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子宫腔粘连临床观察

2017-09-03 10:48张凡鲜指导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药饼子宫腔宫腔

张 艺,张 强,张凡鲜(指导)

(湖南省郴州市中医院针灸科,湖南 郴州 423000)

针药结合治疗子宫腔粘连临床观察

张 艺,张 强,张凡鲜(指导)

(湖南省郴州市中医院针灸科,湖南 郴州 423000)

目的:观察针灸加中药治疗子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用针灸及中药治疗,对照组用宫腔镜IUA分解术后加西药治疗。结果:月经恢复率治疗组92.50%,对照组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率治疗组65.0%,对照组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再粘连率治疗组12.50%,对照组4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UA评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UA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及中药治疗子宫腔粘连综合征效果较好。

子宫腔粘连;隔饼灸;针刺;右归丸;桂枝茯苓丸

子宫颈和子宫腔粘连(intrauterin&adhesion,IUA)由Asherman1948年首次报道,发生机制与子宫的解剖生理特点密切相关。正常子宫宫腔前后壁紧贴,子宫的肌层表面被覆一层完整内膜,内膜根据其生理特点而分为两层,即功能层和基底层,随着卵巢的周期变化,子宫内膜也呈周期性变化,在月经期出现功能层剥脱,基底层会重新生长、修复,不会发生宫颈粘连。但是,如果子宫内膜的基底层被破坏,不能重新生长,使宫腔内肌层裸露,便会发生宫腔粘连。IUA多发生在妊娠期期子宫内膜损伤后,特别是分娩或流产后1~4周内刮宫,常造成内膜基底层损伤,纤维瘢痕形成使子宫腔缩窄、扭曲变形,因纤维蛋白原渗出、 沉淀再继发感染,则可形成宫颈粘连[1]。笔者用针药结合方法治疗宫腔粘连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0例,均为2011年至2015年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有刮宫史62例、宫腔感染1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年龄23.5~39.5岁,2次以上刮宫史22例,宫腔感染9例,轻度粘连17例、中度粘连15例、重度粘连8例,平均积分(7.28±1.98)分。对照组年龄24.1~39.7岁,2次以上刮宫史21例,宫腔感染9例,轻度粘连18例、中度粘连15例、重度粘连7例,平均积分(7.13±1.67)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医妇科学》〔3〕闭经、痛经、月经过少诊断标准。辨证分为肾虚,血虚,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型。常见症状为月经量少,经期短至1~2天即净,甚至点滴即净,经血淡红、经质稀薄或黯红或有瘀块,甚至月经数月不行,不孕,常伴有头晕、耳鸣、腰骶酸痛,或伴有小腹胀痛拒按、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沉细或沉弦或涩而有力。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4〕、《中华妇产科学》〔1〕及《现代宫腔镜诊断治疗学》〔5〕。①有流产、诊刮术、子宫肌瘤摘除术等宫腔操作史或宫颈感染史;②宫腔操作术后出现月经过少,毛发稀疏。继发性闭经,或有流产、不孕,或伴有周期性下腹痛,肛门坠胀;③常伴有下腹压痛、反跳痛;④宫颈举痛或摇摆痛,宫体大小正常或饱满、有压痛,宫旁组织轻度增厚或正常;⑤闭经者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⑥性激素测定正常;⑦超声宫腔内膜线不规则,或内膜菲薄,回声紊乱或有液性暗区;⑧宫腔镜检见宫腔粘连影像。

排除标准:①宫腔粘连合并生殖器结核;②严重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③严重乳腺增生。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①针灸:取关元、足三里、八髎、子宫、三阴交。月经不调加水道、曲池、支沟,痛经重加用次髎,肛门坠胀痛加百合、承山、委中。用隔药饼灸,隔药饼用天雄、细辛、鹿角粉、干姜、生姜汁、桃仁、红花、三棱、莪术、水蛭各等份(生姜汁除外),除生姜汁外,其余药烘干后粉碎过120目筛,加生姜汁、适量20%酒精、蜂蜜调制后用模具压成直径3cm、厚0.5cm的药饼凉干,将药饼置于选定的穴位上,然后将艾绒做成椎形置于药饼上,艾炷与药饼体积比例为2∶3,点燃。每次根据温度用5~10炷,药饼温度40℃~45℃,灸15~20min。选用华佗牌(0.4mm×75mm)无菌针灸针进行针刺,以局部达到酸、麻、胀针感为度。每隔5min行针1次,以捻转泻法为主,捻转角度为90°,频率为20r/mim,留针30mim。每日1次,针与灸交替进行。②中药:用右归丸合桂枝茯苓丸加味。 桂枝20g,茯苓20g,白芍20g(醋炒),丹皮10g,桃仁15g,红花10g,三棱10g,莪术10g,制附片10g(先煎0.5h),肉桂10g,山药20g,山茱萸10g(酒炙),熟地20g,当归20g,炙黄芪30g,杜仲20g(盐炒),菟丝子15g,枸杞子20g,鹿角胶10g(烊化)。痛经加血竭、川楝子、延胡索(醋炒),慢性附件炎加芦根、冬瓜仁,腹部附件有包块加红藤、刘寄奴、败酱草,输卵管阻塞加贯众、丹参、路路通、连翘、土茯苓,闭经加郁金、建菖蒲、橘络。水煎,连续熬2次共取汁400mL,分2次饭后服,每天1剂。另用水蛭2g、紫河车4g碾末,1日内分2次兑服。25天为一疗程,每疗程停药7天再继续治疗,连用4个疗程。治疗期间采取避孕措施,以免出现宫外孕。

对照组:月经干净后3~7天子宫内膜增生早期,用静脉全麻,在B超监视下用宫腔镜作子宫腔粘连分解术,术后在宫腔内置入合符型号的宫内节育器(IUD)。术后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2g、奥硝挫1g,分别静脉滴注,各用7天;术后第1~25天口服雌二醇10mg,每日2次;术后第11~25天后加服地屈孕孕酮10mg,每日2次。此后有月经者,来月经后第7天依前法服下一周期疗程的西药,无月经者停药7天后再依前法服下一周期西药。共治疗4个周期。治疗期间应采取避孕措施,以免出现宫外孕等。

3 观察方法

IUA评分:子宫粘连范围小于1/4记1分,粘连范围1/4~2/4记2分,粘连范围大于1/2记4分。粘连类型为菲薄记1分,菲薄及致密相间记2分,致密记4分。月经正常记0分,经量减少记2分,闭经记4分。轻度1~4分,中度记5~8分,重度9~12分。

疗程完成后3个月~12月进行随访,详细记录月经改善、受孕情况及妊娠结局。

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

综合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痊愈:月经周期、经量、经色及经质均恢复正常,无痛经,无宫腔粘连。显效:月经周期大致恢复正常,闭经者月经来潮,并达到基本正常水平,少经者经量较前有较大幅度增加,趋于正常,经色、经质均基本正常,无痛经或偶见痛经,宫腔基本无粘连。有效:闭经者月经来潮,月经过少者经量有所增加,经色及经质有所改善,痛经程度有大幅减轻,宫颈粘连状况减少1/2以上。无效:闭经者仍无月经来潮,经少者无经量增加,或少量增加但远没有达到正常水平,痛经状况无明显改善,宫腔粘连无改善或有改善但没有达到正常水平。

宫腔粘连疗效标准:参照美国生殖协会及Nasr等[8]提出的评分系统。宫腔粘连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宫颈无粘连,宫腔粘连疗效指数大于等于95%。显效:宫腔无明显粘连,宫腔粘连疗效指数70%~94%。有效:宫腔粘连有一定改善,宫腔粘连疗效指数30%~69%。无效:宫颈粘连情况无改善甚至加重,宫颈粘连疗效指数小于30%。

5 治疗结果

两组月经恢复、宫腔再粘连、术后妊娠见表1。

表1 两组月经恢复、宫腔再粘连、术后妊娠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IUA评分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IUA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IUA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0 8.96±1.97 2.84±1.36*△对照组 40 8.44±2.29 5.18±1.80*

两组综合疗效见表3。

表3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本病属中医“闭经”、“月经过少”、“痛经”的范畴。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又受刮宫等损伤,使肾气损伤,气血亏虚,气血运行不畅,病邪乘虚而入,瘀血停滞而子宫腔粘连。治疗当温肾阳,补气血,活血化瘀。

隔饼灸散寒除湿,补肾助阳,活血化瘀。关元穴是任脉与足三阴交会之处,系小肠之募穴,解剖位置处于子宫的上方,有培肾固本、补益元气、固阳固脱功效。研究表明,针灸关元穴能保护子宫功能,延缓子宫退行性变,提高机体免疫、防御和适应调节能力[7]。子宫穴位于子宫的两侧附件的位置,可通胞宫、化瘀滞、调理气机、升提下陷[8-9]。足三里、三阴交、八髎健脾益气,调经补肝肾。

中药可增强隔饼灸和针刺的疗效,并补充其不足。右归丸补先天禀赋不足,桂枝茯苓丸加活血化瘀之品可解除粘连之子宫腔。因此,针灸加中药治疗子宫腔粘连有良好效果。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71.

[2] 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9-243.

[3] 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83-109.

[4]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9.

[5] 关铮.现代宫腔镜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7.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 吕明,刘哓艳.针灸关元穴的实验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14,34(2):194-195.

[8] 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51.

[9] 董国娟,柳中兰,金恩先,等.局部针刺子宫穴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7):76.

R271.917.4

B

1004-2814(2017)07-0758-02

2017-02-17

猜你喜欢
药饼子宫腔宫腔
隔物(药饼)灸法治疗面瘫病60例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六味地黄汤药饼在隔物灸过程中药饼量衰减变化的分析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不同温度隔药饼电子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功能的影响*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成人子宫输卵管X线测量
灸疗药饼制备方法的研究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腔良性病变118例疗效分析
无水酒精对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