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科学分析与修复师的距离
——记2017阿姆斯特丹·亚洲漆新分析技术研讨班

2017-09-03 10:02雷勇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研讨班漆器制品

·科技信息·

拉近科学分析与修复师的距离
——记2017阿姆斯特丹·亚洲漆新分析技术研讨班

2017年5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了2017亚洲漆新分析技术RAdICAL(Recent Advances in Charactering Asian Lacquer)研讨班。本次研讨班实际上是该系列研讨班的第四届。前三届分别在美国洛杉矶盖蒂保护所(GCI)、美国纽黑文耶鲁大学、法国巴黎卢浮宫举办。这一系列研讨班是GCI举办的系列活动,也是GCI长期从事漆类文物研究成果的推广活动。此次研讨班有来自荷兰、 中国、 新加坡、 瑞典、 波兰、 美国、 德国、 比利时的学者共16人。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魏书亚教授、故宫博物院的雷勇研究员参加了此次研讨班。

漆器在中国境内主要是指髹饰中国大漆的器物,但从世界范围来讲,则包括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多地的产品,还有西方国家采用复合涂料调和出来的仿漆制品。因此国外针对历史上不同地域漆类材料的化学成分差别的研究较多。目前根据漆类树种和地理分布,主要总结出三类天然漆材料,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出产的大漆(Urushi);中国台湾、越南北部出产的一类(Laccol);缅甸、老挝、柬埔寨和泰国的一类(Thitsi)。同属于漆科植物的这三类植物漆可以通过在线甲基化-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TMH-Py-GC/MS)分析方法进行区分。同时漆类制品掺杂的油类、蛋白质、树脂、淀粉、碳黑、蜡等其他物质通过这种方法也能够进行确认。

表1 漆树科材料的标志裂解产物命名及其化学式

漆树科材料的标志裂解产物对于漆制品的产地判断、制作工艺复原、时代判断都有很大的帮助。GCI为了推广TMH-Py-GC/MS和其他成熟的分析方法、便于漆器保护工作者理解相关数据、建立一个世界漆制品分析数据的共享平台,自2012年开始举办RAdICAL国际研讨班。本次研讨班主要推广的内容有三个方向并由三位老师授课,分别是:样品的精细获取(Arlen Heginbotham)、剖面样品的染色分析(Nanke Schellmann)、TMH-Py-GC/MS分析与数据解析(Michael Schilling)。Arlen教授取样技巧,他强调结合剖面分析结果,尽量把各层样品分别取出,这个过程中要借助紫外光源和强力胶的帮助;Nanke老师主要教授由她开发的、针对漆层有机物的染色辨识方法,这种方法只需显微镜就可以搞清有机物在不同层次中的分布。Michael老师和荷兰文化遗产局的Henk教授主要教授样品的TMH-Py-GC/MS分析,其中Michael推荐一款免费下载的软件AMDIS给没有色谱分析基础的修复人员,结合他们编写好的Excel文件,使得没有有机分析背景的人员也可以比较容易地进行漆种类以及其他添加物的判别。上述内容,不仅为亚洲漆材料分析提供了解决方案,也迎合了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的需求。

下一期RAdICAL研讨班计划在中国举行。由于是国际研讨班,会有世界各地的学员到中国来进行学习,英语将成为主要的交流工具;另外,GCI组织的这个培训班中有关染色分析的授课内容,是在剖面分析(cross- section)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样品的剖面分析和制样需要学员在参加培训前提前完成。西方国家接触到的漆器不仅仅是中国漆器,还有大量的日本漆器和东南亚漆器,包括这些国家专门用作出口的外销漆器,这些类型的漆器制作工艺各有特点。亚洲漆器到了西方有时会被拆解镶嵌到西方家具的某个部件中,此外,西方还出现了采用各种涂料模仿东方漆器的制品,因此需要研究人员对各种类型的漆类制品有所了解。

中国传统材料的科学研究,空白依然很多。下一届亚洲漆新分析技术研讨班来到中国,必定会促进中国漆和亚洲漆制品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中国同行的科学分析水平。中国漆器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全球漆制品的科学研究和分析,一定可以促进中国传统材料工艺的研究和文物修复行业的发展。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 雷 勇

猜你喜欢
研讨班漆器制品
战国漆器的设计研究
浅谈食品接触之“竹纤维”制品
漆器的探秘与鉴赏
第二届“地面雷达复杂电磁环境效应研究”培训研讨班通知
漆器收藏三问
平遥推光漆器色彩文化的分析
农民合作社创新与发展研讨班(2017)花絮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中注协举办行业继续教育和人才培养及行业职业化建设研讨班
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对H2O2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