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机,外国人抱保温杯吗

2017-08-31 07:24蒋丰潘秋辰水六青木邢晓婧柳玉鹏王会聪
环球时报 2017-08-31
关键词:中年人环球时报危机

本报驻日本、美国、俄罗斯、德国特约记者 蒋丰 潘秋辰 水六 青木 本报记者 邢晓婧 ●柳玉鹏 王会聪

编者按:“你和中年危机之间,就差一个泡着枸杞的保温杯。”——曾经热血的摇滚青年,如今对着保温杯吹气的中年大叔,黑豹乐队鼓手赵明义这一今昔对比让中年危机再次成为国内舆论话题“爆款”。中年危机最早由加拿大心理学者埃里奥特·杰奎斯提出。他对310名艺术家的创造力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人进入约35岁后,才能开始衰退,一些人变得郁郁寡欢,少数人选择自杀;同样的“规律”,杰奎斯在向其咨询心理问题的顾客身上也能找到。自从他1965年发表研究成果《死亡与中年危机》后,这一概念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被推广。虽然“中年时期陷入的困境是否与年龄有关”在学术界尚没有统一结论,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总能透过对中年危机的讨论找到强烈的集体共鸣,这远不是中国的专属现象。

日本 压力让你根本不需要闹铃

“早上不会再赖床,不像年轻时怎么睡都睡不够,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让你根本不需要闹铃。”43岁的中型企业白领斋藤健一对《环球时报》记者这样描述他眼中的“典型的日本中年男性”。斋藤住在东京,妻子是家庭主妇,两个孩子分别上小学和初中。他的月收入是4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4万元),房租水电费13万日元,全家吃饭要花12万日元,学费、日用品、养车等需要14万日元,基本“月光”,每年要靠奖金才能存下点钱。“说句不好意思的,我现在的‘小确幸就是单位报销的交通费,因为是发现金,所以可以做私房钱。每月一到这时候,我们这些同龄人都会相视一笑。”

在讲究“年功序列制”的日本,斋藤健一在职场没有被裁员、被欺凌的苦恼,但同时进公司的两名同事已晋升部长,对此他也会感觉苦涩。以现在的年龄奋起直追似乎太晚,毕竟他所有的工资从10年前开始用来养家,而不是投资人脉和事业。“一切都很无趣,离过去理想中的生活很远,想改变也有心无力,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中年危机了。我常常对这样的生活感到厌倦,但有时候看到孩子的笑脸就又会忘掉烦恼。”斋藤说。

在日本,中年危机一般指40岁至60岁出现的烦躁期,也常被称为“中年青春期”。日本中年男性留下的刻板印象是,白天一本正经,形象威严;晚上则完全变了个样,下班后在居酒屋里喝酒、大声聊天,然后在醉醺醺的状态中也不忘记搭乘最后一班电车回家。

无奈的是,一些人在喝酒上也会越来越力不从心。48岁的森田供职于东京一家知名商社,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年轻时不管喝多少、喝多晚,第二天都能照常上班,“这几年明显不行了,酒后一天眼睛、肩膀和腰都酸疼不已”。“下班喝一杯”也是日本企业的特殊文化,森田说,有时候只好借口家里有事不去喝酒,“但这样有可能慢慢就和大家疏远了,容易在职场上被孤立”。

“家里有事”不总是借口。森田的大女儿今年15岁,面临中考不说,还进入叛逆期,“处处跟人对着干”;12岁的二女儿扛不住小升初压力,前阵子闹着不想去上补习班。森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考学方面日本与中国一样,对学生和家长都是巨大的考验,拼财力拼耐力,看谁能撑到最后,“日本是‘学历社会,出身的院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你未来的圈子、阶层与发展空间,有些能力的家长都渴望孩子上名校”。

日本有首知名的歌曲叫《15的夜》,后来被35岁的白领改成《35的夜》,而45岁的中年人为表达苦闷,又将其改编成《45的夜》,这首歌竟成为不亚于原版的热门歌曲,“真的达不到上司的目标”“下班后在小酒馆中沉浸于烟雾弥漫”“不想被贷款束缚,不想被他人束缚,只想逃入这个45岁的夜”道出诸多中年人的心境,森田表示,这一度是他最喜欢的歌曲。

即使面临各种挑战,也常苦于无人诉说,但森田说,他不太认同中年危机这种说法,“这些都是人生当中的必经之路”,他会“坦然面对,勇敢地走下去”。▲

德国 啤酒肚、秃顶和拖鞋

“中年危机写在每个人脸上。”42岁的克里斯蒂安是德国西门子集团的工程师,与当小学教师的妻子及两个孩子住在慕尼黑一间三室一厅的公寓内。虽然克里斯蒂安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但他也总有许多“危机感”。

德国中年人有四个比较典型的形象特征。首先是啤酒肚,德国医保公司TK的报告称,超过一半的中年人超重,德国人平均每人每年喝110升以上的啤酒,吃近90公斤的肉类。第二是秃顶,据称德国中年男性秃顶的比例在四成以上,克里斯蒂安的头发也越来越稀少。有研究认为,工作繁重、饮食不均衡、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的人容易掉头发。第三是拖鞋,在国外旅行时,《环球时报》记者很容易认出哪些中年游客来自德国,他们爱穿袜子,外加一双拖鞋。克里斯蒂安认为,中年人业余时间到哪里都穿着拖鞋是一种紧张工作后放松心情的表现。最后是更加严肃,希望事业上有所突破的德国中年人常常显得非常严肃,做事也更严谨。

52岁的斯凡尼娅在柏林开了一家内科诊所。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她们这个年龄的德国女性特别爱打扮,会购买许多名牌服装,并且化浓艳的妆。“孩子们长大后才发现自己渐渐老了。”斯凡尼娅说,与男性相比,德国中年女性更爱健身,因为她们的中年危机感更足,所以希望多少挽回些青春。

德国保险同业公会今年4月的一份调查报告称,德国中年一代对未来缺乏信心。40岁至55岁之间的人群中,1/3认为年老后经济条件会比较糟糕;44%的中年人担心变老。德国社会学者马塞尔·哈森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其实在现实中,德国中年人的生活往往比想象得好,但他们对社会和未来存在太多的“忧患意识”,“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在难民危机和恐怖主义的冲击下,德国与欧洲正充满不确定性,这也是导致中年人危机感增加的一个原因”。▲

美国 每天像陀螺习惯性地转着

“薪水不高,被教育主管反复考核,无形中压力很大,也提不起工作的兴致,但仍然早出晚归守住这份事业。”年近50岁的克里斯汀娜是美国一所大专院校的教师,同时也是3个孩子的母亲。为何不想换工作,是认为没有竞争优势而懈怠了吗?对于《环球时报》记者的提问,她直接说:“这就是中年危机啊!”

克里斯汀娜的丈夫工作也很忙,现在他回家后的话越来越少;儿子今年上大学,学费压力大;上高中的女儿正值青春期,总与父母意见不合,克里斯汀娜无奈地耸耸肩膀说,“一切由她去吧”。家人之间交流很少,已经两三年没有外出旅游。对于如何看待中年危机,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看到学校里那些六七十岁的同事都不愿意退休,以及正在上升阶段的年轻人,有种进退不得的感觉。不管怎么说,我不能失去这份工作,而且每天像陀螺一般习惯性地转着,已经麻木了”。

即使生活顺风顺水,也会遭遇中年危机。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乔纳森·劳奇曾在《大西洋月刊》刊文这样描述他40多岁时的生活:“客观地说,我那时身体健康,收入稳定,出版了一本书,赢得了一个新闻奖。然而每天早上醒来时,我都感到失望,萦绕于怀的是自己经历的失败。我责怪自己荒废生命,需要某种难以名状的改变或解脱。”劳奇写道,在他30岁那年,当时66岁的影评人纳德·里奇告诉他:“中年危机始于40多岁,当你审视你的人生时会想,这就是我全部的人生?这种情况大约会在10年后结束,到时你的想法就会变成,‘其实,这也相当不错!”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经济学家布兰奇弗劳尔认为,人生的满足感在40多岁或50岁出头时跌至最低点。他与英国华威大学经济学者奥斯瓦德研究中年危机十多年,在2008年对80个国家的调查中发现,55个国家的人在46岁时心态陷入最低谷。而布鲁金斯学会的发展经济学家近来也发现,大部分人在39岁至57岁之间最有危机感。但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大学心理学者苏珊·克劳斯认为不存在中年危机。她表示,从没发现年龄与心理状态有关,“无论你本人经历了什么,怪不得年龄”。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的调查曾表明,只有1/3超过50岁的美国人称经历过中年危机。

美国彭博社29日刊发文章说,中年危机或许只是一种成年时期的“副作用”,它发生在你事业的成熟阶段,这时候你往往有家庭,需要还房贷,或者可能要经历一些意想不到的挫折,比如离婚或者失业。对于中年危机的讨论与研究,最重要的意义或许在于告诉年轻人:成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俄罗斯 经济危机加剧中年危机

夏日深夜,莫斯科街上的灯光逐渐暗淡,只有中亚人开的小吃店和24小时超市还有些喧闹声。在超市里,负责收银工作的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女性,她们有的哈欠连连,有的在聊天。

塔玛拉年约45岁,身材微胖,脸颊红润。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除了晚上这份工作,她白天在物业公司上班,“近年来经济状况不好,俄罗斯人的生活并不轻松,一份工资养活不了家人”。

生活在新西伯利亚市的亚历山大今年40岁,是一名摄影记者。在当地媒体不太景气的情况下,他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给莫斯科和国外大媒体供稿。他经常深入西伯利亚森林拍摄各种题材的作品,并不轻松。去年,亚历山大贷款买了一套新房,为还贷,他只好接更多的任务。他现在会经常问《环球时报》记者:“能不能联系到更多工作?”他说:“或许我现在的状况就是中年危机吧,经济压力变大,年龄也不小了,摄影是个体力活,不像年轻时那样能拼了。”

俄罗斯《世纪报》称,根据该国科学院社会分析与预测研究所发布的报告,俄罗斯经济危机对中年人造成沉重打击。此前,收入较高、生活压力小的中年人比老年人乐观,如今,实际收入长期下降让他们陷入中年危机。俄罗斯SuperJob门户网站的民调显示,54%的受访者相信存在中年危机,其中63%的女性持这一观点,男性的这一比例为44%。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报》援引心理学家的观点称,俄罗斯人的中年危机一般在40岁至45岁。

俄罗斯的影视作品会聚焦中年话题,比如1997年的电影《中年危机》讲述一名中年医生离婚后从圣彼得堡到莫斯科一路在挣扎中寻找内心平静的故事。2015年大火的伦理剧《背叛》探讨了中年女性复杂的感情需求。

不过,即使生活不易,但塔玛拉和亚历山大都认为,中年危机这一概念不值一提。塔玛拉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变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人到中年不一定会陷入危机。当然,我身边也有老姐妹离婚,没有工作的她们过得比较艰难。每家都有自己的难处,这无法逃避。”对于塔玛拉来说,“家庭幸福是最重要的,如今孩子已长大,我感觉没什么过不去的”。尽管经济条件不宽裕,但塔玛拉一家每年坚持度假。

亚历山大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每个年龄段都有成功者和失败者,况且生活本来就不易。中年人能依靠自己生活,大部分人都有一定职业积累,境况不算差了,比年轻时工作更有方向”。

“人总会惧怕衰老。我现在就会穿得更显年轻些,也会特别关注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刷刷VK、Instagram等社交媒体,希望自己能跟得上时代。”在夜晚仍然工作的塔玛拉虽然难掩疲惫,但她打扮得十分得体,烫着时髦的大卷。▲

猜你喜欢
中年人环球时报危机
中年人如何笑傲职场
我们中年人才不过购物节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本报五一期间休刊
危机来袭/等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