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育视角下中小学“未来教室”建设探析

2017-08-28 04:14王爽妮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9期
关键词:未来教室生态教育教育信息化

王爽妮

摘要:生态教育的发展使人们逐步提升了生態意识,学会运用整体性、动态性和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如今的教育环境,信息时代的发展打破了原有教学环境的平衡。“未来教室”作为欧盟教育信息化发展前沿成果,是全球教育生态环境信息化变革的方向,值得我国中小学借鉴学习,并以此为目标改变现有教育环境的现状,向着多维型、动态型、变革型方向发展。关键词:生态教育;教育信息化;“未来教室”

生态扩张主义表明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扩张性,力量强的一方势必打败力量弱的一方,优势的环境必将代替落后的环境。生态教育环境也适用于此法则,然而我国中小学仍处于传统固化环境中,拒绝改变、拒绝更新,使得教育生态环境逐步落后,甚至对所处于教育环境下的人和物产生消极的作用,成为教育的隐患。正处于信息爆炸时代,各种手持设备及飞速发展的网络充斥在学生的生活中。现代信息化逐步打破了原有传统教学环境“一间教室+一块黑板”模式的平衡,“一支铅笔+一本练习”的模式也不足以完全表达当代学生的思想及需求,一些中小学拒绝信息化进入课堂,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另外一些学校,虽然在教室中配备电视、投影、互动白板等设备,但是教师对于这些现代化教学工具的运用仅限于传统教学媒体的替代,并没有进行实质的改革更新,只是做到了表面上的信息化。本文采用跨学科方法,在生态教育的视角下聚焦于中小学教室这个微观生态系统中,分析借鉴欧盟ITEC“未来教室”建设发展,为我国基础教育中教学生态环境的信息现代化提出设想。

一、生态教育理论与教育信息化

(一)生态教育理论概述

“20世纪60年代,生态教育(Ecological Education)应运而生,这是人类的觉醒,同时也是人类自身的希望所在。”虽然生态教育最早觉醒于国外,但是我国自古就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即教学环境中的人、事、物都是生态教育系统中的元素,各个元素共同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且整体是动态发展的。各个元素之间存在着不断的信息与能量交换,强调和谐与平衡。生态教育的教学观强调人与所在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必须要重视环境的力量并与之和谐相处。

(二)“未来教室”的内涵

欧盟对基础教育的投资和建设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自20世纪末起,欧盟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教育改革的计划。其中,“‘框架计划(Framework Programme , FP)的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参与的欧盟成员国也最多。该计划于1984年首次实施,目前正在实施第七个框架计划(FP7),并已取得显著成果,而FP8也即将发布。”在欧盟FP7计划中,ITEC(Innovative Technologies for an Engaging Classroom)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此项目旨在改革升级现代教育技术在基础教学环境中有效支持“教与学”互动中的应用。通过对教室环境的设计、建设、评估、改造,着重提升教室环境的有效使用功能,而不仅仅着眼于硬件设备的配备。未来教室(Future classroom)由此产生,它是集多功能于一体的、能够支持多种类型教学活动的现代信息化教育环境。其主要6大功能包括“创造区(Create Zone),交互区(Interact Zone),呈现区(Present Zone), 探究区(Investigate Zone),交流区(Exchange Zone),发展区(Develop Zone)”不同区域的功能不同,强调学生多方位的全面发展。欧盟“未来教室”值得我国借鉴学习的地方,不仅是它精良的设计,更在于该项目经历了设计、实施、评估、改造这样一个系统循环,在评估报告中得到了满意的效果。“由2011年9月到2014年6月收集的数据显示:ITEC有效地影响着学习者与学习者的学业:其一,在ITEC项目中被调查访问的教师(n=573-579),学生(n=1444-1488)中平均80%的师生均认可ITEC项目发展了学生在21世纪所需要的以下7种能力:独立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应对真实世界中问题解决与反应能力、交际交往与合作能力、创造力以及数字信息化素养;其二,学生在“未来教室”中的角色发生改变,从以往单一的接受学习角色发展成为在学习过程中集评审员、指导者、教师的培训者和合作设计者于一身的综合学习者;其三,“未来教室”有力支持了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最后通过师生双方的评估测试,ITEC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水平。”

有此可知,“未来教室”并没有只停留在一纸蓝图上,而是经过广泛实践检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未来教室”就是我国可借鉴的优质教育教学环境,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未来教室”的出现必将以势不可挡的趋势扩张到全球各个角落,替代陈旧的教育环境系统,为中小学生的发展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

二、生态教育视角下“未来教室”建设的原则

(一)整体性

教室是微观环境中教育生态的一个子系统,其中的师、生、设备、信息技术、硬件、软件等都是系统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它们之间是存在着内在联系,息息相关且不可分割的。在“未来教室”的建设和发展中,要注重整体性原则,把教室作为微观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既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也不是教学的外部背景,做到不偏不倚,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在对多功能未来教室的分区使用上,教师也要自觉运用整体性原则。多功能的分区是要在一个整体教学目标的协调下相互辅助而进行的,要做到“1+1>2”的效果,而不是各功能分区“各司其职”或突出强调某些部分的功能而削弱了整体的效果。例如,仅对“呈现区”的可视设备利用,忽略或弃用其他功能区,使得其余部分形同虚设。

(二)动态性

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微观环境中教室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系统中的各要素在不断变革中释放出积极的能量,才能使整个系统维护良好的运转,达到动态平衡。在“未来教室”的建设和发展中,要注重动态性原则,强调各要素之间的积极互动,传递正能量,避免各要素之间力量的消耗而破坏了系统的生态平衡。

(三)发展性

每一间“未来教室”自建立之日起,均担负着不断自我更新发展的任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金无足赤,再完美的设计也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再有效的国外经验也要有本土化的过程。在“未来教室”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存有一蹴而就的侥幸心理,要在不断的发展中自我更新提高,以期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本国特色的教学环境。

三、加强中小学“未来教室”建设的对策

由于我国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欧盟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未来教室”的筹建需要国家对中小学校提供大量的资金以进行未来教室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未来教室”提供“硬环境”,从我国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发展,基础设备建设是指日可待的。然而教学“软环境”的建设是我们目前可以着手改进的,以“未来教室”为目标蓝图,强调如何利用现有有限资源及以后如何充分发挥先进資源环境的功能提出几点建议。

(一)单一型向多维型转化

运用生态教育思维首先要重视生态教育环境,重视“未来教室”所能发挥的巨大功能。改变以往对教室仅限于是教育空间的认识,将现代教室的功能从单一性拓展成为多维一体。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对现代教室环境的改造,使之充分发挥先进教育资源的作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未来教室”中的多功能分区,改变以往以呈现为主的方式,更多地利用创新功能区和探究功能区,全面提升学生思维上短板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习。另外,不但要注重显性功能的利用,还要重视“未来教室”的隐性功能,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与自身周围生态环境的美好,让学生身心愉悦地与自然融合,和谐发展。

(二)分离型向互动型转化

运用生态教育的理论,应当把教室看做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微观环境。以往人们习惯于将教室剥离开教学过程,将教与学的过程中的人(师生)与其所处的环境分离开来,缺乏互动,这就使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缺失。未来改革,我们要充分将信息化、现代化引入教学过程,成为教学系统中的一部分,并且注重与所处教学生态环境互动这一环节,其中包括教师充分利用“未来教室”的环境与功能;学生充分使用“未来教室”的资源与设施;师生与“未来教室”的交互互动,从而产生积极的、所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沉积型向变革型转化

运用生态教育的原则,就应当打破以往陈旧固化的教学环境,改变一成不变的传统,借鉴“未来教室”的形成过程,当我国的教学生态环境中引入现代化信息流后,也要通过“使用——评估——改革更新——再使用”链条来进行自我系统升级与提高。从教室资源与功能的实际利用情况出发,不断适应各个微观系统中的差异情况并随时进行积极微调整,使得真正做到“未来教室”物尽其用和为我所用,并且始终保持着循环向上的态势,不断发展。参考文献:[1]丁钢.国际教育新思想新理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203.[2]胡永斌,李馨.赵云建.欧盟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访欧盟ITEC“未来教室”项目负责人威尔·埃利斯博士[J].中国电化教育.2016(2):3-6.

猜你喜欢
未来教室生态教育教育信息化
例谈未来教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未来教室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对“未来教室”的初步探索
试论科技价值观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