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为例

2017-09-01 00:53林继卿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6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艺术设计景观

林继卿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为例

林继卿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尝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形象的案例相结合,串联相关学科的内在联系.通过课程教学实践、参加各类比赛等方式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探讨与实践

随着独立学院数量的增加,艺术专业招生比例的扩大,使得原本精英教育阶段向“后大众化阶段”转变.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基本功不扎实、独立学院的课程针对性不强,较多延续一本的教学理念、市面上较少有针对独立学院使用的教科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探讨与实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结合《二维构成》、《景观设计基础》、《立体构成》,开展了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 教学面临的现状

在教学传授过程中,教学材料的组织、教学方法的结合是实现教学的关键环节.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景观设计技术、材料等都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常发现教材里编写的技术、材料内容跟不上形式,造成学生不愿意看教材,不愿意听课.现今采用大量较新的图片和文字案例替代陈旧、过时的案例,虽然能满足学生直观的感受,但在学生的记忆中只是零散的图片信息,正如“快餐文化”,学生很难体会到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内涵及过程,无法在今后的学习和设计中进行系统的思考[1].针对这种现象,如何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对教师而言,教学中的案例选择是一项有组织、有步骤的活动,并不是盲目、随意的过程.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通过各高校网站上附有的优秀作品、著名的设计类网站、论坛或博客里能找到丰富的素材.但由于独立学院多是年轻教师,科研水平层次不齐,艺术类学生的专业不同,对同一个案例的认识和理解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在《立体构成》的教学中,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更侧重立体构成的视觉效果,对他们而言,可以降低空间感培养的要求.从专业特点出发,对于家具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创造能力.因此,如何选择案例成为教学的首要问题.

2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1 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形象的案例相结合

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二维构成》课程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在收回的112份有效问卷中,绝大多数的学生一致认为课本的案例是不够的,需要增加更多相应的案例进入课程.《二维构成》是一门基础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处理形与形间的关系,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构出具有美感的图形[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造型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锻炼设计构成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视觉方面的艺术创造为出发点,对《二维构成》中难以理解的“点”、“线”、“面”与具体的案例相结合.案例的选择不仅要具有科学性、时代性、特色性、创新性的原则,还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等.由于学生在学习《二维构成》课时并未划分专业,因此,在案例的选择上并不能只针对某一特定的专业,而需要将理论知识所涉及的相关专业都有所介绍,不仅能让学生在掌握抽象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将来专业的选择有所了解.

根据《二维构成》课教学效果问卷调查,77%、70%的学生分别认为案例选择因增加创新性和启发性.因此,在《二维构成》的教学过程中增加中国传统视觉艺术与元素的案例介绍,丰富了学生的创作语言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涂晓瑜的《二维构成》作品(穿越·禅)参加福建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节并获三等奖(图1).

图1 重复构成(涂晓瑜 穿越·禅)

2.2 串联相关学科的角色

《景观设计基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景观,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如何将景观的构成元素相结合,设计出优美宜人的风景.在编制《景观设计基础》的大纲过程中,考虑到学生之前未经过景观制图、景观构造等相关基础课程的学习,如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对景观制图、景观构造等相关专业有所了解,并将其与设计元素相结合.如在景观水景元素的讲解中,通过中国古典园林、西方园林及日本枯山水,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水的形态和表现形式,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区分各种类型的造园特点.此外,在讲解景观水景元素时,补充讲解景观制图和景观构造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学会如何表现静态水体和动态水体的同时,了解驳岸设计的原理及方法,掌握绘制驳岸设计的构造图.

从《二维构成》课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得到,60%的学生希望《二维构成》的案例可以与今后学习的相关学科相结合.虽然《二维构成》是一门基础课,但在大一阶段,学生就希望所学的基础课对今后所学的专业课有一个衔接的过程.

基于以上学生们提到的希望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有个衔接,在制定《立体构成》教学计划时,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在案例的选择方面做了适度的调整.对于环艺专业学生,案例多选用雕塑、建筑等;对于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案例多选用包装作品等;对于家具专业学生,案例多选用经典的家具产品等.在作业方面,要求学生从所学专业的角度出发进行作品设计.基础课程作品展中,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张美灵面的构成和潘晨丹综合构成都从包装的角度进行作品设计(图2、3).

图2 面的构成(张美灵)

图3 综合构成(潘晨丹)

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自身兴趣等方面,建议环艺专业的学生在构思作业之前可以先用3D软件建立模型.优点在于能快速的将想象构思变为电脑模型,更为直观地从各个角度观察模型,有利于便捷地修改作品,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缺点在于计算机虚拟的空间物体是没有重量的,体与体、体与面可以随意连接,不受连接材料、连接位置、连接面积和连接强度限制,可以变化各异[3、4].但是,设计的作品要在真实的立体空间中展现,设计的作品受到重量、肌理、材质等限制[5].因此,在考虑3D软件优势的同时也要考虑其缺陷.环艺专业的陈继东、李栋等学生借助3D软件的优势,高效地完成初期的电脑建模的过程,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不断完善(图4、5、6).

图4 块构成(李栋)

图5 块构成(陈继东)

图6 综合构成(陈继东)

2.3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全国高校《景观设计基础》普遍安排在专业基础课和室内设计课程后,此时,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室内空间感和思维方式.而景观设计课程,空间尺度比室内尺度大、空间形态更为丰富,平面表达内容更为复杂,学生一时还难以适应[6].加上课程时间有限,内容广泛,教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学生并不能及时吸收,导致学生理论知识薄弱,实践能力低下的现象[7、8].因此针对《景观设计基础》的基本教学思路分为三个环节:理论基础、实地测绘、课程设计.测绘的场地选择学生最熟悉的紫荆广场,其目的有三:一、对于第一次做测绘,选用熟悉的场地,可以减轻学生的恐惧心理;二、场地尺寸适中,景观元素丰富,有利于学生巩固学过的理论知识为课程设计做好准备;三、场地就在教学楼前,方便学生二次采集的数据.

环艺专业王希哲绘制的紫荆广场图(图7),虽然绘制的图纸存在指北针、比例尺等表达的失误,但学生通过测绘,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空间尺度等的把控.通过该环节的练习,为景观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图7 紫荆广场(王希哲)

2.4 鼓励学生参加比赛

环艺专业官升栋同学的作品《水之韵——绿地规划设计》获17th全国设计“大师奖”优秀奖(图8),《蓝水·异镜》获首届学院派奖全国艺术与设计大展一等奖(图9).通过多次参赛,官升栋同学的毕业设计作品《重拾记忆——福州白马桥河道景观改造》获得第十二届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景观设计类一等奖.获奖作品是对学生努力的肯定和鼓励,又可以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优秀的学生作业也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8《水之韵——绿地规划设计》(官升栋)

图9《蓝水·异镜》(官升栋)

3 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分析目前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现状问题,通过理论知识与案例相结合、相关学科相串联及在实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不仅有利于培养扎实的基础理论,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为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打下基础.

〔1〕童道琴.互动式教学探索法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7-69.

〔2〕齐洪洲.对《平面构成》课教学效果的问卷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4(3):84-89.

〔3〕田培.立体构成数字化教学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

〔4〕许廷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立体构成实训课程教学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3(3):153-155.

〔5〕雷鸣.计算机对立体构成教学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2(12):142-145.

〔6〕楚芳芳.高职环境艺术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探索[J].山西建筑,2012(5):262-267.

〔7〕王璐.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改革[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8):288-290.

〔8〕华颖,顾韩,郑志颖.风景园林专业景观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68-70.

G642.0

A

1673-260X(2017)08-0220-03

2017-05-27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教改科研项目:独立学院《景观设计(居住空间)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j163711)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艺术设计景观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星.云.海》
《花月夜》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