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 信仰的力量
——王雪鹏触动心灵的影像作品

2017-08-31 12:45王雪鹏
祖国 2017年13期
关键词:大昭寺布达拉宫雪域

文/图 王雪鹏

文化 CULTURE

中国故事 信仰的力量
——王雪鹏触动心灵的影像作品

文/图 王雪鹏

燃灯节的喇嘛

2010年12月,右图为大昭寺燃灯节敲锣鼓的喇嘛。

酥油灯的灯光像烟雾一样缭绕在喇嘛身旁,恍若人间仙境,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美感。事实上,燃灯节是藏传佛教重大的宗教节日,其深远的宗教意义与画面的唯美唯幻相得益彰,使人无限遐想。“于顺畅深沉中又似有钟磬之声与灯火交相辉映。喇嘛的轮廓则被光线勾勒得恰到好处。”

三年前,命运把我和西藏紧紧联系在一起。此前,我从没有想到自己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在雪域高原工作生活。当真正融入其中的时候,高原纯美的风景和生活在这里淳朴的人们深深地打动了我。心中渐渐燃起一种激情和强烈的使命感,那就是要用镜头捕捉、记录这里遇到的一切美丽画面和感人瞬间。在三年的时间里,每一个周末,每一次假期,甚至每一次出差,我都会背起相机,走向野外,走向人群。内心仿佛能听到雪域高原在呼唤。

三年行摄西藏,一生沐泽心灵。西藏的美处处可以触动我们的心灵,因为我们不仅是用眼睛欣赏西藏,更是在与西藏进行心灵的对话。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三年也许只是一个短暂的驻足,时间会模糊淡化它留下的痕迹。然而,西藏,这支神奇的画笔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记却永远无法抹去。

——王雪鹏 (写于2014年)

王雪鹏,酷爱摄影,又钟情于西藏。他醉心于雪域高原上湛蓝的天以及圣洁的云朵,醉心于喇嘛的冠冕和他长长的佛号,醉心于盘踞在山上俯视众生的布达拉宫,醉心于冰雪掩映的大昭寺身侧匍匐在地的磕长头的朝圣者。

——摘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栏目采访录音

每一幅图片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磕长头的百辫妇女

2011年9月10日,一位来自藏北的藏族妇女在大昭寺前磕长头。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中一种朝佛的仪式,以此表达内心的虔诚。长长的编着很多细小辫子的头发是西藏妇女独有的一种发式,为牧区妇女所喜爱。

许多来过拉萨的中外游客都会来到大昭寺门前,看到那些每天手持佛珠、转经筒浩浩荡荡的转经队伍和那一片片磕长头的虔诚身影,无不为这场面所震撼和感动。 在拉萨这几年里,除了工作外,我总是利用休息时间跨上相机去大昭寺广场采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已经成了我的习惯。

心中的梦想

那是有一次在八廓街采风,看到远处有一位手摇着转经的老阿妈,沿着八廓街的转经道慢慢地行走。她那慈祥的神态,令人动容,为了不打扰她,选用长焦镜头拍摄。一缕光线映照在阿妈的脸上,像一束佛光似的,使老阿妈脸部的轮廓镀上了一层灿烂慈祥的金边。

布满皱纹的藏族老人

2012年11月,一位藏族老人的特写,布满皱纹的脸庞在阳光的映射下显得更加深邃沧桑。

特写的拍摄,可以清晰地看出老人一道道深深的纵横的皱纹,这正是岁月的痕迹,也暗含着随遇而安、坦然自若、不与人争,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虔诚的信仰

人们常说大昭寺非常有灵气,喇叭们经常朝拜,风雪无阻。

慈祥的老阿妈

2011年9月18日,日喀则亚东县一位年迈的老人背着年幼的孙子,走在街道上。

照片中,老人和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是老人褶皱的皮肤和孩子光滑的皮肤的对比,二是老人成熟稳重斜视的眼神和孩子懵懂好奇直视眼神的对比。对老人而言,时间的年轮辗压了坚挺的身躯,岁月的风霜吹皱了青春的脸庞,然而,亲情却在人生最后一段旅程历久弥香,这就是图片中的祖孙两人带给我最深的感动。

在大昭寺磕长头的长辫卓玛

“卓玛”是藏族对女子的称呼。西藏自古以来以长发为美,朝拜的卓玛拥有一头漂亮的长发,显得潇洒脱俗。藏族女性宗教信仰比男性更为强烈,这与藏传文化崇尚男性有关。

仰望布达拉宫藏文的老人

2013年4月,两位老人经过布达拉宫外墙,他们正在虔诚地仰望黄色布达拉宫外墙上的藏文。

在藏传佛教信教群众心中,大昭寺的那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是最神圣的朝拜圣迹,而一切佛陀出现人间的标记也都会成为朝佛者朝拜的对象,包括佛塔、佛像、玛尼石、五色经幡、神山圣湖等等。而布达拉宫作为西藏历史上重要的宗教中心,自然成为信教群众顶礼膜拜的地方,即使是一面墙、一个字符。

纳木错守湖的老人

2012年8月,纳木错湖。

转动经筒的守湖老人,在纳木错湖畔。他们手持转经筒,一圈又一圈,在与佛的对话中度过每一秒。当坚守成为一种心理的需要,那么坚守就不再是坚守,而是一种享受。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我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编辑荐书

《并行·触动的心灵》(王雪鹏 著)以震撼的画面,艺术地展现了生活在雪域高原以藏族为主的多个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和他们感人的故事。他们以勤劳朴实、仁爱友善、粗犷豪放的性格创造了独特的灿烂文化。一见便会钟情的照片与文字,带你领略雪域高原瑰丽风景之外的另一面。

王雪鹏,中国摄影师协会会员、高级摄影师,西藏摄影家协会会员。作者在西藏工作三年。酷爱摄影,走遍了西藏七个地市,总行程十余万公里,工作之余拍摄了大量的人文和风光作品。

作者的摄影作品曾在中国文联、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摄影家协会等举办的“中国珠穆朗玛摄影大赛”、“美丽拉萨摄影大赛”及“我的香格里拉摄影大赛”、国家地理等摄影大赛中多次获得过特别奖、金奖、银奖、铜奖。

作者最初就像大多数赴藏旅行的观光客一样,被西藏瑰丽的景观所吸引,但未想过自己会与西藏这片土地发生真正切实的联系。是随后三年的藏区工作和生活,让这片神圣、神秘的土地在他印象中逐渐清晰起来。深入这个世界至高的属灵之地,慢慢地从参与到融入成为它极其微小的一部分,才发现它从来不缺少真实的细节。这促使他三年间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不断地行走、拍摄、记录。

猜你喜欢
大昭寺布达拉宫雪域
神奇的布达拉宫
挑战雪域之巅
世界文化遗产大昭寺文物古迹保护工程启动
雪域高原
布达拉宫
大昭寺,佛教徒心中的圣殿
八廓街,人文之街
西藏,一场阔别已久的重逢(1)做一名虔诚的信徙
雪域之巅
布达拉宫生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