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写意山水画创作之我见

2017-09-04 08:26邢亚君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7期

邢亚君

摘 要:课题采用山水写意画的形式,把陕北的冬天(黄土高原、窑洞)作为课题内容,通过用写意的表现手法把陕北黄土高原的气势和乡村气息表现出来。抒发作者对陕北这片土地的爱恋。中国画中讲究师古人,师造化,强调个人感受。

关键词:山水写意画;陕北的冬天;笔墨技巧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0-0159-01

一、創作背景、目的与意义

古人喜欢取材于大自然或生活中的场景,来借景抒情。当我在绥德写生的时候,被陕北的这片黄土地所深深的吸引,仿若孩子一样从山下爬到山顶欢呼雀跃。

陕北的乡村,能一直蜿蜒到黄土灵魂的深处。站在山峦上,近观其貌,陕北的窑洞具有鲜明的特色,一家一户一个独院,院子里有石椅、石磨、石碾等,每户都有围墙,墙内是院子,墙外是庄稼地,,处处充满乡村生活气息。大山里朴实无华的土窑洞让我魂牵梦绕,枣树和白杨象征着生命的坚强。建筑依山而建,有石窑、土窑、有废弃的窑洞,有梯田有沟沟峁峁,这些都让我记起了陕北的容貌,想起了写生时的欢乐时光,更是我创作时的原动力,在创作写意山水画时努力做到画外有情,情景交融,通过写意的绘画手法表现黄土高原的气势、意境和粗犷,达到可游可居的目的。

二、创作过程

(一)前期准备——搜集素材,了解学习前人的画法和风格

去绥德写生,期间画了大量的速写。在绥德郭家沟和赵家洼拍了很多素材,有小景大景,场景有各种姿态的花草树木,星星点点的院落和人家,起伏不平的山峦,纵横交错的沟壑和梯田等。我想如果画一幅八尺大景的写意山水,那画面的气势能更容易的表现出来。接下来我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陕北黄土高原的特点,在我的印象中山是黄色的,明亮而又耀眼。

除了写生以外,在查资料的过程中,我注意到长安画派的代表人物石鲁,在作画时重视传统,也重生活,作画时能面对对象,变化笔墨。他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学习他的这种对待生活的精神。石鲁面向生活,善于独创,在不断的创作过程中,熟悉黄土高原,进行创新,画出了黄土高原的特色和壮阔景象。石鲁作画善于大胆尝试,取景和剪裁,敢抒真情,大胆发挥个性。提出的“物化为我,我化为笔墨”“思想为笔墨之灵魂”等美学观点,值得我去探索。长安画派共有的特色是用笔随意轻松,在画家的操纵和掌握下,在轻重快慢的运动过程中,画出画家所需要的形象,这正是我的老师所说的作画时要做到用笔自然。

(二)作画过程——画初稿和扩大稿,用水墨练习铅笔稿

写意山水画要形象生动的描绘出对象的质感,用铅笔起稿,分清主次轻重,安排好画面内容,大致分为近景、中景、远景。画小稿很繁琐,因为我想要把照片里精彩的部分都提炼出来,画初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思考与修改。

小稿完成以后,开始扩大稿,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比如每部分之间都要有联系,画面不能太散,想要表达的内容要清晰等等。

在创作之前先要学习前人的用笔和用墨,用笔注意平圆留转变,笔法注意提按顺逆转折,用笔有中锋、侧锋、顺锋、逆锋,另外创作这幅写意山水画大致运用了勾、皴、擦、点、染的技法。

另外导师告诉我在画的过程中用笔要丰富,手腕要灵活,注意虚实变化和用笔的丰富性,画面里的中锋用笔很多,侧锋用笔还不够,整体放不开。在练习过程中用墨也要有焦、浓、重、淡、轻的变化,运用浓破淡,淡破浓,泼墨,积墨等方法,在创作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写意山水画的意境便是通过笔墨而实现的。用水墨练习铅笔稿局部和整体时发现加厚生宣水墨很难控制,一开始掌握不好水墨的多少,用笔的快慢,墨色干后很容易变灰,厚的生宣吸水性快,很容易晕开,进行了多次尝试,在练习过程中,我注意到行笔快慢要有变化,有墨有笔,而不是随意的涂抹,在行笔时要先思而后行,笔无妄下。

(三)后期调整——赋色和调整画面

陕北的黄土高原多用绿,用赭石,用墨等,上色需要随类赋彩。我在赋色的过程中没有过多的考虑要跟随着山的结构走,欠缺用笔。在创作接近完成的时候,指导老师发现我的前景缺少了联系,颜色不够,又添加了树和山,加重了前景的颜色,整体效果统一了。在这个过程中,认真收拾整理也很关键,用笔不可碎乱,要整体效果统一。

三、创作总结

创作中,首先向前人和导师学习,学习他们的风格与技法、剪裁与布局等。最重要的是平时生活的感受与体验,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需要我们去发现美感受美。创作过程是漫长的,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我们学会主动去面对并解决困难,总结了经验与教训。

从构思到构图再到落笔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落笔的时候并没有那么理想,所以应该大量去临摹古人的作品。要学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我们应该去接近生活、感悟真实,在情感上得到更好的升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