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居延遗址窥探汉代丝绸之路的兴盛

2017-08-29 18:19雷婷婷
大观 2017年8期
关键词:兴盛汉代丝绸之路

摘要:居延遗址是璀璨历史长河中留下窥视汉代丝路兴盛的活化石。居延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两个区域内。始于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废于东汉末年。是汉通西域的交通要道和河西走廊的屏障,同时也起到了切断匈奴与羌互相联系的作用,在汉对匈奴的战略上也有特殊的意义。考古学家对居延遗址进行四次发掘,其中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和汉代简牍,这些汉简内容涉及了汉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文章主要从居延遗址的概念与范围、居延遗址考古研究概况、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途径以及从居延汉简来窥探汉代丝绸之路繁荣等方面,论述了汉代丝路的繁荣兴盛。

关键词:居延遗址;丝绸之路;汉代;兴盛

居延遗址是璀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窥探汉代丝路兴盛与繁荣的活化石。从居延的历史建制沿革来看,自西汉元狩二年(前121)以来,先后隶属酒泉郡、张掖郡,汉朝300多年是居延地区的发展时期。在新中国成立后,额济纳旗三次归属于甘肃省酒泉市行政管辖。酒泉在两千多年前,更是丝绸之路上耀眼的明珠,是汉武帝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当时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点,这里也是各种文化传播、交流的中心。今天的酒泉地区周围分布着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众多少数民族,这里又是一个民族的大融合圈。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地理位置的角度来看,“酒泉”都是一个极其特殊、重要的地方。

一、居延遗址的概念及范围

居延实为匈奴语幽隐之意。在先秦及秦末汉初时,匈奴族居延部落居于此。居延地区的大致范围为今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北部至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黑河流域,此片区域汉时称为“瀚海”“大漠”“弱水”“弱水流沙”等①。据两汉文献记载,“居延”地名最早见于《史记·匈奴列传》。据《史记·匈奴列传》载,元朔五年(前124)夏,汉骠骑将军奉命将万骑出陇西击匈奴,“过居延,攻祁连山”。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入居延收复河西地区,居延正式归属汉王朝政权管辖。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武帝任命路博德将军为居延强都尉,指挥修建了居延地区的长城边防体系,包括肩水都尉府、居延都尉府及二者所辖范围内的亭障、长城、烽燧等设施,形成了西汉王朝西北边疆地区的重要军事防御体系,有大量的城址与建筑遗址保存至今,并出土了数万枚汉简,这些遗址统称为“居延遗址”,②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设置居延县,修建居延城,同时又设置都尉,称“居延都尉”。自汉武帝征伐匈奴前后开始出现的居延县、居延城、居延泽以及居延海等名称一直被长期沿用③。

关于居延涵盖的地理范围,历史文献没有明确记载,因此对于居延遗址所涵盖的具体地理范围成为史学家的迷惑,有些史学家认为:西北部今嘎顺诺尔与索果诺尔两湖地区为“居延海”,今伊肯河以东地区为“居延泽”加上悬索关与金关之间及其东西地区(即河西走廊通往居延地区的过渡地带),统称为“居延”④。更多的史学家则认为居延指的是从甘肃金塔县黑河流域流经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至居延海的沿岸广大地区。

二、居延遗址考古研究概况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居延遗址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第一次由瑞典人贝格曼率中瑞合组的西北科学考察团于1930年4月至1931年3月进行考古发掘,在今酒泉市金塔县与额济纳旗交界的居延地区黑河流域沿岸的汉代亭障烽燧遗址中先后发掘汉简10000多枚。出土汉简主要分布于金塔县鼎新镇以北的双城子地区和汉代亭障烽燧遗址中。出土汉简于1965年从美国运返中国台北,现藏台北南港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二次由甘肃省博物馆、酒泉地区、金塔县、额济纳旗、安西县、敦煌市等地文化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甘肃省居延考古队于1973年7月13日至9月25日,对肩水金关、居延甲渠候官和甲渠第四燧三处遗址进行试掘,此次试掘基本摸清了候官障坞、烽燧和关门的建筑结构布局,出土汉简近20000枚,遗物2000多件⑤;第三次是由甘肃省博物馆考古队、酒泉地区文化局、额济纳旗文教局共同组成调查组于1976年,在以前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调查线路为基础,对额济纳旗境内的汉代城障烽燧遗址进行复查,采集汉简和遗物200余件⑥;第四次是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6年9-10月,对肩水候官障坞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获得汉代简牍近2000枚。后面三次考古发掘的汉简馆藏于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以及肃州区博物馆等地。

三、丝绸之路与文化传播

丝绸的产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慢慢的提升了人们当时的穿衣质量,极大的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追求高雅生活的精神领域。丝绸产生可追溯于新石器时代,秦汉以后,丝绸的生产已经有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唐宋时期,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给丝绸的生产注入了新技术并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明清时期,丝绸的生产更加趋于专业化、规范化、新颖化,丝织品的种类更加丰富,图案更加绚丽多彩。古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方式,丝绸的产生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后发展为丝绸之路就是一条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商贸道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可以与中亚、南亚、西亚、北亚以及欧洲地区联系,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品也源源不断的输出到了其他国家,其中丝绸占据很大的比重。在居延遗址地区发现的很多竹简是研究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献资料,这些资料也可以与其他的传世文献相互修改、补充并且大大扩展加强了我们对于丝绸之路的认识。在丝绸之路的河西走廊沿线出土了各种语言的典籍类文献,也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丝路西去的咽喉,在这里汉时设置四郡,出土敦煌遗书、居延汉简等。文献里面所体现的宗教信仰,思想文化都是研究丝绸之路与文化传播的重要素材并不断的丰富丝绸之路史。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也是沿着丝路西向世界各地,其中唐代金刚经雕版残本可证明印刷术在唐代已经传播到中亚地区,此外,丝绸之路为中亚、欧洲地区带去了先进的冶铁技术,给中亚带去了先进的水利灌溉技术,吸收了佛教文化,也送去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深的西方人民的喜愛,冶铁技术的传播提升了人们的生产力水平,促进了民族融合。同时,西域特产的葡萄酒也经丝路融入到中国传统酒的文化中,一起输入进来的黄瓜、芝麻、菠菜、草莓等新植物品种,香料、宝石、象牙等奢侈品,玻璃制造、制糖等技术,医学、天文算术等都为中国文明的进步增加了新的东西。总而言之,丝绸之路的传播对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财产,丝绸之路的开通连接了东方和西方,中国先进的技术文明源源不断的传入西方,丰富了各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与融合,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外交流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endprint

四、居延遗址在汉代丝路上的兴盛

居延位于丝绸之路的重要防御位置上,居延防线是汉通西域的交通要道和河西走廊的保护屏障,并起到了切断匈奴与羌联系的作用,在汉对匈奴的政策上也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重要性不亚于玉门关。

经过考古学家对居延的四次考古发掘,出土了3000多枚汉简,这些汉简涉及了汉代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及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

(一)政治方面

关于汉代当时的政治,从出土简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汉代当时的养老制度、抚恤制度、吏制等内容。例如《汉书》记载刘邦称帝不久,即下诏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以十月赐酒肉。”在居延旧简同样有此记述。从“月存视其家,赐肉卅斤,酒二石。甚尊宠,郡太守,诸侯相,内史所明智也。”可以看出汉代养老制度的存在形式。“各持下吏为羌人所杀者,赐葬钱三万....”可以见证汉代的抚恤制度如何规定。关于当时汉代的各种政治制度我们都可以从居延出土的大量简牍中获知并去补史和纠史,也是学者们研究的一手好材料。

(二)经济方面

在居延汉简中关于农垦屯田的记载占有较大比例。其内容涉及屯田组织、农事系统、屯垦劳力、田仓就运、剥削形式和剥削量,以及农具、籽种、水利、耕耘、管理等等。例如简文“胡豆四石七斗”。居延简中常有汉代两种不同的计量法大石、小石的记载,如简文“入糜小石十二石为大石七石二斗”,这些记载无疑有助于我们对汉代计量方法的理解与研究。

(三)军事方面

在出土的大量汉简中涉及汉代军事情况的颇多,主要以西北边塞烽燧亭鄣的文书档案居多。根据简文记载考证,为了加强军事防御和管理,汉代统治者在居延地区特设两都尉,即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其肩水都尉府即为今发现的大湾城遗址。都尉府直接的下属军事机构称为侯官,侯官的下一级军事机构是部,部的下一级即燧,燧有燧长,管辖戍卒,少则三、四人,多则三十余人不等,这是最基层的瞭望防御组织,与今日的哨卡职能近似。简文中所记载的武器也是名目繁多,最常见为弩。可见当时汉代的军事等级比较严格,武器的种类和制造技术也发展较快,社会还是比较繁荣的。

(四)科技文化方面

在居延旧简中记载有九九表,如简文“五九五,三八廿四”。同时,在居延纪年简中多载有年月日,一般在月名与日序之间会注明朔旦,这对核定研究两汉朔闰的排列是新鲜资料。

由于对居延新简的发掘方法得当,从而使得不但发掘数量多,而且完整度好,成册多,除了在地面采集的少数木简外,难能可贵的是其包括完整的和比较完整的簿册70多本,补充了简牍缺失的部分,这70多个册子,有的出土时就连缀成册,有的编绳已朽但还保持册形,有的散落近处可合为一册,这些汉简多数有纪年,内容较连贯。居延新简内容丰富,不仅记述了汉代居延地区屯戍活动的兴衰,而且保存了西汉中期到东汉初年的重要文献资料,这些文书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科技、哲学、民族等领域,语言文字种类繁多。如简册《塞上烽火品约》,该册对研究汉代的烽燧制度及边塞防御系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五、结语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感召下,丝绸之路又恢复了当年的繁荣,学术界更是掀起了对丝路的研究热潮。我们今天所要建设的“一带一路”不是历史的丝路再现,而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邻导人站在当前时局和世界共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角度所构建的新丝绸之路。

“居延遗址”作为西汉边郡地区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的部分,出土的海量汉简更是学术界研究汉代丝路的瑰宝。这些汉简涉及了汉代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及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学术界主要通过对居延出土的文物和汉简的研究来了解和认识汉代的丝路繁荣。研究内容主要为职官制度、屯兵和侯望系统、军事价值等方面,而居延地区边郡防御体系的组成内容、塞障亭燧的建筑形制、建造技术与做法及其区域特征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尽管学术界对居延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研究成果,但研究的还不够深入,也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在汉简的释读方面,当居延汉简出土后,不少中外学者对它进行了整理,基本上解决了释读问题。然而还有不少简文的释读仍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这就给进一步研究带来了困难。为了使释读能在最大程度上符合简文原意,就需学者们继续在这方面做精细的工作。另外,汉代简牍除居延汉简外尚有张家山汉简、阜阳汉简、敦煌悬泉汉简、尹湾汉简等,对它们进行对比研究,既开阔视野,又有助于对一些问题获得更加深入的认识,可惜目前这方面的成果严重不足,还不够重视⑦。

我们坚信,在“一带一路”的带领下,我国学术界对居延的研究必定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完善,一定会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新的丝绸之路将不仅恢复古代丝路繁荣,而且将走出自己的特色,走向世界。

【注释】

①岳岩敏,林源.汉居延东大湾城遗址勘察与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5(03).

②[汉]班固.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去病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为票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河西地区指今甘肃的酒泉、张掖、武威、敦煌等地,因位于黄河以西,自古称为“河西”,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又因其夹在祁连山(亦称南山)与合黎山之间的狭长地带,亦称“河西走廊”,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因此,河西地区的范围包括居延地区。

③额济纳旗志编委会.额济纳旗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

④侯丕勛、刘再聪.西北边疆历史地理概论[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⑤甘肃居延考古队.居延汉代遗址的发掘和新出土的简册文物[J].文物,1978(01).

⑥吴礽骧著.河西汉塞调查与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⑦郝建平.近30年来居延汉简研究综述[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作者简介:雷婷婷,女,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兴盛汉代丝绸之路
汉代岭南的贡纳情况述略
中国漆画装饰风格兴盛的原因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敦煌汉简字体特点研究
论汉代女乐繁荣的原因
浅析隋唐时期佛教的兴盛
诵诗的崛起与魏晋南北朝诗歌吟诵之风的形成
俳谐赋兴盛的政治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