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2017-09-03 10:48吴名德陈敏彩邓兴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射血通络益气

吴名德,陈敏彩,邓兴华

(广东省连州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广东 连州 5134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吴名德,陈敏彩,邓兴华

(广东省连州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广东 连州 5134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通络方剂治疗。比较两组中医临床疗效、治疗后复发情况,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左心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结果:愈显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6个月后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hs-CRP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LVEF分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中医证候和心功能,改善预后。

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心力衰竭是指多种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等临床综合征,持续性心力衰竭可导致心脏舒缩功能时循环血量仍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进展为慢性心力衰竭[1]。中医认为[2],该病的发生与外邪侵袭、水气凌心、过度劳累等有关,治疗应以益气通络为主。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2例,均为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符合美国心脏病协会《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符合《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中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证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61~78岁,平均(70.25±4.85)岁;病程3.6~6.5年,平均(4.92±0.74)年;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级23例,Ⅳ级13例。观察组36例,男18例,女18例;年龄62~79岁,平均(70.55±4.72)岁;病程3.5~6.8年,平均(5.04±0.75)年;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级22例,Ⅳ级1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心功能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年龄60~80岁,伴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活动后呼吸困难,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心功能NYHA分级为Ⅲ~Ⅳ级,合并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证。

排除标准:急性心力衰竭及继发性心力衰竭,有精神障碍性疾病史,合并严重肝肾疾病及全身性系统疾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吸氧、强心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心肌营养剂等治疗。口服厄贝沙坦(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13)150mg,日1次;口服美托洛尔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00098)25mg,日2次;口服螺内酯片(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0077)0.25mg,日1次。

观察组加用益气通络方。药用黄芪20g,丹参20g,党参20g,赤芍15g,三七15g,茯苓10g,玉竹10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至100mL,分早晚2次温服。

两组均以7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后3个月、6个月情况。

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左心射血分数(LVEF)及治疗后复发率情况。中医证候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主症为 心悸、气短,按照症状轻、中、重分别计2、4、6 分。次症为自汗、盗汗、胸闷(痛)、食少、纳呆、口干、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烦躁不安、疲乏、面白少华、面目浮肿、头晕。按照症状轻、中、重分别计1、2、3 分。

4 疗效标准

中医证候疗效参照《中药临床药理学》中疗效指数进行评估,疗效指数=(治疗前证候评分-治疗后证候评分)/治疗前证候评分×100%。痊愈:主证及次证基本消失,疗效指数大于等于90%。显效:主证及次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90%。有效:主证及次证有所改善,疗效指数30%~70%。无效:主证及次证无改善或加重,疗效指数小于30%。

5 治疗结果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6 35.62±8.78 14.83±7.36观察组 36 35.57±8.75 10.65±5.82 t 0.306 5.775 P>0.05 <0.05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hs-CRP及LVEF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hs-CRP及LVEF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hs-CRP及LVEF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hs-CRP(mg/L) LVEF(%)对照组(n=36)治疗前 313.37±201.04 39.25±6.24治疗后 81.86±79.15*△56.23±7.72*△治疗前 310.47±198.83 39.40±7.55治疗后 115.38±91.10*△49.08±6.18*△观察组(n=36)

随访3个月、6个月复发率观察组分别为2.78%、11.11%,对照组分别为16.67%、30.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进展性的心血管疾病,其致病机制较为复杂,多涉及心脏器质性损伤、心脏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兴奋传导异常,主要表现为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和心室射血不足,导致血流动力异常和神经激素分泌异常[3]。临床多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西药治疗来降低心脏泵血阻力,重新建立神经系统内分泌平衡,进而缓解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增加机体组织血液灌注量,促进肺循环及体循环淤血的消除[4]。

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心悸”、“胸痛”、“水肿”范畴。证候表现为胸闷胸痛、乏力懒动、动则喘甚等症状。多因心气亏虚、血瘀脉阻所致。久病不愈致正气虚损,常累及多个脏器,为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表现[5]。唐容川《血证论》中“水病累血,血病累气”表明水停、血瘀、气虚相互影响,终成恶性循环[6]。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血不利则为水”的观点。华新宇等[6]认为“气滞血瘀”是心衰病变的主要诱因,而“水瘀交阻”则是导致心衰进展恶化的重要病机。因此,补益心气、通络活血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辨证论治原则。

益气通络方中黄芪、党参补中益气;丹参、三七、赤芍活血化瘀,疏通脉络;茯苓、玉竹祛湿、利水、消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具强心益气、活血化瘀之效。以通畅脉络、祛瘀散结以治其本,利水消肿以治其标,标本兼治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的临床证状[7]。观察表明,益气通络方可调节心肌的能量代谢以增加心肌收缩力和扩张心血管,从而降低心功能分级、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临床证候。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机体在急性应激反应下分泌的蛋白质,其表达水平通常被作为冠状动脉和心功能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益气通络方剂不仅能够改善临床证候和心功能,还可有效抑制机体免疫反应,调控炎性细胞因子的正常表达,从而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显著,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

[1] 全振华,艾民,金娟,等.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6,44(2):108-110.

[2] 刘雅琴,郑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4,42(3):197-198.

[3] 王贤良,马宁,侯雅竹,等.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J].中医杂志,2016,57(5):391-395.

[4] 吴春涛.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7):676-678.

[5] 王科军,张秀荣,苏德成.古代医家对慢性心衰病因病机的认识[J].吉林中医药,2011,31(8):711-712.

[6] 华新宇,杨庆堂.从“血不利则为水”谈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机和证治[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2):2074-2076.

[7] 武俊华,梁菲菲,赵晓秋.益气通络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及hs-CRP影响的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6,33(1):75-77.

R541.61

B

1004-2814(2017)07-0796-03

2017-03-30

猜你喜欢
射血通络益气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