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清末民国时期徒手体操的发展

2017-08-31 04:36曲珊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9期

曲珊

摘 要 本文按年份收集并整理出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的中小学体操类教材,基于清朝末年与民国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学制)分析以下内容:徒手体操运动的内容设置,徒手体操运动的教学方法,徒手体操动作的难易程度,徒手体操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 清末民国 中小学体操教材 徒手体操 学制演变

中图分类号:G832 文献标识码:A

1 1903年《蒙学体操教科书》初等小学堂学生用书

我国有系统的近代学制,是从1902年,清朝管学大臣张百熙拟定后被张之洞等3人另行修改的《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开始的。1903年的《蒙学体操教科书》这本书是以日本的坪井玄道等人编写的,清末教育学制的教育人员直接运用,反应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1903年张百熙、张之洞所订《教务纲要》中明确规定“各学堂一律练习兵操,以肄武事”。所以教材的主要内容为兵式体操,含整顿法、矫正身体术和两套徒手体操。原书中徒手体操部分内容丰富,难度从易至难,循序渐进,从简单的单个部位练习,到两个及以上部位练习,再到动作组合操练。原书中有多幅配图,使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动作。

2 1906年《新撰高等小学体操教科书》

张之洞与张百熙、荣庆修订并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也称“癸卯学制”,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正式建立。1906年的《新撰高等小学体操教科书》作者为日本川濑元九郎等人,这本书的教学目标是增身体之强健,练刚勇之英气,使学生心理上能活泼之精神、敏捷之智能,养爱国心。课程以兵式体操为主要练习方向,使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兵式体操从而锻炼发展其能力,也能体现出当时社会对军事发展的重视。整本教材的课程内容按学年排列,分为四学年,每学年三个学期,教材内容交叉排列,如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的内容为准备运动、弧状运动、垂悬运动、平均运动、行进法、肩胛运动、腹部运动、躯干运动、跳跃运动、器械体操、呼吸运动。除队列及体操队形内容均设置在准备运动部分,位于前三学年每学期各项运动之首,轻器械体操内容设置在器械体操部分外,其余均为徒手体操内容。难度从易至难,循序渐进。

3 1917年新制体操教本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大转变。随着政体的变更,学制也相应改变。1912~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制定公布“壬子癸丑学制”学制系统。1917年《新制体操教本》,本书主要是以徒手体操为主,有少量队列队形的练习。相比于之前,上肢动作少量增加,下肢动作增加,涉及两个及以上部位动作减少,难易度上没有很大变化。教学目标:在生理上使身体各部位平均发育,养成端正姿势。完全发达各器官之技能,以身体之健康保护而增进之。在心理上令动作机敏耐久,精神快活刚毅。

4 1931年柔软体操

1922年颁布了名为《学校系统改革案》的学制文件,亦称“新学制”,又称“壬戌学制”。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教育改革的一个成果结晶,也是集国内外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于一体的产物。中国的学校体育自此也开始向着更加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1931年《柔软体操》,本书内容大部分为徒手体操。柔软体操一套共12个动作,包括准备动作3个,上肢动作、下肢动作、改正动作、躯干动作、躯干四肢同时动作、快速动作、舒缓动作、呼吸动作各1个,待所有动作熟悉后,可增加动作数量、上下肢躯干联合运动。

5 1936年初中体育教授细目(一、二、三册)

1936年民国时期的《初中男生体育教授细目》从社会角度看民初学制同清末学制都源自于日本,但1915年民国政府曾依照德国学制制定教育课程,接触西方国家的体育运动项目,体操只是占了体育课程中的一小部分。民国时期的教育安排中教学内容已经将男生女生的体育课程分开了,课程为学生课堂体育的教学指标,按年级分开,各年级学习内容不同,男生主要以田径,球类,力量类,体操类等为主,女生主要以舞蹈,技巧运动,垫上运动,体操等为主,使学生全方面的学习接触各项体育内容。1936年《初中男生体育教授细目》按照学年、学期、星期來分配教材。《初中女生体育教授细目》分20个星期,每星期有一次体操,然后下一个星期复习,再下一次学习新的体操内容,如此循环重复。

在1936年《初中男生体育教授细目》以及《初中女生体育教授细目》的基础上,当时社会,学制教育部同时制定了《高中男生体育教授细目》教材,教学的主要方向及基本目标都没有改变,并且高中教授细目延续了初中教授细目的课程内容,在这基础上创造新的动作与动作组合,也加大了动作难度,且每节课后有一节复习课。

6结语

在清末民国时期课程学制的产生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也为基础体操课程的发展带来无限的源泉;清末以来我国次第一出现的各类学制,是中国教育发展到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对基础体操教育的实际进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学制的发展促进了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变革,使中国教育开始摆脱自我封闭,为徒手体操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开端,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历史上的徒手体操课程的发展随着学制改革而稳步向前,学制的发展关系整个教育事业和国家建设,所以对待体操事业的发展要参考和吸取国外基础体操课程的教学经验和历史上的经验,建立适合本国教育实际的体育体操教育学制。

参考文献

[1] 郭三娟.述评清末以来我国的学制变迁[J].山西大学学报,2000.11,23(4).

[2] (日)坪井玄道、田中盛业著.蒙学体操教科书[M].丁锦译著.上海文明书局,1903.

[3] (日)川濑元九郎,手岛仪太郎著.新撰高等小学体操教科书[M].蔡云译.上海文明书局,1906.

[4] 徐傅霖.新制体操教本[M].商务印书馆,1917.

[5] 麦克乐.柔软体操[M].上海青年会,1931.

[6] 民国时期教育部.初中男生体育教授细目[M].商务印书馆,1936.

[7] 民国时期教育部.初中女生体育教授细目[M].商务印书馆,19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