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世居民族的文化世界

2017-09-05 19:47卢陈仙
云南画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土布晒干壮族

卢陈仙

在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已考古发掘的早期居民遗址中,幾乎都有纺坠等纺机构件出土。出土的纺坠一般都是烧成的陶制品,其形状和大小与广南县那洒镇新挖聋村一直延用的纺坠一模一样。新挖聋村的彝族(布艮人)同胞一直沿袭这一古老的绞线工艺,这些工艺对今后的纺纱传承和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广南县是一个人口众多,多民族杂居的县。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回、蒙古、仡佬、傣、白、布依等11种世居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大部分少数民族至今还穿着自己编织的土布衣服和土布家纺。

纺纱织布还在各乡镇少数民族中传承着,尤其是八宝、莲城、者兔、者太、那洒、篆角、杨柳井、板蚌等乡镇最为集中普遍。调查显示,现有土布生产企业2个,土布刺绣协会4个,编织土布家庭作坊5000余户,为全县各族群众和省内外的服饰加工提供了良好的交易环境。

广南壮、苗、瑶和彝等民族大多数都穿着自编自染的土布服饰。这里的壮族、苗族、彝族妇女天生就是编织土布的能手,瑶族妇女种植蓝靛提供给壮、苗、彝等民族作染布颜料,同时并以部分蓝靛交换相应价值的土布。近年来,土布深受各族群众的青睐,在市场上成为香饽饽。一直远销广州、北京、上海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之所以,八宝镇八甲村被称为远近闻名的“织布村”,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土布编织产业。

广南现在已经不再生产棉花,纺纱的棉花主要通过外购,一到阴雨天气,壮族妇女都在廊檐下纺棉梳线,洗染后进行编织,编织就是晚上的活了。而南部的八宝壮族土布是工厂化生产,布编织好后用蓝靛煮沸染漂,再施以白芨煮挂浆固色,进行整平打磨,使之黑里透亮。

苗族的麻布是靠自己种的火麻,晒干取皮分丝后,妇女和小姑娘就每天腰缠火麻丝边走路边绞线,绞线结束后成芒果状,然后用草木灰加水沤制,漂白成纱,晒干,编织成布的手法与壮族的大同小异,但,苗族的麻布比壮族的土布更为牢固。

彝族的土布有棉花土布、麻布、火草布等,而火草则是山上野生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的面部绿色光滑,背面有一层白色纤维,人们就把这层白色纤维撕下来晒干做纺线。这层纤维雪白,天生不用染料。勤劳的彝族人民在夏秋时节就把火草和棉花采集到家晒干,用延续几千年的纺坠进行绞线编织。

纵观广南各种民族的土布,在使用的材料来看,都有所不同,花纹和色彩也有区别,花纹和色彩就是辨别民族和支系的主要特征之一。通过笔者多年来的使用,这些土布做成的衣服和床单体贴吸汗,没有静电,非常舒服和环保。 广南土布的加工工艺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句町国人的文明史。在广南县各族人民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保护好土布加工工艺遗产,对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非遗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核心价值。

猜你喜欢
土布晒干壮族
抓捕开锁大王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用土布贴画留存美的生活
《Cat’s book》
江南色织土布的现状分析以及纹样探索创新
壮族迎客歌
杭州市土布文化产业化发展个案研究报告
壮族山歌
某个相同的早晨
爱你,感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