85±3.94)岁。两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年龄、性别),经过统计学分析,P>0.05无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1.2.1 A组

通过飞利浦 Vs DR机器展开X线诊断。

1.2.2 B组

运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检查的范围由膈顶到耻骨。本次检查参数的设定如下:电压120 Kv,电流260 mAs,图层采集的方式:1 mm×16,三维重建的间距7 mm,厚度7 mm。将对比剂碘海醇液体注射在患者的肘静脉处,注射的速度保持在每秒3.0~3.5 mL,待20 s后实施动脉扫描,等到45 s后采取延迟期扫描措施。扫描结束之后,重建各期的影像学数据,间距保持在1 mm,其后多平面重建影像资料。

1.3 诊断标准

①梗阻病因诊断:如果移动带病变明确,则可将其初步诊断为肠扭转、肠套叠或者肠肿瘤等等;如果病变未明确发现,则可推断为肠粘连。②梗阻位置和程度诊断:通过观察发现患者结肠扩张的内径超过6厘米、小肠肠管扩张的内径超过2.5厘米,若发现扩张肠管同远侧塌陷肠管之间存在移行带,则将其视为梗阻位置,依照移行带的部位等对肠梗阻的位置进行综合性判断,依照残留气液量的比值以及远端肠管塌陷的程度对梗阻的程度进行判定。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对SPSS 20.0软件的采用,对两组研究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运用卡方检验的方式对资料进行计数,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时,统计方法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2 结 果

通过仔细分析本次研究所得出的数据不难发现,B组比较手术与病理诊断的结果差异并不明显,但A组对比手术和病理诊断的结果则有极大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价值,表明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精准度要远高于X线平片。见表1。

表1 A组与B组的诊断情况分析(%,n)

3 讨 论

多层螺旋CT的覆盖面极广,能够促使临床医师更全面地认知患者病症的状态与病灶的范围,并对肠梗阻病变的部位有及时详细的了解,最终提高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效率,为患者提供出更为可靠的治疗依据。从病理学上分析,肠梗阻是由于某种因素引起的肠内容物出现障碍,从而出现突发性的病症,常规的诊断对X线平片过于依赖,这种检查方式的确诊率较低,还会对患者后期治疗的方案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并不适用于临床长期诊断[3]。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及以及深入推广,其在当下已成为多层螺旋CT诊断的有效手段,通过3D技术能够扩大诊断的平台,进而使疾病的诊断率被提高。由于肠梗阻的性质多样,包括绞窄性肠梗阻和粘连性肠梗阻,因此对于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即持续剧烈性腹痛,腹痛腹胀患者即使呕吐也无法缓解,呕吐较早出现且频繁,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对患者病况进一步掌握,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利用多层螺旋CT诊断时,对于存在粘连性肠梗阻病史的患者要格外注意,通常此类患者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病变情况,因而在对其进行腹部检查时需注意观察患者不对称的腹胀;病情进展后压痛明显。

在本次文研究中,经多层螺旋CT诊断的患者总计有34例,其诊断的准确率在94.1%。而通过X线平片诊断的患者同样有34例,其诊断后的准确率(66.7%)却远低于多层螺旋CT,P<0.05,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上述诊断情况来看,B组患者所应用的诊断方式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可为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总之,肠梗阻患者运用多层螺旋CT诊断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其与常规的X线平片诊断相比优势更大,值得进一步推广。

[1] 曹秀华,盛 丹.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在诊断肠梗阻中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6):82-84.

[2] 褚 鸷,王宝爱,坑 蓉,等.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分组临床诊断老年肠梗阻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21(6):71-73.

[3] 杨小君,吴建刚,王雪松,等.闭孔疝合并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27(2):112-114.

本文编辑:吴玲丽

R814.42

B

ISSN.2095-8242.2017.033.6454.02

猜你喜欢
平片肠管肠梗阻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价值探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
丹桂逍遥丸联合米氮平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