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

2017-08-28 01:36张红霞马丽俊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病室护士长层级

张红霞,马丽俊

(包头市眼科医院眼科,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

张红霞,马丽俊

(包头市眼科医院眼科,内蒙古 包头 014030)

目的 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20例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对观察组进行分层级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护理文件、基础护理、病室管理与整体护理等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值得推广。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管理质量;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护理质量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提高医院管理质量的关键在于将护理管理质量提高[1]。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是一种与现阶段护理管理工作模式相符合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促使各个层级护理人员的能力得到全面、充分发挥,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促使患者高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对护理安全进行全面保障,提高护理质量[2]。本研究主要针对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进行探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20例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分为两组,观察组护理人员例数10,平均年龄(22.21±6.26)岁,对照组护理人员例数10,平均年龄(22.05±6.12)岁。2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1)层级管理组建立。将所有护理人员组织起来,建立层级管理组,由具有丰富经验、组织能力较强的护士长担任组长,将分层级培训要求作为依据,进行护理人员技术培训内容、技术培训计划的制定,将护理管理工作规范作为依据,选拔、考核护理人员。(2)设置层级。将“能力优先”作为基本原则,合理设置各个科室,建立起阶梯式的护理人员队伍,以此来促使不同患者的需求得到满足,进而对护理质量进行有效保障。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工作经验、学历水平,促使其分层级上岗,进行层级管理,包括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护士长。要对每个层级护理人员职责进行明确,促使其有效分工协作,最终实现持续质量改进。(3)层级分工。护士长要对科室护理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负责,对护理质量进行监督与协调。护理组长要对护士长的工作进行协调,带领初级责任护士与高级责任护士对各种疑难病例进行处理。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会诊、进行护理操作、制定护理计划、进行护理会诊等。高级责任护士要全面评估患者整个住院期间的状况,将患者的病情、社会心理需求与潜在护理问题作为依据,进行护理计划的制定,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与基础护理,检查初级责任护士的护理工作。初级责任护士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全面、全程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生活照顾等。(4)层级考核。在护士分层管理体系建立之后,各个科室的护士长要将专科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对各个层级护护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计划进行制定,然后再将其具体落实。在护士个人技术档案资料中放入考核结果,采用分项专人培训与分组培方式,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常规护理管理,采用轮班制与轮岗制的方式。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包括健康教育、护理文件、基础护理、病室管理与整体护理等。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中相关数据录入之后,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2 结 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护理文件、基础护理、病室管理与整体护理等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健康教育 护理文件 基础护理 病室管理 整体护理对照组 62.34±2.34 60.45±5.67 61.22±3.56 60.34±5.78 67.78±2.56观察组 92.34±4.56 93.32±3.56 95.12±2.56 98.76±1.11 96.88±2.58

3 讨 论

临床上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没有将护理人员的资质、职称以及能力作为依据,对其进行分工,各个班次的护士均为各自完成任务,这会促使护理缺乏整体性与延续性[3]。其次,各个班次护理人员的配置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较大,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进行分层级管理之后,将护理人员的个人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工作经验、学历水平作为依据,对其进行分层级管理,能够充分激发每个护理人员的潜能,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与临床医生日益增长的需求。其次,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管理,严格根据护理岗位履行不同职能与职责,确保组员能够兼具分工与合作,将团队凝聚力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规范性、标准性进行有效确保,进而促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健康教育、护理文件、基础护理、病室管理与整体护理等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1] 殷 惠.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3):233-234.

[2] 张 伟,苏秋平,朱 颖,等.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4):502-503.

本文编辑:吴玲丽

R473

B

ISSN.2095-8242.2017.033.6519.02

猜你喜欢
病室护士长层级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等 你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长轮岗意愿质性研究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试论《第六病室》中的隐喻性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接地气的契诃夫与他的小说
想自杀的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