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7-08-29 12:50王秀敏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摘 要】民办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其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民办高校的科学发展至关重要。民办高校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本文详细分析了民办高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学校要注重个性化发展,找准自己的定位,寻求自己发展的特色与优势,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在教育部2017年6月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2其中的民办高校一共有735所,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非常迅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在缓解升学压力、服务地方经济、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伴随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以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转变,民办高校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管理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些问题逐渐显现,本文旨在研究当前民办高校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寻求对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1]。

一、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以科学发展观来审视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会发现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存在很多弊端,主要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民办高校的治理包括政府对民办高校的治理和民办高校内部的治理两部分。目前,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政府对民办高校的管理采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公立高校的管理模式,而民办高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这种集掌舵和划桨于一身的集权式管理模式,限制了民办高校的发展,不利于民办高校根据市场需求走特色发展之路。民办高校没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招生自主权、专业课程设置权、学历授予权、收费标准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我国民办高校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2]。民办高校虽然名义上采用董事会治理结构,但大多数民办高校董事会成员构成不合理,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缺失,缺少教师和学生代表;多数民办高校虽然制定了董事会章程,但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常常是一人说了算,法人治理不透明,特别是在人事和财务管理上,家族控制明显。

(二)办学资金短缺

我国民办高校政府资助少,社会捐赠少,在很难得到政府及社会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只有依靠学费办学,80%以上学校的80%的办学经费靠学费来运作,民办高校办学资金短缺致使入力资源、物力资源投入不足,教师的待遇不能得到保障,办学的硬件设施不能适应办学的需要,办学质量不高,在办学资金紧缺的条件下,没有经费搞科研建设,民办普通高校普遍重教学轻科研。办学经费是否充足,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规模和设备设施,关系到师资与生源的质量,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资金短缺已经成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三)过于注重规模,质量不高

高等教育质量与数量的关系是一对矛盾体,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数量是质量的前提,没有数量就不上质量;质量是数量的保证,质量不高就难以保证规模的持续扩大和稳定。在我国民办高校在发展初期走的是外延式的发展道路,现在正处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型期。近些年来,民办高校的规模快速增加,但从教育质量上来说,真正优质的民办高校屈指可数,多数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不明显,重复设置专业现象较为普遍,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费。教育质量是民办高校发展的生命线。未来高等教育的竞争必定是教育质量和特色的竞争。民办高校发展到一定规模,就要重视质量的提高和品牌建设。

(四)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配备不够充足,生师比偏高,既能教授专业知识又能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普遍缺乏;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失衡,刚刚大学毕业的新教师多,从高校退休的老教师多,而具有中级职称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少;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强。《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尽管法律上规定了民办高校教师同公办教师具有同等的地位,但由于可操作性不强,也没有相应的违规惩罚措施,现实中很多民办高校没有具体落实。

二、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

针对民办高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民办高校要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推动我国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一)明确目标定位,做好顶层设计

一所学校只有办学目标定位准确,才能充分调动社会和学校自身的资源,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明确目标定位并做好顶层设计对民办高校的发展十分重要。民办高校目标定位不能过大,要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要做好顶层设计,就要求民办高校领导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的能力。

(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首先,政府要扩大民办高校办学自主权。民办高校迫切需要政府转变管理职能,充分保障民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为民办高校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在招生、专业课程设置、学历授予、收费标准等方面给予自主权。政府要营造公、民办高校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保障民办高校教师各方面的权利。

其次,丰富董事会成员构成。完善我国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机制主要是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满足内部各成员的利益要求,以保证民办高校组织目标的实现。

再次,完善董事会内部管理制衡机制[3]。建立健全董事会议事章程,规范其决策运行程序。明确董事会和校长的关系,董事会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与目标、政策和方向有关的重大问题,拥有最高决策权;校长在董事会的决策下工作,具体负责学校的日常教育和教学管理,拥有最高行政管理权。二者分工明确,不能“缺位”或“越位”,才能保证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

(三)走多元化筹资之路

我国的民办教育是在公办教育形成强大垄断势力情况下发展起来的,长期作为公办教育的补充形式,成长非常艰难,迫切需要国家的扶持。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本国私立学校发展采取一定的资助扶持政策,我们也要结合我国国情,制定适当的国家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办法。借鉴美国政府的资助方式,我国政府可以采取如下资助政策:①对科研项目的资助,设立科研项目,民办高校公平竞争,给予科研经费;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资助,将科研经费直接拨付给经济困难的学生;③设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基金,扶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④对办学优质的民办高校给予一定的奖励。

民办高校在争取政府资助的同时,更要自谋生路,吸收更多社会资本加入到民办高校之中来,采取银行贷款、个人集资、团体融资、社会捐赠、企业合作、股份制合作等多元化筹资的模式。

(四)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相结合

民办高校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办学质量,处理好数量和质量发展的关系,走质量特色发展之路。在我国公办高校占主导地位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民办学校要注重个性化发展,找准自己的定位,寻求自己发展的特色与优势,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形成特色品牌建设的机制,来满足社会不同人群的需求。

(五)稳定教师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首先,民办高校应做到“三步留人”。所谓“三步留人”主要是指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事业层面。第一步物质层面,要尽可能以比较高的薪酬优厚的待遇提高中青年教师的生活水平,使他们在经济上物质上生活的更加“体面”。中青年教师生活压力一般比较大,如果薪资不高他们只能维持生计,买房安家更是困难,即便是有房的也十之八九有房贷压力,生活质量不好使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受到直接影响。学校可以通过建宿舍或低价团购住房来解决老师的住房问题,稳定队伍。第二步精神层面,学校要努力营造“和谐、团结、友爱、互助”的工作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各级工会组织对教师进行关心,尽可能解决教师们的困难,尽可能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以情感人,让老师们在学校这个集体中有家的感觉。第三步事业发展层面,民办高校应将学校发展愿意与教师职业发展愿景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二者共同发展。

高校是培养有用人才的重要园地,而高校教师在培养人才中占主体地位,所以就必须要求高校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且更应该具备优良的思想政治素养,这样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4]。但民办高校教师往往因为自己没有“编制”,就把自己的工作定位在给某个老板“打工”,政治认同相对不高,因此民办高校要不断强化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定期组织召开政治理论学习会议,尤其要让老师认真学习国情党史以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提高青年老师的政治理论水平。此外,学校的党委,各党总支可以组织开展多种形势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也可以定期开展思想讨论等,了解并帮助解决青年教师存在的思想困惑,尤其要鼓励培养为入党的青年教师积极加入党组织,以此来提高这支队伍的政治思想水平,可以说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所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高低。此外,民办高校内部要加强师德建设,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系列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先进事迹、校内教师经验交流、评比师德标兵等方式提高教师的道德品质,完善教师人格。民办高校要将教师培训纳入正规,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与继续教育,为中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平台。

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民办高校要合理引进师资,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引进与培养,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降低生师比。同时,学校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要鼓励支持中青年教师外出培训或者进修学习,为其事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让他们甘心奉献于教育事业。学校人事部门或是教师发展中心可以建立专项资金,对在校青年教师加大培训学习力度,为青年教师的培训和外出深造提供资金保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此外,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要进行“传帮带”。学校的专家教授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方法并指导他们的进行科学研究工作[5],学校要适当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让他们有时间做科学研究工作,同时学校可以建立科研奖励机制,调动他们的科研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惠元.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4(3):81-85.

[2]方勇.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费来源问题分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3):22-25.

[3]张博树,王桂兰.重建中国私立大学理念现实与前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4]王康,吴志宏,柴纯青主编.中国民办教育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韩玉芳,王桂梅.论民办高校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的重要性[J].浙江樹人大学学报,2007(5).

作者简介:

王秀敏(1987.4—),女,主要从事高校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

注: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7〕-JKGHYB-0282。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