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中我国企业融资研究评述

2017-09-02 05:35叶平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15期
关键词:企业融资一带一路

叶平娟

[提要]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关于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产能合作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企业是产能合作的微观主体和市场执行者,在参与国际产能合作中面临着融资难、专业咨询服务机构缺乏、国际经济规则制约等问题,其中融资难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本文就“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中我国企业融资环境、面临的融资问题及其对策等内容,就“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中我国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进行文献评述。

关键词:“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企业融资;文献评述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5月23日

一、“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中我国企业融资环境研究综述

丁杰(2009)、刘春才、胡庆芳(2012)从企业内外部角度对“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中我国企业融资环境进行了分析。其中,丁杰认为,企业内部融资环境包括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松散、中小企业缺乏适宜的可抵押资产等;企业外部融资环境包括国家法律、经济、产业等方面政策缺乏。刘春才、胡庆芳认为,相关融资服务的不足也是我国企业融资面临的外部环境之一。张宏(2016)从商业银行角度研究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环境:虽然政府各部门单位及商业银行都明确禁止和限制信贷资金进入部分产能过剩及房地产行业,但也存在隐性涉足的情况。这样不仅会使贷款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大,也会增加银行信贷资产损失的可能性。赵汴等(2008)基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环境的角度分析,认为我国民营企业法律、经济等直接融资环境欠佳;一些企业受制于中长期融资渠道不畅,只能将短期贷款多次周转,从而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张建平、樊子嫣(2016)从贸易角度阐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融资环境。笔者认为,一方面中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就投资保护和避免双重征税等方面达成一系列协议,为我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政治局势不稳定、贸易保护主义和运营环境缺陷使我国企业面临着不利的外部融资环境。桑百川、杨立卓(2015)、李计广、钊锐等(2016)通过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融资环境。其中,桑百川和杨立卓侧重于贸易角度,采用修正的CS指数和CC指数构建评价指标,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指出我国的出口结构与东南亚、南亚、中欧、南欧和西欧等地区国家类似,贸易竞争性较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中欧、南欧、西欧和东欧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性,贸易上升空间较大。李计广、钊锐等通过随机前沿模型,基于投资角度分析得出,我国对 “一带一路”国家的整体投资效率水平和平均值都比较可观,潜力得到较好实现,但仍缺少高投资效率国家,这说明 “一带一路”国家仍然具有巨大的投资潜力。

二、“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中我国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综述

企业是国际产能合作的主体,对“一带一路”产能合作能否顺利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大部分项目是资金密集型项目,这类项目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企业能否获得融资支持对企业的投资决策有直接的影响(谭璐,2016)。从反映企业融资能力的盈利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来看,近年来我国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呈下降趋势,企业负债率较高(杜娟,2015)。当前,对我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产能中融资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融资平台缺乏、融资工具不足、融资政策限制等角度展开分析的。

Shunqing Cao(2016)通过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带金融业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指出,融资结构失衡是我国企业存在的主要的融资问题。李文峰(2015)、陈峰(2016)认为,受制于境外特殊的金融环境,我国大部分参与“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其中,陈峰认为企业融资难问题主要体现在政策性资金规模偏小、投资性基金支持对象偏少两个方面。曲凤杰等(2016)在对亚、非、欧、拉美等地区政府工作人员的调查问卷中得出,缺少融资政策支撑是阻碍我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主要障碍。Tregenna F(2009)、夏先良(2015)认为,在我国银行体系未覆盖的国家,我国企业往往难以获得当地的融资,投资风险较大。邓雪莹等(2016)认为,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造成我国企业在境外银行贷款利率较高,融资困难。Lei Xia(2014)认为,银行贷款利率水平高是阻碍我国中小企业成功融资的主要原因。谭璐(2016)指出,推进“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企业很多属于钢铁、水泥、玻璃等资金密集型行业,银监会对这些行业制定了信贷控制政策,企业从银行獲得贷款的利率较高,难度较大。尚双双(2016)则从国内信贷控制政策较严和国际金融政策优惠消失两个方面说明了我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融资难问题。仇焕广(2016)认为,政策性银行的缺少是我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主要融资问题。向东静(2017)指出,一些国家不发达、不完善的市场金融系统和金融监管不到位,会提高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成本。

三、“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中我国企业融资对策研究综述

面对“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中我国企业融资难境况,各国学者广泛研究,积极谋求对策加以缓解。我国企业应重视融资渠道的拓展以应对融资困境(Qian ZHANG,2016)。Nicoleta BARBUTA-MISU等(2010)引入经营性租赁等融资方法,并将其与传统的融资方法银行贷款相比较,得出创新融资工具和方法是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较好选择。Othmar M,Quanda Zhang(2014)分别通过案例研究法和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得出众筹等融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014~2015年,由我国倡议的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相继成立,为我国企业参与产能合作提供长期资金,丰富了企业融资渠道,增加了企业融资平台,是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的有益探索。我国国内金融机构部署一系列战略,满足其网络化布局和差异化经营的发展需要,制定跨境货币金融合作计划,为“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产能合作提供长期金融规划。一方面国内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进出口信贷、质押贷款、股权融资等多种金融产品支持;另一方面国内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支付结算服务,逐步形成跨境支付结算的金融服务体系(祁敬宇,2016)。

盡管我国在解决“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中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企业融资问题依然是阻碍其参与产能合作的主要障碍。Hongyu LI(2012)认为,应该通过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等外部环境的改善来缓解企业融资难状况。杜娟(2015)认为,应该从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研究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路径。从企业自身来看,主要在于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配合协调的能力,从而增加企业盈利机会。从外部环境来说,应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国家产能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明星财团”。谭璐、金瑞庭和杨学犟(2016)侧重于对拓展融资渠道的考察。其中,金瑞庭认为,应在“内保外贷”等现有融资方式基础上探索 “项目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等新方式;谭璐、杨学犟指出,有资质的产能合作企业可以试行“外保外贷”、“外保内贷”等多种融资模式。白永秀、李雪东(2015)认为,加强金融方面相关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能有效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一带一路”产能合作。陈峰(2016)认为,拓展企业融资平台,创新融资工具和产品是解决国际产能合作中企业融资问题的主要途径。具体措施包括:在政策性银行和开放性金融机构的基础上,落实各类对外专项投资或合作基金,试点利用跨境人民币贷款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等。李雪洁等(2016)认为,应该建立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商协会等共同参与的统筹协调和对接机制,为各类经贸平台建设提供融资支持。同样基于机制研究,曲凤杰等(2016)提出,应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财政资金等多类资金综合协调机制,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国企业产能合作需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王本力、张海亮和曾昆(2015)通过对美国国际产能合作中为企业提供金融信贷支持的做法中得到启示,认为对我国来说,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专项债券和其他市场化手段筹资;另一方面国内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促进全球资源优化配置,增强抗风险能力,为我国企业参与产能合作提供低成本融资。

四、研究评论

虽然“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概念提出时间不是很久,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出台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巨大空间,很多研究国际产能合作中问题的文献出现。

本文围绕企业融资环境研究、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企业融资问题对策研究三方面内容对我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产能合作中的融资问题进行了文献梳理。结果发现,就企业融资环境而言,相关文献主要是从贸易和投资角度,侧重于分析我国企业融资的经济环境,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税收等方面已经积极做出努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潜力巨大。就企业融资问题和企业融资问题解决对策研究而言,大部分学者主要从企业类型或行业类型角度出发,从融资政策、融资结构和方式、融资工具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纵观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产能合作中融资问题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到,一方面它们从企业、产业、地区等不同视角,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对“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中我国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分析,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很大的参考价值,为认识和后人继续研究“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中我国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这些研究大部分都是围绕融资平台缺乏、融资政策缺陷等较为有限的角度。同时,用于结构和内容分析的指标、数据不够明朗、具体和全面,有待继续深入考察。

主要参考文献:

[1]Cem Nalbantoglu.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New Route on Chinas Change of Course to Growth[J].Ope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2017.5.

[2]Shunqing Cao,Wenting Shi.A Tentative Expansion of Variation Theory:A CaseStudy on “One Belt and One Road”[J].Advances i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2016.4.

[3]Tregenna F.Characterising Deindustrialisation:An Analysis of Changes in Ma-nufacturing Employment and Out-put internationally[J].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2009.3.

[4]Kravis I B.“Availability”and Other Influences on the Commodity Composition of Trade[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6.2.

[5]Qian ZHANG.An Empirical Test on FDI,Financing Channels,Government-Linked Relation and the Export Effect of Private Enterprises[J].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16.2.

[6]Quanda Zhang,Rongda Chen.Application of metabolic GM(1,1)model in financial repression approach to the financing difficulty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J].Grey Systems:Theory and Application,2014.2.

[7]Hui SUN.The Research on Financing Problems of PRCs SMEs[J].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15.2.

[8]Jianfu Shen,Michael Firth,Winnie P.H.Poon.Credit Expansion,Corporate Finance and Overinvestment:Recent Evidence from China[J].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2016.5.

[9]Lei Xia.Analysis on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Bank Loans Availability[J].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4.

[10]丁杰.我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探析[J].科技信息,2009.24.

[11]刘春才,胡庆芳.我国中小微型企业融资环境研究[J].特区经济,2012.8.

[12]张宏.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J].全国商情,2016.34.

[13]赵汴.完善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8.4.

[14]张建平,樊子嫣.“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状况及相关措施需求[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1.

[15]桑百川,杨立卓.拓展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关系——基于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J].经济问题,2015.8.

[16]李计广,钊锐,张彩云.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潜力分析——基于随机前沿模型[J].亚太经济,2016.4.

[17]杜娟.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制造业“走出去”融资能力探讨[J].商,2015.27.

[18]向东静.“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面临的风险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7.2.

[19]潘悦.国际产业转移的四次浪潮及其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6.4.

[20]李晓玉.国际产能合作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对外经贸,2016.12.

[21]邱斌.东南大学举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产能合作:理论创新与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22]刘瑞,高峰.“一带一路”战略的区位路径选择与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J].社会科学研究,2016.1.

[23]慕怀琴,王俊.“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国际产能合作路径探析[J].人民论坛,2016.8.

[24]刘志江.把握国家战略内涵推进国际产能合作[J].中国建材,2016.1.

[25]谭璐.搭建国际产能合作的金融支撑体系[J].中国经贸导刊,2016.16.

[26]安晓明,王海龙.当前我国国际产能合作的几个认识误区[J].工业经济论坛,2016.3.

[27]陈惟杉.高端对话之国际产能合作的中国动力: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参与国际产能合作[J].中国经济周刊,2015.50.

[28]夏先良.构筑“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J].国际贸易,2015.11.

[29]王本力,张海亮,曾昆.国际产能合作:化解产能过剩新思路[J].中国工业评论,2015.11.

[30]严俊.国际产能合作:全球经济治理的义利观典范[J].国家治理,2015.42.

[31]曲凤杰,李大伟,杜琼,季剑军,金瑞庭.国际产能合作进展状况、面临障碍及应对策略[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4.

[32]李文锋,李志鹏.积极稳步推进中国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J].全球化,2016.11.

[33]李雪洁,胡高福.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中外国际产能合作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

[34]陈峰.加大金融供给度服务企业“走出去”[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7.1.

[35]李雪东.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J].中国经贸导刊,2015.30.

[36]张述存.境外资源开发与国际产能合作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产业链的视角[J].山东社会科学,2016.7.

[37]金瑞庭.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政策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6.9.

[38]白永秀,王泽润,王颂吉.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业产能合作研究[J].经济纵横,2015.11.

[39]高雅.“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产能合作[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5.11.

[40]郭朝先,邓雪莹,皮思明.“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发展观察,2016.6.

[41]尚双双.“走出去”化解产能过剩的困难与对策[J].市场研究,2016.2.

[42]袁丽梅,朱谷生.我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动力因素及策略[J].企业经济,2016.5.

猜你喜欢
企业融资一带一路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压力及策略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