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列计算机】

2017-08-31 18:38袁周
军营文化天地 2017年8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大学张爱萍超级计算机

文/袁周

【“银河”系列计算机】

文/袁周

银河,一条只能在晴夜星空中才能见到的乳白色亮带,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赋予了深邃而神秘的色彩。或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们中国人将自己的第一台超级计算机命名为“银河”,以体现出它的广阔与无限可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于计算能力的需求和渴望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更为强烈。超级计算机巨大的科技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使之成为各大国竞相发展的重点科技项目,其中美日等西方大国一直居于超级计算机研发的领先行列,并且对中国采取技术封锁和出口限制等措施,中国超级计算机发展举步维艰。改革开放前,由于没有高性能的计算机,我国在民用领域,诸如地质勘探、石油开采、气象预报等项目的数据和资料都不得不用飞机送到国外去处理。在军事领域,更是得不到西方在这方面的任何支持。

20世纪70年代末,为了打破西方的技术封锁,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大型科学计算问题,中央正式下决心研制巨型计算机。邓小平同志将这一任务交给了国防科委,并点名要国防科技大学承担研制任务。时任国防科委主任的张爱萍上将向邓小平立下军令状:一定尽快研制出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就这样,国防科技大学临危受命,承担起开发研制计算能力突破每秒1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光荣使命。1983年11月,经过中国科技工作者5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第一台亿次超级计算机终于在国防科技大学诞生了。张爱萍将军将其命名为“银河”,并题诗一首:“亿万星辰汇银河,世人难知有几多。神机妙算巧安排,笑向繁星任高歌。”

自“银河-Ⅰ”成功之后,中国便踏上了超级计算机研发的快速通道,一代又一代的“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相继问世,不断追赶和超越着世界领先水平。1992年11月19日,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实现了从向量巨型机到处理并行巨型机跨越的“银河-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在长沙通过国家鉴定,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日之后,第三个研制出10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1997年6月19日,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在京通过国家鉴定,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日之后第三个具备自行开发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2000年,由1024个CPU组成,峰值性能达到每秒1.0647万亿次浮点运算能力的“银河-Ⅳ”超级计算机问世,其各项指标均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超级计算机系统的研制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进入21世纪之后,面对超级计算机领域的激烈竞争,中国科技工作者以“银河”为起点,迎难而上陆续开发出了“曙光”“天河”“星云”“神威”等高性能计算机。在2016年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上,中国的“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号”名列前两名,凸显了中国在超算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目前,以“银河”系列计算机为代表的中国超级计算机,已然成为了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助推器,在高精尖武器设计制造、情报探测与分析、战争模拟与设计、指挥控制、防空反导、气象保障、军事通信加密、军用新材料开发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大学张爱萍超级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
机灵的小青蛙
——绘本《小青蛙学游泳》亲子游戏活动
面向新一代众核处理器的高性能SNC的设计与验证*
“自我罚站”的将军
超级计算机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
一个被建构的东方世外桃源:对香格里拉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张爱萍的三句名言
张爱萍:一身正气堪称楷模
每秒100亿亿次 中国超级计算机
最美师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