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经济及高低所得与就业的关系探讨

2017-09-03 10:07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8期
关键词:情况经济分析

周 丹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0)

综合经济及高低所得与就业的关系探讨

周 丹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0)

就业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怎么样处理好经济发展、改革力度与就业问题的处理程度之间的关系,找准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十分重要。因此本文运用动态数学模型方法,以中国1980年至2014年的数据为数据源,通过对高、低所得对就业的拟合分析,探究自1980年至2014年以来高所得、低所得和就业之间的关系。

综合经济;高所得;低所得;就业;主成分分析

一、绪论

目前,中国的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引人关注,又十分沉重的话题,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速度、改革力度与就业问题处理的程度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讲,我国的就业增长状况与总人口,与经济的发展状况有着紧密的关系。如果仅从就业的角度考虑,经济增长速度越高越好,能较多地吸收失业人数,但从整个经济运行来讲,还必须防止原有体制所固有的盲目扩张的倾向,避免通货膨胀。反之,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过低,就不能增加就业岗位,导致社会稳定程度的降低,影响改革进程。

本研究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文献探讨,第三章为数据处理与数据,第四章为实证结果,第五章为总结。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主成分分析),先分析1980年以来这期间综合经济情况和就业的关系如何,分析综合经济状况和全国就业、城乡就业以及乡村就业的关系,然后再利用1978年至2012年的收入和就业回归,看看高低所得和就业的拟合情况,有利于我们了解近年来我国就业增长状况的基本轮廓。

二、数据及实证方法

本文先收集1980年至2014年的经济指标的数据,包括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国财政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共计12个变量,35年数据,然后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经济指标的得分。再和就业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而得到综合经济和就业的关系。

然后再收集1978年至2012年的高、低所得情况分别和就业情况拟合,从而得到高低所得和就业的拟合情况。

(一)变量的定义

1、国民总收入。也就是我们常讲的GNP,是指一个国家所有的有该国国籍的公民(不论在国内或国外)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并且它测度的是最终产品价值,计算时为了避免重复计算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

2、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指的是一个国家(仅仅指国界范围内)所有的常驻单位在一定的时期内生产出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不仅仅是用来核算国民经济的核心指标,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它指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反映的是固定资产投资速度、规模、使用方向以及比例关系的综合性指标。

4、财政收入。它指的是政府部门为了履行其职能、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和实施公共政策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在政府部门在一定的时期内(一般情况下为一个财政年度)取得的货币收入。财政收入是用来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财政收入的充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府部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发、住宿、零售业、和餐饮业以及其他的行业直接出售给城乡居民以及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指的是售予城乡居民用来生活消费的商品金额;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是指售给社会团体、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居委会或者村委会等,用公款购买来用作非经营使用、非生产与公共消费的商品金额。

6、进出口总额。是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的总金额。进出口总额可以观察到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总规模。规定出口货物的价格按离岸价格统计,进口货物的价格按到岸价格统计。

7、人均可支配收入。这项指标是居民可用作最终消费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也就是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不仅包括现金收入,同时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来源,我们可以把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转移性净收入、经营性净收入和财产性净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绝对了居民的消费开支情况,因此常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变化情况。

(二)就业与综合经济情况的拟合情况

1、增长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根据模型构建的需要。首先选取了全国1980年~ 2014年体现经济发展水平的十大指标:国民总收入X1,国内生产总值X2,X3第一产业增加值X3,第二产业增加值X4,第三产业增加值X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6,全国财政收入X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8,进出口总额X9。对数据进行标准化转换,再通过R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而得到下图:

图1 主成分分析图

图2 主成分分析—screep图

由上图分析可知选取一个主成分即可代表上述数据的信息,从而得到1980年—2014年经济增长的综合表达式:

Y=0.335X1+0.335X2+0.332X3+0.335X4+0.335X5+0.331X6+0.334X7+0.334X8+0.330X9根据上式,求得1980年—2014年经济增长的综合得分(见表2)。

表2 1980—2014经济增长综合得分

以上数据将与城乡层次结构综合得分一起构成回归方程的两个变量。

2、城乡层次结构体系构建与分析。根据模型构建的需要,然后选取了全国1980年—2014年就业的数据,其中就业分为三个层次,即为全国就业、城镇就业、乡村就业。

综合经济得分和就业的拟合。假设城乡就业层次结构和经济增长是一元线性相关的。以城乡就业层次结构为自变量(X,X1,X2),经济增长综合指标的综合得分为应变量(Y),用stata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经济综合指标和全国就业情况拟合情况为Y=-114384+1.7443X,说明全国就业结构人数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根据分析的结果,拟合优度R2为44.48%,拟合度一般。P值为0.000,具有统计意义。

经济综合指标和城镇就业情况拟合情况为Y=-70711.43+3.1560X1,说明全国就业结构人数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关系。根据分析的结果,拟合优度R2为86.25%,拟合度良好。P值为0.000,具有统计意义。

经济综合指标和乡村就业情况拟合情况为Y=22707.58-0.526X2,说明乡村就业结构人数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根据分析的结果,拟合优度R2为0.96%,拟合度很差。P值为0.000,具有统计意义。

综上所述,城镇就业和全国经济高度相关,城镇的发展促进其就业人口的提高,同时就业率的提高也会推动经济的发展。而上述的乡村就业和经济的拟合度很差,较难分析。

(三)高、低收入与就业的拟合情况

分别收集1978年至2012年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来分别代表高所得人群、低所得人群,城镇就业人员、乡村就业人分别代表高所得、低所得就业情况。

高所得与就业的拟合情况为:Y=13398.21+1.18X3,说明就业情况和高所得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关系。根据分析的结果,拟合优度 为91.74%,拟合度良好。P值为0.000,具有统计意义。

低所得与就业的拟合情况为:Y=41129.19+0.76X4,说明就业情况和高所得之间存在一般的正相关关系。根据分析的结果,拟合优度 为6.59%,拟合度较差。P值为0.000,具有统计意义。

四、结论

本文想探究的是综合所得、高低所得和全国就业、城镇就业以及乡村就业情况的拟合情况,得到的结果综合所得以及高所得和城镇就业为正相关且拟合度良好,但是综合所得以及低所得和乡村就业为拟合度很差。我们归纳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1)乡村就业情况因为各种原因难易统计,统计的数据不能真实的反应其就业情况。

(2)可能是国家对乡村(即低所得地区)采取的一些补助政策影响了实证结果。

[1]汪伟.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1952-2006年的数据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8,02:105-125.

[2]刘怀德.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J].金融经济,1998,09:7-10.

[3]胡敏.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9.

[4]郑清贤,林发彬.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基于福建省“三经普”数据的分析[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6,05:95-102.

[5]费菊瑛.浙江高校毕业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4:76-80.

[6]梁庆文.我国人口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状况的关系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0,05:14-18.

[7]蒲艳萍.有效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协整检验[J].人口与经济,2006,01:55-59.

[8]朱运法.生产率、投资及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08:3-8.

[9]孙文凯.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间数量关系解释[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01:16-26.

[10]刘伟,蔡志洲,郭以馨.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研究[J].经济科学,2015,04:5-17.

[11]柯羽.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浙江省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评价[J].中国高教研究,2010,04:74-76.

[12]陈宪,黄健柏.农民工就业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18:30-32.

[13]王宝成,马巧燕.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国省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6,01:59-64.

周丹(1991-),女,汉族,江西九江人,金融学硕士,华东交通大学金融学专业。

猜你喜欢
情况经济分析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