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幸福人生奠基

2017-09-05 11:05苏维东
中国教师 2017年16期
关键词:四中语文课程改革

苏维东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以下简称“宁阳四中”)创建于1985年,学校以“良心”为校魂,以“为幸福人生奠基”为校训。尽管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社会上的口碑也很好,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学校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如何提高学生文化底蕴,如何大面积提高升学率,如何培养优生,学校特色化不够明显等。经过反复的研讨和论证,学校明确从语文课程改革开始,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并带动其他学科的变革,从而使整个学校就呈现出新的气象。

2014年9月,在山东省课程中心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学校现状,宁阳四中进行了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改革,重构语文课程,形成“横向分类,纵向分层,专题推进,大小学时并行”的高中语文课程;创新语文教学,构建“读·写·展·评”四段式阅读教学模式;变革语文评价,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语文教学呈现出全员参与化、课程特色化、课堂生活化、活动日常化的新样态。

一、破解四大难题

语文不仅是作为信息符号的语言和文字,而且承载着理、境、情、趣等,学习语文可以使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底蕴,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学科对学生的影响不是一时,而是一世;不止在课内,还在课外。宁阳四中通过破解四大难题,使语文学科教学实现跨越式发展。

1.破解底蕴缺失难题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着力点。当前学生的现状是阅读量小、知识面窄、轻视传统文化、缺失民族情怀等。宁阳四中开展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改革,让语文教学从重视学科分数走向重视核心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底蕴。

2.破解急功近利难题

现行高中语文教学最突出的弊端是不按规律办事、太急于求成,高一、高二干了高三的活,高三回来再干高一、高二的活。该抓基础的时候没有抓好基础,该拓宽视野的时候也没有拓展开视野,该训练提升能力的时候又因为基础不好、视野太窄,学生只能在低层次上徘徊。对教材的使用不科学:一种做法是放弃教材,只讲高考题,美其名曰“高考前置化”“语文理科化”;另一种做法是照本宣科,不加选择,视教材为全部,不重视课外阅读。宁阳四中的语文教学改革,破解了急功近利的问题,让语文教学从违背教学规律走向科学健康发展,真正做到了把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放在第一位。

3.破解学习主体难题

旧的教学观念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串讲、串问的“满堂灌”,导致费时低效。宁阳四中的语文阅读改革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读、让学生写、让学生评、让学生设计、让学生拍摄视频,把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落到实处,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进行不下去时,教师及时进行

帮助。

4.破解质量提升难题

很多教师认为,语文难教,讲了半天,成绩没有起色;很多学生感慨,语文学和不学一个样,分数没多大变化。原因是教师只讲语文知识和答题技巧。宁阳四中的语文阅读改革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见多识广,厚积薄发,成绩的提高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二、重构语文课程

宁阳四中建设适合学生的语文课程,重构课程建设,创新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程的育人效果。

1.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学校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现行语文课程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横向分类,纵向分层,专题推进,大小学时并行”的课程格局。

横向分类是指依据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学校重构了语文学科课程、语文实践活动课程、传统文化三类课程。其中,语文学科课程包括赏析现当代小说,品鉴人物形象;品读名家散文,享受文化盛宴;走近唐诗宋词,领略诗词魅力;品读人物传记,感受伟人魅力;走进鲁迅作品,领略文人风骨。语文实践活动课程包括演讲美丽人生,点评净化心灵;评今之大事,扬浩然正气;品读文学剧本,演创经典剧本。传统文化课程包括读名著,品三国;读《论语》,诵《诗经》;诵读《红楼梦》,体会百味人生;逝去的乡村,永恒的

精神。

纵向分层是指逐步推进语文阅读教学,高一广泛阅读,激发兴趣;高二深入阅读,形成成果;高三迁移运用,提升能力。专题推进是指制定十二个阅读专题,打通课内教材与课外阅读文本,打通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实践,打通应试能力的培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大小学时并行是指在课程学时的安排上,语文课时安排上,有课前5分钟的演讲,有课间20分钟的“我是校园演说家”,有2小时的连堂课内阅读,大小学时并行,推进语文阅读教学。

2.构建四段式阅读模式

第一,学校创新语文教学,构建“读·写·展·評”四段式阅读教学模式。为提高课内语文阅读效果,宁阳四中构建了“读·写·展·评”四段式课内阅读模式。读即通过默读、诵读、品读多种形式的阅读方式,了解、体会作品的内容,为写做铺垫;写即针对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角度进行鉴赏、评价;展即在小组内、全班内、年级组织的讲坛上进行展示交流,进行思维碰撞;评即结合各自作品,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层次。

第二,重视课外阅读教学,确保时间、地点、内容、笔记、辅导和评价“六到位”。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延伸和实践。宁阳四中重视课外阅读教学,做到阅读时间、地点、内容、笔记、辅导和评价六到位。一是时间到位。即语文课前五分钟进行演讲活动;每周拿出四节课用于语文读写;每两周安排一个下午进行一次阅读交流展示活动。二是地点到位。即教室、阅览室、家中均为阅读场所。三是内容到位。即根据十二个阅读专题推荐相应的阅读内容。四是笔记到位。即要求学生建立专用读书笔记,学校定期检查。五是指导到位。即安排语文教师专人指导。六是评价到位。即开展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激励学生多读书。

三、强化课程管理

1.创新课程评价

为了发挥评价对师生的激励作用,宁阳四中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制定《宁阳四中语文课程重构与教学创新教师评价办法》,鼓励教师大胆改革,在组织活动、开展讲座、发表论文、学生获奖、教学成绩等方面,根据一定的指标进行衡量,纳入量化考核体系。二是制定《宁阳四中课本剧大赛评比办法》《宁阳四中微视频大赛评比办法》《宁阳四中“我是校园演说家”评比办法》,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三是改革考试方式,将所读内容纳入考试范围,通过考试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如读完《人生》后,设计了如下段考题目:某电视台想把《人生》拍成电视剧,请你为该剧创作一首主题曲。(10分)要求:主题曲要和小说的主题一致,歌中的场景要和黄土高原一致;文字优美,朗朗上口。

2.完善运行保障

为推进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改革,强化课程领导力,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和语文骨干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该项改革的组织领导和实施工作。学校把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改革纳入日常工作并作为重点项目,在政策、物质等方面给予支持,确保该项改革顺利开展。创设三项研训机制:与大学、上级教研机构建立的专业引领机制,与省内、市内名校建立的交流机制,为教师创设的专业发展机制。

四、开展特色活动

任何改革都需要活动的推动,好的活动设计会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热情,吸引学生参与到改革中来。宁阳四中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设计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活动,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课前5分钟的演讲活动。每天语文课前五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天天坚持,从不间断。演讲话题形成序列,从高一、高二到高三,难度逐渐加大。学生现场抽签,全员参与。

每学期两次的“校园演说家”活动。班级推荐,年级选拔,选拔出来的学生根据统一命制的题目,自己设计海报,自己选定地点,在校园内进行演讲。

每学期举办一场教师论坛。教师从更高的层面上,解读文化、文学等方面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增长学生的才干,提高学生的素养。

每学期举办一场学生论坛。学生就自己所读的内容,喜欢的话题,自己撰写稿件,设计课件,在全校学生面前举办

讲座。

每学期举办一次游学活动。组织学生到本地文化遗迹或曲阜、泰安等文化圣地进行游学活动,亲临先贤故里,感受先贤情怀,继承先贤精神。

每学期举办一次校园朗读者活動。学生在校园内搭建舞台,设计流程,朗诵自己的原创诗歌作品。

历经三年多的不断探索,宁阳四中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此外,语文学科的变革对其他学科的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英语、生物、数学等学科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也在尝试一些变化,宁阳四中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宁阳四中会越走越远。

(作者系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猜你喜欢
四中语文课程改革
科学家制造奇异物质“四中子”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What do young people worry about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勤著校史,善育新人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