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理伤手法治疗髂腰肌劳损临床观察

2017-09-03 10:48杨颖婷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黄氏正骨患侧

付 涛,冯 希,杨颖婷

(1.广东省广州市正骨医院康复科,广东 广州 510045;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 广州 510700)

黄氏理伤手法治疗髂腰肌劳损临床观察

付 涛1,冯 希1,杨颖婷2

(1.广东省广州市正骨医院康复科,广东 广州 510045;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 广州 510700)

目的:观察黄氏理伤手法治疗髂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黄氏理伤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结果:临床疗效及VAS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氏理伤手法治疗髂腰肌劳损疗效较好。

髂腰肌劳损;黄氏理伤手法;对照治疗观察

髂腰肌劳损疼痛部位主要为患侧腹股沟及股骨小转子附近,并伴有患侧腰部的肌肉酸痛,屈、伸髋关节受限。黄氏理伤手法由广州市正骨医院院长黄敏所创,其手法特点是以简代繁、以静代动、柔中带刚、凝神驭气,手法讲究力的渗透,主张简单、安全、实用。我们用黄氏理伤手法治疗髂腰肌劳损有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4例,均为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广州市正骨医院康复科门诊收治患者。男38例、女36例,年龄19~64岁,病程2天~3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诊断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①患侧腰骶部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可伴见同侧腹股沟或股骨小转子附近疼痛,屈伸髋关节时疼痛加重;②患侧腰椎棘旁肌肉及同侧股骨小转子附近压痛,主动直腿抬高试验和(或)抗阻试验阳性;③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或见腰椎生理曲度变直、腰椎侧弯等,并排除骨质疏松及因骨折、结核、肿瘤等原因引起的腰痛。

排除由骨折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腰背痛如结核、肿瘤等,有严重心、肺等内科疾病,孕妇及月经期妇女,严重骨质疏松,其他不适宜进行手法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腰骶部,医者分别以掌根及拇指指腹在腰部棘突两旁沿腰大肌走行方向顺筋慢推。重复数次,待皮肤出现潮红、微微发热,或指下感觉肌肉放松后,以拇指指腹置于患侧腰部,自腰椎棘突起沿腰方肌走行进行推按数次。嘱患者以患侧的上肢撑起上半身,头向后仰,对侧上肢自然放松,双下肢放松紧贴治疗床,使患侧的髂腰肌得以拉伸,并在髂腰肌拉伸的情况下沿其走向自腰椎棘突旁向患侧臀部顺筋慢推,重复数次后结束。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6次。

对照组:患者取俯卧位,用㨰、揉法放松腰部,弹拨、点按压痛点及腰部穴位,然后施以腰椎扳法理筋整复,最后行擦法治疗结束。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6次。

3 观察指标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好转:疼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未愈:症状未改善。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VA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4 4.11±0.95 1.86±1.17*对照组 30 4.43±1.14 2.80±1.37*△

5 讨 论

髂腰肌因拉伤可导致肌纤维紊乱,肌肉纤维损伤,出现充血、渗出、水肿等,表现为局部疼痛,腰部或髋部活动受限[2]。黄氏理伤手法以推法、按法为主,摒弃繁复的手法操作,主张以静代动,提倡顺筋慢推、以痛定点、静触待变、顺筋复推。沿肌肉走行方向缓慢推按,推至痛点处缓缓按压,待指下感觉肌肉松弛后继续沿着肌肉纤维走行推按,以促进损伤肌肉的修复,同时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炎症的吸收以达到止痛的目的。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3-214.

[2] 张睿.谈谈髂腰肌劳损的诊断—附25例临床报告[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7):42-43.

R247.854

B

1004-2814(2017)07-0834-02

2017-02-16

猜你喜欢
黄氏正骨患侧
百年黄氏,传续经典
《天台山道家功夫正骨真传》读评
更 正
狐生子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黄氏家风警世
平乐正骨手法源流浅述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