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讲故事》人民日报评论部/著 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7-08-31 07:57
上海人大月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奥威尔讲故事

“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善讲故事是古今中外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的共同特点,更是中国共产党领袖的过人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是讲故事的大家。他的讲话、文章,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凝聚共识、解疑释惑,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鲜活的故事、生动的例子。本书分为对内篇、对外篇。对内篇汇集了总书记讲述的廉政、品格、励志、治理等方面的故事;对外篇侧重于人民友好、国家交往、文化融通、历史情感等方面的故事。

《治 村》

贺雪峰/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治村》通过大量实地调研,探讨了当下中国诸多重大而迫切的乡村治理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方案。当前中国乡村的政治规范、基本社会秩序、土地利益分配、村社集体功能、乡村共同体塑造、财政资源使用、自给自足经济与互联网下乡等方面都在经受挑战。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出现空心化和萧条化的同时,也发生着劇烈的经济分化。乡村治理中滋生出贿选、富人治村、刁民化和社会排斥等等问题。作者强调,在乡村政治、资源下乡、土地权利、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要根据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展开多元探索。探索的核心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农民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增长的方法:学习型社会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著 中信出版社出版

20世纪60年代,世界银行建议韩国发展该国当时比较优势的农业。但是韩国政府没有遵从这个建议,而是大力发展造船、汽车、电子工业,并使这些产业日后成为其支柱产业。韩国当时的做法是,先封闭对外市场,通过自己的市场,累积自己的技术;在获得一定的技术累积之后,再转向出口,进一步抢占国际市场。韩国汽车业的关税税率在1985年还高达50%。这是看似放弃效率,但获得了学习效应的典型例子。作者在本书中提出的核心观点是:在21世纪人类迈向知识经济的过程中,一个“学习型社会”,即一个基于由学习得来的技术进步,而非强调资源累积的社会发展模式,对于持续的发展和增长尤为重要。

《日本新中产阶级》

傅高义/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哈佛大学中日研究专家傅高义在学术生涯之初被斥为“乡下人”后,意识到一个社会学家如果从未在另一种文化中生活过,谈何理解本国社会?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年,他来到东京市郊的M町展开田野研究,深描日本社会快速变迁之际的“新中产阶级”——工薪族和他们的家庭。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大批职员进入大型企业与政府机构并得到终身职位,新中产阶级不仅是社会巨变中持续不辍的稳定力量,更建构了延续迄今的日本社会运作基本模式。

《五角大楼之脑》

【美】安妮·雅各布森/著 中信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关于世界最神秘和最前沿的机构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书。本书通过历史梳理与阐述,揭示了美国与人类社会军事科技发展史的故事;揭示了武器进化的艰难过程与未来趋势;揭示了军工一体化、军民议题、军事技术的发展是如何影响和促进人类发展历史;揭示了美国科学家群体如何在军事战争决策平台提供专业技术;揭示冷战后美国历次参与局部战争的前因后果和具体细节,几乎折射了世界所有的重大科技的发明及其应用。

《通往威根码头之路》

【英】乔治·奥威尔/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乔治·奥威尔于一九三六年初前往英格兰北部调查产业工人生存状况后写成的一部非虚构著作。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其时英国兰开夏郡、约克郡煤矿工人工作、生活状况的调查体验记录,第二部分则引出社会主义理念及其运动,阐述社会主义在改善工人阶级生存状况方面的可能作用,并检讨其时英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成败得失。奥威尔在书中忆及自己的童年生活及在缅甸殖民地的工作经历,坦陈自己由统治阶层一员转变为坚定的社会主义者的心路历程,呼吁英国各阶层搁置成见,团结一致,以改善底层人民生活,对抗其时声势日盛的法西斯主义。

猜你喜欢
奥威尔讲故事
《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寻访奥威尔的足迹
“特型”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文学之路
让叶兰在风中飞舞
讲故事
孙仲旭:翻译奥威尔《一九八四》 曾两度落泪
娱乐至死
听妈妈讲故事
听妈妈讲故事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