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调查与研究

2017-08-29 23:57邓宝瑚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调查分析大学生

【摘 要】本文根据调查统计数据结果,分析大学生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影响因素以及新媒体的应用情况的看法,提出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及内容;不断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及价值研判能力;尊重个体差异,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C-0034-03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形式而言的,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媒体等。它主要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具有时间随意、地点随意、场合随意等即时互动以及可以双向传播的特点。目前在国内被大众普遍认可的新媒体是网络和手机。随着电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在大学生中成了标准配置,宿舍里、食堂里、校园大道上随处可见拿着手机自拍、聊天或者玩游戏的大学生。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大学生在思维模式、心理健康和价值观方面有了新的特点,形成“知识都在网络上,思想都在微博上,朋友都在QQ上,情感都在微信上”的普遍现象。面对新媒体颠覆性的冲击、加速度的发展和全方位的影响,传统体制下高校辅导员惯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受到严峻挑战,没有准备将处于被动局面。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有着密切联系的群体,利用新媒体这种新兴信息传播工具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一、调查方法与结果分析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分析

本课题组对广西33所高校中的500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现在的大学生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意见和建议及对新媒体的使用情况。本课题组采取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2份,回收率为96.4%。并对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和学生进行访谈,从而得到第一手资料。问卷调查中考虑到学校类型、性别比例、政治面貌、年级等,参与问卷调查的男女比例约为4∶6,年级的抽样分布为:大一占8%,大二占31%,大三占57%,大四占4%;政治面貌的抽样分布为:中共党员占3%,入党积极分子占21%,共青团员占60%,其他占16%。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看法。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包括课程教育、主题班会等,以课程教育为主,以其他方式作为辅助手段。面对日新月异的环境,我国当代大学生是如何看待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值得开展调查和研究。

通过调查发现,33%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可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24%的大学生表示可以“了解国家政治体制”。由此可见,当前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仍然抱着肯定的态度,希望能通过这类课程了解更多的国家政治动态及提高自身素质。

关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教学形式和方式,调查对象中,认为很有必要的占26%,认为通过适当的形式和方式可以接受的占43%,认为不喜欢无必要的占15%,认为无所谓的占16%。由此可见,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长期熏陶下,部分大学生已经出现厌烦情绪,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现有的教育课程形式和方式应该改变。可以看出,如果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形式和方式不进行改变的话,43%的大学生将有可能转变态度,产生厌烦情绪。

2.大学生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看法。调查情况具体如下:

首先,对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统计显示,大学生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内容单调枯燥缺乏创新”占63%,“理论空洞抽象,没有或很少与实践相结合”占62%,“教育过程形式主义”占56%,“与学生思想需求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占53%,“没有充分发挥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占28%。由此可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与社会实际脱节比较严重。特别是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建设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重视产学研结合,如果课程能与实践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将能更加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

从问卷结果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有必要的,但是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都不太感兴趣,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教学内容固定、形式单一,课堂效率普遍不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亟待改变,教育过程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应该与学生思想需求联系起来。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动态的思想,只有改变方式方法以适应新形势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导向作用。

其次,从对于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认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的因素主要有:38%的大学生认为是教师教育态度和水平问题,27%的大学生认为是内容是否丰富,30%的大学生认为是形式是否多样,34%的大学生认为是个人认同的大小;36%的大學生认为是社会风气问题,18%的大学生认为是领导的重视程度。

3.大学生对新媒体应用的看法。大学生对网络新媒体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微信(84.62%)、QQ(96.5%)、微博(58.74%)、淘宝(64.34%)这几个社交软件上;主要关注的是时事新闻(72.73%)、娱乐搞笑信息(70.63%)、美食与旅游(54.55%)。46.15%的大学生会把看到的吸引人的图片、文字等相关信息与朋友分享,44.06%的大学生偶尔会这么做。有约65%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对自己很有帮助,31%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对自己没有帮助。85.31%的大学生带着怀疑的态度看待新媒体上的信息。大学生认为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是传播信息(83.92%)、为民众提供便利(73.43%)、丰富生活(71.33%)、影响舆论(48.95%)、监督管理(38.46%)、其他(32.87%)。对于学校新媒体在反馈学生意见和建议等方面的作用,认为“发挥得较大”的占41.26%,认为“没什么影响”的占26.57%,认为“不清楚”的占32.17%。

由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使用大多数仍停留在普通的社交、购物层面,他们热衷于从网络上汲取知识,但对网络上的信息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不完全接受也不全然否定。大学生认为新媒体主要是起着传播信息的作用,他们对于新媒体运用还主要停留在新闻资讯、娱乐消息上。在大学生看来,学校新媒体所起的桥梁作用并不是非常明显。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采用大学生热爱、热衷的方式传播正能量,可以使作用发挥更快、影响面更广。

二、基于调查结果的对策建议

新媒体作为信息流通的重要方式和载体,具有极高的普及度,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将能达到全方位、多层次、强渗透的效果。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发现目前大学生对于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是认同的,但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以改进。

(一)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及内容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要靠单一的途径来传递教学内容,多采用灌输式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合理利用各种网络媒体,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工具在课堂教学及课外实践上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丰富教学形式,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反馈,促进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接受。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强化社会的主流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将具有更多正能量的内容植入校园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和直观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互联网是当前大学生使用频率最多的新媒体,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就必须从高校的网络建设开始。高校辅导员可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运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论坛或微电影等形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或者是在班级中建立QQ或微信讨论学习小组,就当下出现的各种社会热点,让他们自由提出问题,并相互讨论交流心得。高校辅导员在其中加以正面的引导,形成良好的师生交流互动。其次,通过分析当前新媒体使用类型,可以知道各网站上的各种论坛、博客、微博等都是大学生喜欢使用并表达个人情感的地方。各高校要积极引导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提高高校辅导员在这些新媒体中的影响作用,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大学生开展良性互动,让学生乐于接受。

高校辅导员还要积极探讨如何将“微课”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目前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移动学习是目前较流行的学习方式,很多大学生都喜欢运用移动终端来进行相关学习。高校辅导员可以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制作成“微课”,让大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从而更好地发挥视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二)不断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当前各种新媒体的广泛运用,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多便利,高校在选拔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才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新媒体的这种教育功能。高校辅导员作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广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社会热点新闻的敏感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所以,高校应该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加强高校辅导员作为新媒体沟通主体的培训工作,使新媒体真正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新媒体赋予的便利与机会,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要将新媒体技术高效地运用到大学生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新媒体素养。首先,主动融入大学生生活中去,不但要认真学习新媒体技术知识,还要重点关注大学生广泛应用的新媒体。其次,尽快把握网上语言主动权,运用发达的网络技术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研究网络信息发展新趋势。同时,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当前的多媒体的功能紧密结合,向大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信息。这样做不仅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还能尽可能地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想教育大讨論活动中来。最后,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对各种网络信息要具有高度的敏锐性。高校辅导员在直面一些不良信息的时候,不仅要保持一定的警惕与敏锐,还要能够进行二次开发、研判和过滤,注重对敏感事件的舆情解析,不断灌输积极的、正面的、健康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防止负面信息利用新媒体传播开来。

(三)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及价值研判能力

良好的媒介素养不仅能提高大学生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还能帮助大学生保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对于大学生而言,对于移动新媒体所传播内容的判断直接关系到他们整体素质的发展,因此对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应集中在思考和认知上,提升他们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教育者可以通过课堂、讲座、社团活动等向学生普及移动新媒体知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媒体观,正确理性地看待各类媒体信息。

在新媒体语境中规避教育客体“紊乱化”的现象。大学生价值研判能力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媒体素养的培育应是其中的必要一环,需要将媒体素养纳入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构成提升大学生价值研判能力最为直接而有效的途径。高校可以结合校本特色、院系实际,自行设计、自主开发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及培养方式,以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通识教育课乃至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加以推进,系统地向学生传递与媒体相关的文化知识、法律观念、道德规范、应用能力等内容,使媒体素养观念入脑入心,提升大学生对新媒体等媒介的理性认知,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信息判断标准、辨识能力和选择倾向,彻底扬弃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的思想立场和价值观念,使其合法有序、科学严谨地穿梭于新媒体的文化时空,最终服务于自我完善和社会参与的目标。

此外,加强对大学生法律规约意识和自律言行的引导也尤为必要。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积极通过主阵地、主渠道广泛开展媒体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全面规范大学生的媒体言行。高校要重点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为突破口,定期、定点、定向地对大学生开展公序良俗教育、文明规约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帮助大学生增强法律规约观念,引导大学生以理性的觉悟、反思的态度、自律的精神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同时形成健康的心理调节机制,进而在网络虚拟空间、社会交互平台等新媒体的环境与视阈中,自觉遵从公共秩序、公共伦理,努力付诸自律言行,果断祛除或远离学术抄袭、网络恶搞、谣言散布、泄露他人隐私等恶性行为,最终呈现符合大学生身份的优质文化取向、心理状态与思想品格。

(四)尊重个体差异,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一般来说,大学生思想的问题主要取决于自身的选择因素而不是媒介变化,如个人的社会实践经验、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等。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抉择需要更大的智慧与勇气。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真正自由提供了条件,虽然只是条件,但是它却理清了传统媒介的变化跟人的生存状态的关联性。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方式与认同原因存在差别,主要受各自的学习习惯与个人成长环境的不同所影响。高校辅导员在新媒体环境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应当尊重大学生的个体需要与个人选择,使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交流学习中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但会对学生个人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还会在无形中提升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耀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J].高教学刊,2016(16)

[2]刘博敏.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趋势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1)

[3]王智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6(4)

[4]邢飞.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

[5]周文华.让微小发光让课堂活跃——“微课程”之我见[J].基础教育论坛 ,2014(3)

[6]刘鑫.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J].企业导报,2015(3)

[7]黄挺.微课引起机械专业教学的微变革[J].职业教育,2015(9)

[8]李光磊.网络教育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3)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新媒体背景下广西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探析”(2015SZ032)

【作者简介】邓宝瑚(1981— ),女,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会计系讲师,研究方向:档案信息管理和数据处理。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新媒体背景调查分析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模式创新策略
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应用问题的探讨
新媒体背景下三结合教学模式在高校视听语言课程中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云南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泸州市泸县初中生体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华东地区高校园林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新媒体背景下体育企业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