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七七事变中的“逼宫”案

2017-09-03 05:46
新传奇 2017年28期
关键词:七七事变张自忠委员长

解密七七事变中的“逼宫”案

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张自忠暂留北平究竟是临危受命,还是“逼宫”夺权,一直是备受争议的事件。最新出版的《七七事变真相》一书,以翔实的史料,对此作了新的分析,为人们提供了考察这一事件的新视角。

张自忠是奉命前往北平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等人一面组织抵抗,一面与日方交涉,力求就地解决事变。但日军以所谓“不扩大”方针为烟幕,在虚言和平的同时,源源增兵华北,准备就绪即于7月27日向二十九军发起全线进攻。二十九军猝不及防,伤亡惨重。

28日,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宋哲元遂于当天下午在北平铁狮子胡同进德社紧急召集秦德纯、张自忠、冯治安等高级将领开会,根据会议决定,宋于当晚率主力离开北平撤往保定,该军三十八师师长兼天津市长张自忠则留平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和北平市长等职。

29日至30日,北平、天津相继沦陷。不久,张自忠便辞去所有的代理职务,潜离北平,南下参加抗战。这便是张自忠留平的由来和梗概。

张自忠的留平从一开始便成为了一桩公案,说临危受命者有之,说“逼宫”夺权者也有之,这两种说法各有所据,相传沿习,以至今日。

在李惠兰主编的《七七事变探秘》一书,认为是张自忠来北平就是为了逼宋哲元离开北平,迫他让出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等职务,由自己主事,任命了一批与日本人相勾结的汉奸人物,导致北平沦于敌手。

而据当时报载,张自忠到达北平时,秦德纯等高官到车站接站,当晚宋哲元召集了29军高层应对危局的紧急会议。

张自忠只有先通知了北平方面,才会有秦德纯等高官接站,因而他不可能是如一些回忆者所说宋哲元对张自忠擅自来平表示愕然,说:“他来北平干什么?”

另外,7月26日《北平晨报》报道,25日“张自忠奉宋召”赴北平;同日《申报》也报道:“宋哲元廿五晚在进德社召集冀察各要人会谈,张自忠赶来参加”,并称他是来向宋“报告卢事善后”,也就是汇报他与日军为解决事变而进行的谈判进展。

1 9 3 7年3月,2 9军部分高级将领合影。前排居中为宋哲元,右二为张自忠

此外,张自忠潜离平津到达济南后,撰写了离平归来报告。宋哲元于1937年10月9日将该报告转呈蒋介石。报告中说:“窃自忠与七月二十八日奉宋委员长命令留守北平,代理冀察军政事宜,奉命之下,诚恐材具弗胜,一再坚辞,经宋委员长责以大义,不得已涕泣受命,允为维持十日……”(总统府机要档案)这份报告应视为张自忠留平的第一手资料,其中关于奉命留平的表述是明确而具体的。再者,报告是经宋哲元之手转呈给蒋介石的,假如事情真相不是如此,张自忠怎么敢在宋的面前歪曲事实?

从张留平维持的时间看,他于7月29日就任三个代理职务,8月7日宣布辞职,这与他事先“允为维持十日”的许诺完全吻合。如果真是“逼宫”夺权或附逆投敌,那也得做个长远打算,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只“维持十日”吧?

因此,不能说张自忠只是为了逼宋才去了北平。

张自忠并未“逼”宋哲元离开

其实,宋哲元离平赴保是蒋介石的主张,也是宋哲元出于保存实力和保护古都等因素而作出的决策。

七七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何应钦等人惟恐宋哲元在平津受日人和汉奸的包围胁迫,动摇抗战信心;又讹闻二十九军内部不稳,可能发生分化,因而多次致电宋哲元,促其赴保定坐镇指挥。但宋哲元仍留恋平津这块地盘,寄希望于和平解决事变,故继续留在北平与日方交涉。

至7月底,日军大兵压境,全线进攻,二十九军仓促应战,伤亡惨重。再者,若在北平同日军交战,文化古都必遭炮火蹂躏。此时此刻,屈辱求和就等于投降,而坚守平津又难操胜算,而且有全军灭顶之虞,这样一来和战之外唯有“走”之一途尚可保全实力,再图良策。

正当宋哲元与秦、张、冯等人商议之际,蒋介石复于28日来电,令宋“速离北平到保定指挥,勿误”。且同时电令秦德纯、刘健群等“不论如何,应即硬拉宋主任离平到保,此非为一身安危计,乃为全国与全军对倭作战之效用计也”。(台北《革命文献》第1 0 6辑)局势至此,宋哲元遂率主力离平赴保,留下张自忠以为缓冲。

7月28日,日军在平郊发起攻击,29军损失惨重。下午3点以后,宋与诸副手反复商议对策,从下午直议到晚上。

有人回忆,张当时对宋说:“如果委员长暂时离开北平,大局仍有转圜的希望。”张表示须由他来接任冀察政委会委员长、北平市长等职,以应对危局。宋闻此言,脸色煞白,随后即签字由张代任委员长职务,自己率军赴保定。而持相反意见的人称,是宋哲元再三请张自忠留北平与日方交涉,并任命他担任政委会委员长等职,维持局面,张于是临危受命,以致最终代人受过。

据多方史料考证,张自忠由于看不清诡谲的时局,自以为日本人不相信宋哲元,相信的是他自己,遂以为自己出面,可以维持北平局面,于是提出让宋退职、离平,由他留下与日方交涉。

张自忠要求接任政委会委员长的主张,无疑令宋哲元颇感不快,但考虑到危局难解,宋也只好同意,同时还寄希望于张自忠能使日军停止军事行动。说明对于张留平,宋还是认可的。

宋哲元一到保定,即致电张自忠,“望转告日方,勿再使军事行动扩大”。因此,可以说张自忠确曾提出让宋离开,宣称只有他可以让危局“转圜”,令宋颇感难堪;而宋哲元也确实对张自忠留平寄予厚望,并不会认为自己是因张的逼迫才离平赴保定的。

宋哲元率军去保定,目的仍是要保存29军的实力,避免被日军全部消灭,与所谓“逼”他离去并无关系。

另据史料记载,宋哲元离平时令冀察政务委员会政务处长杨兆庚留平协助张自忠。(《文史资料选辑》第5 4辑)随张自忠留平的部队,除原归张自忠指挥的独立第三十九旅外,还有隶属一三二师之独立第二十七旅,如不是宋哲元的指派,张自忠是无权将该旅留于北平的。

张自忠上了日本人和汉奸的当

不过,张自忠留平后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不光彩。按张自忠留平后采取的措施,基本是迎合日方旨意。

一是就任冀察政委会委员长等职务后,改组冀察政委会,将日本人欢迎的一些大汉奸拉了进去;二是查抄原冀察政委会要员住宅,以博日方满意;三是改北平警察服装为黑色,以示脱离国民政府;四是让留平的保安队向日方缴械。因而他当时被全国舆论指责,尽管有人说他是代人受过,但实际上他是主动踏进日本人和汉奸挖的陷阱里去的,从而在当时也毁坏了自己的名誉。

日本人充分利用了29军内部存在的分歧,大搞挑拨离间动作。因张自忠主和,冯治安主战,日本人就放风说,只打冯治安的37师,不打张自忠的38师;日军围攻北平了,又传话说,只要宋哲元将29军撤离北平,日军就停止军事行动。这让张自忠产生了误解,以为只要宋哲元撤离,由自己出面与日军交涉,可以平息局面。而事实上日本人根本没看重张自忠,张留平主持局面仅仅几天,发现上了日本人和汉奸的当,这才宣布退职,又悄悄逃出了北平,前往南京向蒋介石请罪。

当时全国舆论一致对张自忠笔伐,国民政府不得不对他作了撤职查办的处分。

当然,张自忠终究是血性男儿,此后他坚决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奋勇杀敌,最终在抗战前线壮烈殉国。

(《中华读书报》纪炜/文)

猜你喜欢
七七事变张自忠委员长
抗日战争时期广州沦陷前后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
——纪念七七事变85周年
张自忠勘破鸿门宴
张自忠勘破鸿门宴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栗战书简历
金正恩访华
忆七七事变
试论蒙藏委员会委员长之遴选
周恩来巧劝张自忠戒毒
“七七事变”纪念活动研究
“七七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