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存在意识下的中国女性自画像解读

2017-09-04 14:43曹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存在主义自我

曹娟

摘 要:女性自画像是以女性身份来自我描摹或传达自己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一种艺术形式,对女性自画像的解读是基于特定的中国女性绘画历史条件包括西方女性艺术衍变下由远及近的纵向扫描,还有同时期不同女画家自我描摹个案研究的横向扫描。本文以“自我”“存在主义”作为基本的理论支撑,从美术学的维度去推论中国女性自画像的个性衍化及自我精神内涵并衍生到中国人的自我存在问题。

关键词:女性自画像;自我;存在主义

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0-0017-01

在认识、参与世界的的過程中,不局限于表现个体,而是以“我”的形象来代表某个特定群体的心理或行为特点。这种由“我”到“我们”的转换,使自画像的内涵得以丰富,从而自画像也成为了艺术家关注着“我”与“我们”的第三只眼。

一、自画像中的自我形象

20世纪60年代前后由于中国女性的历史地位与现状,其自画像带有很强的“内化”意识,属于一种自我描摹与自恋情结。其中代表性的画中画的构思使自画像具有了多维空间和多重意义的符号信息。由于背景空间的扩大,具体的环境与人的关系成为构思的关注点。表明了女画家以隐喻的环境衬托单纯主体的创作意图和深层意蕴,是她们对自己社会身份和艺术成就的自我关注与炫耀,其符号信息的审美意义显然超过了语义信息。

二、自画像中自我生存空间建构

20世纪90年代至今,反思社会问题成为了一种对文化社会和个人价值探索的方式。比如喻红的“目击成长系列”,以自己成长经历和历史事件为主题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成长,以自传式形式表达内心的世界,同样通过视觉形象的变异来表达对社会的一种反思与感受。还有刘曼文的《平淡人生》肖像系列,她通过主观的观察和思考,用个人方式作出对生活的诠释。这一系列也表现着画家的心路历程,具有自传性的色彩,它属于画家心理和感情的自画像,也是现实生活的自画像,更确切地说,画家是透过生活处境来衡量人的感情质量及其真实程度。

三、自我精神空间的建构

贾方舟曾经说过:女性艺术更多关注的是女性自身的问题,在面对自身的探寻中开拓出从未探知过得精神领域。心灵哲学的康德曾经说过:“人类以及每一个有理性者,自身就是一个目的,这个原则是人类行为的最高制约”,①这说明自身是身为一个目的对立于工具而言的个体存在,不仅仅是个人表达自我的工具,而是通过自我来表达个体的存在意识或社会意识。艺术作品的形式由内在力量决定,我们应通过对自己生活的观察和理解,结合个人艺术语言传递出我们内在需要的东西,构成鲜明,真挚和畅快淋漓的艺术美感,绘画艺术的价值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而更为重要的是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形式因素和艺术家的个人情怀。存在主义认为,哲学所追问的不是“在者”,而是“在”。存在作为展示和显现意义上的根据,它是一个主客体融合为—的“个人”世界,这是一个作为历史一次性的、唯一现实的自己的世界。只有这个世界,才能展示、显现、照明一切存在者。

根据存在主义哲学本体的观点,存在主义美学把艺术作品看作是一种存在精神的显现。由于存在本身有独特的结构所以美的对象、艺术的存在方式也有独特的结构,艺术作品是被客观化了的精神。尽管自然美在其结构上不同于艺术作品.但从审美价值来说,它们都具有不同的显现价值。艺术的一般本质就是存在者真理在作品中的自我放置,就是存在者在作品中.就是意味着建立世界,把世界放在光亮处,招存在者从被隐匿状态中取出来,在未被隐匿性质中表现出来。

四、自画像中的自我存在价值

对人的“存在”的拷问,特别是对人的存在价值与意义的拷问,是有史以来人类最长久而最难解的疑问和思考。②中国女性艺术家站在这个拷问和思考的中心,通过长期的自我思考、自我实践与自我认定揭示出在现代文化语境下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生存价值的意义,肯定人自我存在的真正本质和真实性,使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始终保持着对社会反射的一面镜子。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社会发展与卡通时代的到来使女性自画像发生了图示上的变化。符号化的自画像由被观看者到自我的认定再到社会价值的探索,也可以说是由政治到自我再到社会与人性。90年代的艺术女性不再像前辈政治上的理想主义所煽动,而是坦然直面个体生存价值取向上的各种选择,尤其是喧嚣艺术市场的蛊惑,从被动的受追逐,引诱,到主动地去驾驭,并使其为艺术创作服务。作为一种精神自我的存在,平淡中见深层: 中国当代绘画中的自画像不再是一种画家简单地呼应自己内心激情的产物,也不是环境使然的条件反射的作用,而是找到了自我呈现的确切方式,也掌握了与外部环境展开对话的语境方式。

说到底,最后在不断变化的现代世界中,人们所做的一切包括对自我的追求其实最终目的就是追求自由解放之心,找到个人真正的自我。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在主体中自由才能得到实现,因为主体是自由实现的真实材料。”③至于女性未来的发展与前途,我们要相信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只要一代代的女性不软弱、不放弃,未来两性和谐统一就一定能实现,女性的解放之路最终将是光明的。

注释:

①佛洛伊德,车文博.佛洛伊德主义原著选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②金秀贞.探寻人的存在价值与意义——试论余华早期小说创作的存在主义倾向[D].杭州:浙江大学,2007.

③黑格尔(德),范扬,张企泰(译).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11.

猜你喜欢
存在主义自我
存在主义美学视野中的《罪与罚》
卡夫卡作品中的黑色幽默创作手法
认同的崩溃
作文需“自我”感受在场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论电影《筋疲力尽》中的艺术创新
伍迪?艾伦电影的存在主义特色
成长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