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期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对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2017-08-28 01:36耿翠霞白晓蔚刘小燕路建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芬太尼

耿翠霞,高 娜,白晓蔚,刘小燕,路建莉

(1.河北省邢台市红十字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0;2.河北省晋州市人民医院,河北 邢台 050000;3.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0)

潜伏期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对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耿翠霞1,高 娜2,白晓蔚3,刘小燕1,路建莉1

(1.河北省邢台市红十字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0;2.河北省晋州市人民医院,河北 邢台 050000;3.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0)

目的 探讨潜伏期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对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我院产科收治的孕妇2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活跃期椎管内阻滞麻醉;研究组患者实施潜伏期椎管内阻滞麻醉,对比两组孕妇镇痛评分及妊娠结局。结果 镇痛麻醉前,两组孕妇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镇痛麻醉后,两组孕妇VAS评分明显下降,但研究组VAS评分要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潜伏期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镇痛效果较活跃期效果更好,有利于改善孕妇分娩疼痛症状,降低手术痛苦,值得临床应用。

罗哌卡因;舒芬太尼;镇痛;分娩结局

在临床麻醉技术及疼痛治疗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其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在孕妇分娩过程中通过麻醉技术来缓解疼痛变得愈来愈频繁。临床上,主要以活跃期(宫口直径超过3 cm)椎管内阻滞麻醉为主,但从潜伏期至活跃期这段时间内多数孕妇依然会承受较大痛苦,可能会因为应激性刺激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甚至会对新生儿健康造成一定影响[1]。为探究孕妇分娩镇痛有效麻醉方法,我院对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收治的100例实施了潜伏期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麻醉镇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纳入标准[2]:所选入对象均为初孕妇,单胎且胎儿大小适宜,足月产,胎儿发育正常,均为阴道分娩。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已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2]: 存在慢性系统性疾病者;存在产道异常者;过敏体质者;存在麻醉禁忌者。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我院产科收治的孕妇2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100例及对照组100例。研究组年龄为22至34岁,平均年龄为(26.5±4.3)岁,孕周为35至42周,平均孕周为(38.1±1.1)周;对照组年龄为23至32岁,平均年龄为(27.1±4.1)岁,孕周为36至41周,平均孕周为(37.9±1.1)周。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孕妇镇痛操作过程一致:均采取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留置管控孕妇自主镇痛。镇痛操作实施前,先采取多功能监护仪对孕妇血压、呼吸、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密切监控。孕妇取侧卧位,构建静脉通道,在L2-3间隙处实施硬膜外穿刺,保证穿刺操作不伤及周围血管,注入罗哌卡因2 mg(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化学药品,10 mL:75 mg,国药准字H20113381)及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化学药品,5 mL:250 μg,国药准字H20054256)4μg混合液将麻醉针退出,留置硬膜外导管(3 cm)与镇痛泵相连。观察孕妇临床状态,10 min后追加罗哌卡因1 mg及舒芬太尼0.5μg/mL混合液。设定背景量为6 mL,患者自控镇痛量为3 mL,锁定0.5h。孕妇分娩结束后停止给药。

研究组在潜伏期(宫口直径小于3 cm)开始实施镇痛麻醉;对照组在活跃期(宫口直径超过3 cm)实施镇痛麻醉。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支持。

1.3 观察指标

采取VAS量表对两组孕妇麻醉前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价,VAS评分愈高说明疼痛感愈明显[3];另外,对比两组新生儿 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呼吸性酸中毒、腹胀、恶心、呕吐、瘙痒)发生率,以此对两组孕妇妊娠结局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相关数据采取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采取t检验;率的比较,采取x2检验,P<0.05表示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孕妇麻醉前后疼痛情况对比

镇痛麻醉前,两组孕妇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镇痛麻醉后,两组孕妇VAS评分明显下降,但研究组VAS评分要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孕妇镇痛麻醉前后VA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孕妇镇痛麻醉前后VAS评分比较(±s)

组别 镇痛前 镇痛后研究组 8.3±3.7 0.8±0.2对照组 8.4±3.6 1.6±0.4

2.2 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 Apgar评分为(8.4±0.5)分,对照组新生儿 Apgar评分为(7.7±0.3)分,研究组新生儿 Apgar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9.0%,对照组为17.0%,研究组不良反应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如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n(%)]

3 讨 论

孕妇在自然分娩过程中由于子宫收缩及盆底组织受压迫作用,会导致神经末梢出现神经冲动,并向脊髓后刺激痛觉中枢传导,进而产生剧烈的疼痛感,即为分娩疼痛。孕妇出现分娩疼痛后,会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导致子宫收缩受到抑制,不仅会进一步延长产程,还可能对胎儿健康产生一定程度影响。相对于潜伏期,活跃期疼痛更为严重,但即便如此,潜伏期疼痛依然会对孕妇分娩产生较大影响。

目前,椎管内阻滞麻醉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麻醉方式,整体效果较好。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是孕妇分娩期间椎管内阻滞麻醉的主要药物。罗哌卡因是一种单一映结构体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该品可对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产生抑制作用,从而阻断神经兴奋传导,达到麻醉镇痛目的。罗哌卡因对神经兴奋传导的阻断作用与其浓度相关,当浓度为0.2%时,能够对感觉神经产生较好的阻滞效果,但对运动神经阻滞效果并不理想;当浓度为0.75%时才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运动神经阻滞效果。罗哌卡因对循环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较小,并且能够与蛋白结合为大分子,不会通过胎盘屏障,几乎不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舒芬太尼为芬太尼衍生类药物,较芬太尼具有更好的亲脂性,主要对u阿片受体产生作用,因此更易通过血脑屏障与血浆蛋白结合,具有更高的镇痛强度及更长的药效持续时间。舒芬太尼在肝内可被生物转化,即可形成O-去甲基及N-去烃基代谢物,经肾脏便可排出,毒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将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用,能够产生协同作用,不仅能够降低局麻药量,还能够控制运动神经阻滞,从而缩短局麻药起效时间,可在不影响孕妇活动能力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

在孕妇分娩潜伏期实施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麻醉镇痛,即麻醉药剂在孕妇进入活跃期前便可产生作用,可有效缓解孕妇潜伏期至活跃期这段时间内的疼痛感。孕妇机体产生的应激性产物如儿茶酚等会明显下降,有利于让子宫维持松弛状态,并缩短子宫扩张时间,进而缩短产程,降低孕妇分娩痛苦。结合本研究结果来看,两组孕妇镇痛麻醉前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镇痛后,VAS评分均大幅度下降,但研究组VAS评分要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研究组镇痛效果更佳。由于应激性反应得到了有效控制,孕妇产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也会有所下降。从本研究结果来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即可说明这一点。另外,尽管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处于正常值范围,但研究组新生儿 Apgar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潜伏期椎管内阻滞麻醉更有利于新生儿健康。

综合来看,潜伏期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镇痛效果较活跃期效果更好,有利于改善孕妇分娩疼痛,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1] 杨如意,于晓红,李爱芝.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于潜伏期行渐进式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4):116-117.

[2] 陈奋莺.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对产程进展和剖宫产率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4):4825-4826.

[3] 魏 伟,赵天云.潜伏期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82-84.

本文编辑:王雨辰

R714.3

B

ISSN.2095-8242.2017.033.6492.02

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课题计划项目(20171467)

项目名称:潜伏期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凝血系统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