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咮石与建州石、南剑石

2017-09-01 04:04文/贺
宝藏 2017年8期
关键词:砚石北苑凤凰山

文/贺 林

凤咮石与建州石、南剑石

文/贺 林

by He Lin

苏轼喜欢的砚石中,有一种产于福建,即凤咮石砚。而让他烦恼的是:凤咮石砚常被黯黮滩石冒称。晚于苏轼的宋代赏石家杜绾在《云林石谱》中提到的福建砚石有两种,即建州石与南剑石,南剑石产于黯黮滩石,也即凤咮石。而在今人的石种介绍里,凤咮石即建州石。可见自古以来,对它们的认识是含混不清的。

一、苏轼与凤咮石

苏轼有多篇关于凤咮砚的铭与文,其中铭有《孔毅甫凤咮石砚铭》《凤咮砚铭(并叙)》《凤咮砚铭》,见《苏轼集》卷九十六;文则有两篇《书凤咮砚》。

《凤咮砚铭(并叙)》:

“北苑龙焙山,如翔凤下饮之状。当其咮,有石苍黑,致如玉。熙宁中,太原王颐以为砚,余名之曰凤咮。然其产不富。或以黯黮滩石为之,状酷类而多拒墨。时方为《易传》。铭曰:陶土涂,凿山石。玄之蠹,颖之贼。涵清泉,閟重谷。声如铜,色如铁。性滑坚,善凝墨。弃不取,长太息。招伏羲,捐西伯。发秘藏,与有力。非相待,为谁出。”

《书凤咮砚》:

“建州北苑凤凰山,山如飞凤下舞之状。山下有石,声如铜铁,作砚至美,如有肤筠然,此殆玉德也。疑其太滑,然至益墨。熙宁五年,国子博士王颐始知以为砚,而求名于余。余名之曰凤咮,且又戏铭其底云:‘坐令龙尾羞牛后。’歙人甚病此言。余尝使人求砚于歙,歙人云:‘何不只使凤咮石?’卒不得善砚。乃知名者物之累,争媢之所从出也①。或曰:‘石不知,恶争媢也?’余曰:‘既不知恶争媢,则亦不知好美名矣。’”

我们从这两段文字可以得知以下几点:

其一,凤咮石出自建州(今福建建瓯市)凤凰山。凤山也是著名的茶叶产地,即历史上驰名天下的北苑茶园所在地。北苑之名始于五代,宋人姚宽《西溪丛语》:“建州龙焙面北,谓之北苑。”嘉靖《建宁府志》亦载:“龙启(五代十国延均年号)中,里人张廷辉以所居地宜茶,悉输之官,由是始有北苑之名。”北苑设立了专供皇帝享用的龙焙,龙焙为历史名茶,所以苏轼又称凤凰山为龙焙山。

其二,凤咮石是由国子博士王颐发现,并于熙宁五年(1072年)制成砚的。王颐是苏轼的朋友,苏轼有《王颐赴建州钱监求诗及草书》诗,说明王颐曾为建州钱监,凤咮石就是他任钱监时发现的。他将凤咮石制成砚后,送了砚石给苏轼,并请他命名,苏轼就根据其产于凤凰山的凤嘴部分而将之命名为凤咮砚,咮即鸟嘴。苏轼并没有去过产地,不过是根据王颐所说而命名的罢了。

其三,凤咮石质地细腻且发墨,受苏轼喜爱。苏轼说它有如竹肤般光滑坚硬(筠然),手感光滑,却很发墨。且他很欣赏砚石“滑而发墨”。他在《书砚(赠段玙)》中说:“砚之美,止于滑而发墨,其他皆余事也。然此两者常相害,滑者辄褪墨。余作孔毅夫砚铭云:‘涩不留笔,滑不拒墨。’毅夫甚以为名言。”凤咮石正好“滑不拒墨”,他因而赞美有加。在《凤咮砚铭》中甚至有“坐令龙尾羞牛后”的句子。龙尾砚即歙砚,因石产于歙州婺源龙尾山而得名,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牛后”一词出自古代俗语“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坐令龙尾羞牛后”是说:凤咮砚为地方名砚之首,让处在名砚末尾的龙尾砚感到失色。这话显然是溢美之词。

其四,黯黮滩石与凤咮石相似,有人将黯黮滩石冒称为凤咮石。黯黮滩即福建省南平市东黯淡滩,位于闽江上游,水流湍急,号称极险,产砚石。南平在宋代为南剑州治,所以古人又称黯黮滩为“南剑黯黮滩”。南平在古代也是剑浦县治所,故又有“剑浦黯黮滩”的说法。为什么要将黯黮滩石冒称凤咮石呢?首先凤咮石比黯黮滩石更好,即前者“益墨”,后者“拒墨”。其次是凤咮石“其产不富”。苏轼之弟苏辙在《凤咮石砚铭(并叙)》中说:“北苑茶冠天下,岁贡龙凤团,不得凤凰山咮潭水则不成。潭中石苍黑坚致如玉,以为研,与笔墨宜,世初莫知也。煕宁中,太原王颐始发其妙,吾兄子瞻始名之;然石性薄,即厚者不及径寸,最后得此长博丰硕,盖石之杰也。”即石中出砚材的那一层很薄,厚不到一寸。而从“最后得此长博丰硕”一句,说明凤咮石已绝产。

对凤咮石被黯黮滩石所冒称,苏轼多次提到。《书凤咮砚》:“仆好用凤咮石砚,然论者多异同。盖自少得真者,为黯黮滩石所乱耳。”意思是说他喜欢用凤咮砚,但是别人多不认同,大概是那些不认为凤咮砚好的人所得到的凤咮砚不是真品,被黯黮滩石砚所蒙骗了。他还在《孔毅甫凤咮石砚铭》中说:“昔余得之凤凰山下龙焙之间,今君得之剑浦之上黯黮之滩。如乐之和,如金之坚,如玉之有润,如舌之有泉,此其大凡也。为然为不然?然也,虽胡越同名犹可②;不然,徒与此石同溪而产,何异于九鹏而一鹯③。”说它们不过是产于同一条河罢了,它们之间的差异与九只大鹏鸟和一只鹯鸟之间的差异一样大。可见,苏轼认为黯黮滩石没法与凤咮石相提并论。

在上述苏轼诗文中,虽然有建州、剑浦等地名,但仅有凤咮石、黯黮滩石之名,而未提到建州石、南剑石。

二、杜绾对建州石、南剑石的认识

杜绾同样生活在北宋年间,生卒年不详,而年岁比苏轼要小。他所作《云林石谱》大约成书于1118年至1133年之间,其时苏轼(1037~1101年)已去世十余年。书中首提建州石、南剑石。

关于建州石,《云林石谱》说:“建州石产土中,其质坚而稍润,色极深紫,扣之有声,间有豆斑点,不甚圆,亦有三两重石晕,琢为研,颇发墨。往以石点作鸲鹆眼,充端石以求售。”建州为福建古州,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也是“福建”名称中“建”字的由来。州府在今建瓯市,行政管辖范围大致是今闽北10个县市,以及闽中的泰宁县、建宁县、将乐县,闽东的屏南县、古田县。建州石产土中,而凤咮石产水中,显然不是一种石头。建州石有不很圆的豆斑点,且有三两重石晕,这也是凤咮石不具有的特征。

关于南剑石,《云林石谱》:“南剑州黯淡滩出石,质深青黑而光润,扣之有声,作研发墨宜笔。土人琢治为香炉诸器,极精致。东坡所云‘凤咮研’是也。”南平市延平区一带古称南剑州,因传说干将、莫邪在此“双剑化龙”而得名剑州、剑津。后为与四川剑州区别,而又名南剑州。南剑石因南剑州而得名。南剑石产于黯淡滩,因而也即苏轼所说的黯淡滩石,因而两者为同一种石无疑。然苏轼坚决认为凤咮石并非黯淡滩石,而与苏轼不同的是,杜绾以为黯淡滩石(南剑石)就是凤咮石。显然杜绾是知道苏轼的观点的,那么他为什么非要跟东坡先生唱反调呢?原因见后文。

三、叶梦得认为无凤咮石

南宋所编大型类书《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三十二:“黯淡滩石,坡作《凤咮石砚铭》云出北苑凤城山。余至建州求之,无有,盖南剑黯淡滩石也。此石有二种,其一出卤水,去黯淡四十里,细润而不甚发墨;黯淡滩石宜墨而肤理不逮,唯兼二者其过龙尾也。(叶少蕴云)”南宋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祝穆撰《方舆胜览》也有类似记载④。叶少蕴即北宋文学家叶梦得(1077~1148年)。他以福建路安抚使衔于绍兴十二年(1142年)至十四年(1144年)曾执帅福州。在福建期间,叶梦得根据苏轼的说法到建州实地寻找凤咮石,但并没有在凤凰山找到砚石,认为凤咮石砚即黯淡滩石,而黯淡滩石有出卤水、黯淡滩两种。叶梦得还有首关于黯淡滩石砚的诗:“深知黯淡滩,流泽不待呵。朅来访九渊,引绠出素波。”

产于卤水者称“卤水石”。晚晴郭柏苍《闽产录异》引《八闽通志》说卤水石:“出南平县。叶梦得《避暑录》云:‘石有三种,其一出卤水,可为砚,虽细润而不甚发墨。’花孜石,亦出南平县,色青、纹白,有山、水、禽、鱼状,可为砚、为屏。世传‘产黯淡滩湍下,故不易得。’《大明一统志》谓之‘花纹石’。”这里所引叶梦得《避暑录》即《避暑录话》,引文与上文有异,而查《避暑录话》没有这段话,但此话为叶梦得所说无疑。

四、胡仔对凤咮石的考察与结论

胡仔(1110~1170年),南宋著名文学家,著有《苕溪渔隐丛话》前集60卷,后集40卷。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他“赴官闽中漕幕”,即任福建转运司干部,任期3年。在福建期间,他多次至北苑,对凤凰山是否产凤咮石进行了考察。《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第四十六:“北苑土色膏腴,山宜植茶,石殊少,亦顽燥,非研材,余屡至北苑,询之土人,初未尝以此石为研,方悟东坡为人所诳耳。若剑浦黯淡有一种石,黑眉黄眼,自旧人以为研,余意凤咮研必此滩之石……”说明凤凰山石不宜为砚,凤咮砚实为黯淡滩石所制,并指出黯淡滩石有“黑眉黄眼”的特点。

针对上文苏辙《凤咮石砚铭(并叙)》,胡仔在后集卷第二十九中批驳:“予为闽中漕幕,常被檄于北苑修贡,盖熟知其地矣。造茶堂之后,凤凰山之麓,有一泉,覆以华屋,榜曰御泉,其广三四尺,深五六尺,石甃其底,止留泉眼,特一小井耳。泉之东西二十余步间,两山回抱,各有小浅涧水流出,其水皆可造茶,即无深水潴蓄,汇以为潭者。子由所言咮潭,其地初无之,又安得‘潭中石苍黑坚致如玉,以为研’乎?……余于《丛话前集》已辨凤咮研,非出于北苑,乃剑浦黯黮滩石,苏氏伯仲为王颐所绐,信以为然,故反以此滩之石为乱真耳。”意思是苏轼、苏辙兄弟被王颐骗了,凤凰山也好,咮潭也好,均不产砚石,他们的凤咮研就是黯黮滩石。胡仔与苏轼均是宋代人,相距不足百年,且胡仔是亲自考察,目之所见,后人也确实没有在北苑发现砚石,此言一出,影响很大。

五、今人对建州石、南剑石的说法

百度百科:“建州石,产于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县(建瓯市)北苑凤凰山下。该石声如铜铁,适宜制砚。其石有两种,一种细润而不甚发墨,另一种宜墨,但肤不佳。有兼两种之长者,亦为佳品。建州石制作的砚台称建州石砚。”说建州石产于凤凰山下,也就是认为建州石即凤咮石关于南剑石则沿袭《云林石谱》的说法。

六、辨析与结论

可以看到,从宋代至当代,关于凤咮石、建州石、南剑石众说纷纭。其中观点比较一致的是,南剑石即黯黮滩石。不一致的地方是,苏轼以为凤咮石产于北苑凤凰山,黯黮滩石假冒凤咮石,而叶梦得、杜绾、胡仔均认为凤咮石就是黯黮滩石(或南剑石),而今人却认为凤咮石为建州石,即既认同苏轼凤咮石产凤凰山的观点,又以为杜绾的建州石就是凤咮石(见附表)。

历代对凤咮石、建州石、南剑石的观点

下面对这些观点进行辨析。

凤咮石建州石南剑石(黯黮滩石)产于北苑凤凰山冒称凤咮石北宋苏轼即黯黮石与卤水石 即凤咮石北宋叶梦得即南剑石 即凤咮石北宋杜绾 产建州土中即黯黮滩石 即凤咮石南宋胡仔即建州石 南剑石当代 产凤凰山,即凤咮石

第一个提出建州北苑凤凰山产砚石的是苏轼,而他并没有亲自去过那里,只是听朋友王颐的一面之词,难免传言失实。叶梦得与胡仔均为宋代人,均根据苏轼的说法亲到北苑凤凰山觅石,否定了凤咮砚出自凤凰山的说法,而得出凤咮砚即黯黮滩石的结论,是有根有据。而杜绾也说凤咮砚为南剑石,出黯黮滩,分明也否认了苏轼的说法。因此,凤凰山不产砚石,苏轼的凤咮砚实为黯黮滩石。苏轼或许真像胡仔所言是被王颐骗了,可能更接近于事实。而当代“百度百科”依然以为凤咮砚产凤凰山,并是建州石,显然没有尊重叶梦得等人的考察与研究成果,是错误的。但今天我们依然不能百分之百地认为凤凰山在历史上没有出产过砚石。据苏轼兄弟的说法,凤咮石“即厚者不及径寸”,资源十分珍稀有限,当时就开采完了,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南剑石也早就绝产了。在寻找大自然观赏石的过程中,我们不也常常发现一些经年难得一见的石种吗?凤咮砚到底是南剑石,还是产于凤凰山的一种珍石,需要出土刻有苏轼铭文的凤咮砚实物才能最终得到证实。

第一个提出建州石的是杜绾。他既然认定凤咮砚即南剑石,又提出建州石,说明建州确实还出产一种与南剑石不同的砚石。如前所言,建州所属区域很大,按杜绾为石种命名的方式,他所说的建州应为州治所在建瓯。如叶梦得所言,南平境内除黯黮石外,还有卤水石。查民国吴栻主修、蔡建贤总纂《南平县志》卷四《山川志》:“(西莲花山)山之西过长砂,包温州渔船窟,至莱州而尽。而凉伞山、碧岩、卤水峉在其中。”可见卤水即卤水峉,为山名,卤水石当为山石,与杜绾所言建州石产于土中接近,可能建州石即卤水石。

而事实上,建州石、南剑石也罢,凤咮石、卤水石也罢,产地相距不远,是一条矿脉上的石头,成因、石性相差不大,仅有细微区别。

从上文分析,对凤咮石、建州石、南剑石、卤水石可以初步做出如下结论:

凤咮石:宋代文学家苏轼根据曾在福建为官的朋友王颐所言,将产于建州(今福建建瓯市)北苑凤凰山的一种砚石命名为凤咮石,成砚为凤咮石砚。据苏轼、苏辙兄弟说,此石产量很少,“即厚者不及径寸”,当时即已绝产,常被黯黮石所仿冒。后人未在凤凰山发现砚石,因而从苏轼以后至今一般认为凤咮石即是产于南平市东闽江黯黮滩的南剑石(黯黮滩石)。

建州石:北宋杜绾在《云林石谱》中将产于福建古建州的一种砚石称为建州石。建州石产于土中,具有质坚,色深紫,有不甚圆的豆斑点等特征。但建州石具体产地不详。建州境内确切已知砚石除南剑石外,另有宋代叶梦得所言出产于卤水的卤水石,疑建州石即卤水石。叶梦得将卤水石归为南剑石系列,故建州石实为南剑石一系砚石。今已绝产。

南剑石:又名黯黮滩石、黯黮石,产于福建南平市东闽江上游黯黮滩。《云林石谱》:“南剑州黯淡滩出石,质深青黑而光润,扣之有声,作研发墨宜笔。土人琢治为香炉诸器,极精致。东坡所云‘凤咮研’是也。”又卤水石也属于南剑石一系,因而广义南剑石包含卤水石和苏轼所言凤咮石。今已绝产。

卤水石:民国《南平县志》载“卤水石:城西长沙上里,叶梦得《避暑录》,石有三种,其一出卤水,可为砚”,卷四《山川志》载“(西莲花山)山之西过长砂,包温州渔船窟,至莱州而尽。而凉伞山、碧岩、卤水峉在其中”。可见卤水即卤水峉,为山名,卤水石当为山石,与杜绾所言建州石产于土中接近,可能建州石即卤水石。又《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三十二引北宋叶梦得:“黯淡滩石……此石有二种,其一出卤水,去黯淡四十里,细润而不甚发墨。”可见卤水石为南剑石一系,亦为建州石与南剑石石性相近之证。

总之,流传至今的成砚,今人也难以区分到底是哪种砚石,且区分的价值也不大,不妨均称为凤咮砚或建瓯砚。

注释:

①媢(mào):嫉妒。

②胡越:胡地在北,越在南,比喻疏远隔绝。《淮南子·俶真训》:“六合之内,一举而千万里。是故自其异者视之,肝胆胡越,自其同者视之,万物一圈也。”高诱注:“肝胆喻近,胡越喻远。”

③鹯(zhān):鹞类猛禽。

④叶梦得《避暑录》语,据《石雅》引《福建通志》卷六十言出自《避暑录话》,但查《避暑录话》,未见这段话。

猜你喜欢
砚石北苑凤凰山
宋代福建北苑茶盛行的历史动因及影响探论
有趣的颜色
如何鉴别砚台
如何鉴别砚台
在凤凰山上
凤凰山
凤凰山歌
文人大宅的礼赞——海航·豪庭北苑
逝去的北苑
做砚背后的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