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问

2017-09-05 01:15汪卫琪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7年4期
关键词:感性王老师语感

汪卫琪

探问,是发展性理答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理答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向回答问题的那个学生继续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当教师听了学生的回答后,发现其思考还是肤浅、粗糙、片面、零碎,甚至是错误的,就紧追不舍再次发问,促使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或举一反三,直到理解变得准确、全面、深刻为止。

一、在课堂深度的挖掘处探问

我观察了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只有一个地球》时的课堂理答情况,并进行了统计,请看下表:

从观察表统计情况来看,王老师所采用的有效探问比例占到整个理答行为的15%~20%,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是王老师课堂理答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也是王老师课堂总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下是王老师《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片段实录:

师:闭上眼睛,听老师再读书上的一段话。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读2~4段)

生:我好像看到所有的资源都枯竭了,我仿佛听到地球在呐喊。

师:地球在呐喊,在喊什么?把你听到的喊出来。

生:人类不要再破坏了,我如果被破坏了,你们也会生活不好的。

师:不仅仅是生活不好,你们将无处安身了,你们将无路可走,无路可逃啊!

生:一个人在砍树,人们在喊救命。

师:你们是怎么把砍树和救命联系起来的?

生:他们在后悔,他们遭到报应……

师:他们遭到了什么报应?

生:地球毁灭,他们没有生存的地方。

师:孩子,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我们的绿色地球最后变成了黄色。

师:我知道了,那是沙漠,这时候人们在苦苦哀求,可是晚了,来不及了。

在本片段中,王老师运用探问,引领着学生们一步步地透过语言文字,走向文本深处。

深度体现在对学生感性的复活上。感性是学生本来就有的,王老师的理答行为最大之功在于激活、唤醒和调取这种本有的感性。复活感性,就是要让学生动用自己的想象、情感、直觉等去感受词语的气息,去感悟词语丰富的内涵,让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更加鲜明地烙印在孩子的心里。深度体现在对学生精神生命的唤醒上,对破坏地球现状的每一次追问,都是一次唤醒:唤醒学生的理智,唤醒学生的认识,让学生能够更加清醒地把握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二、在学生语感的发展处探问

有效探问在课堂上还可以表现在发展学生的语感处,通过探问,老师把语感发展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请看王崧舟老师执教《小珊迪》的实录片段:

师(出示句子:“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同学们,读这句话的时候,你最想强调哪个词语?请大家自由读一读,体会体会。(学生自由朗读)

生:我最想强调的是“信任”。我觉得小珊迪用自己的死来告诉人们,他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该生有感情地朗读了此旬,读时强调了“信任”)

生:我觉得“断定”这个词语必须强调。断定是非常肯定的意思,事实证明,小珊迪的确不是那种人。他是那样诚实,那样守信。(该生有感情地朗读了此句,读时强调了“断定”)

生:我要特别强调“不是那种人”。小珊迪临死前说的话,足以证明他不是那种人!(该生有感情地朗读了此句,读时强调了“不是那种人”)

师: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请问,你断定小珊迪不是哪种人?

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

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骗人钱财的人。

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

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

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言而无信的人。

生:我斷定他不是那种贪图小利的人。

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贪婪无耻的人。

师:是啊,小珊迪绝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绝不是那种骗人钱财的人;绝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绝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绝不是那种言而无信的人;绝不是那种贪图小利的人;绝不是那种贪婪无耻的人。

师:这样的孩子可爱吗?(生:可爱)

师:这样的孩子可敬吗?(生:可敬)

师:这样的孩子我们会把他忘记吗?(生:不会)

师:永远不会!

这一片段中,王老师紧扣“他不是那种人”进行探问,引领学生一起同情着作者的同情、感动着作者的感动、悲伤着作者的悲伤、崇敬着作者的崇敬,使人、文、课和谐地交融在一起。这样的探问让学生在语感点有所触发,有所贯通,这样的探问既是对学生阅读理解的提升,又是对学生语言表达的有效训练。

三、在学生回答的错误处探问

对于少数自信心不够的“弱势群体”,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毫不吝啬的鼓励。当这部分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以用降低坡度的探问式理答等形式,让他们一步步走出误区,接近成功。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的《泊船瓜洲》一课即是很好的典范。

师:前面两句诗写诗人靠家近,第三句写诗人离家久,那么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昵?你能不能也用三个字概括一下呢?

生:想回家。

师:靠家近,离家久,这个“家”放在中间,我觉得最整齐了,你帮孙老师设计设计板书看。

生:思家乡。

师:我用你两个字,(板书:思家)“思家乡”这三个字没把诗人迫切想回家的感情表达出来,应该说思家一

生:思家切。

师:用一个什么字?

生:(齐说)切。

师:用一个“切”,“迫切”的“切”。(板书:切)读。

由“想回家”到“思家乡”再到“思家切”,学生在老师的探问下一步步摆脱错误,走向文本深处。

总之,探问,为孩子掘一口井,可以引一泓清泉,影响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可以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和课堂文化的形成,可以在我们的课堂上演绎出意想不到的精彩。endprint

猜你喜欢
感性王老师语感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奇妙的旅行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有趣的动物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感性理性不拔河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难忘的“记者招待会”
语言与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