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系列教材对沉浸式汉语教学理念的应用

2017-09-06 19:00肖蕊
文学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教学任务第二语言中国文化

内容摘要:《漢语》系列教材在编写原则和任务设置等方面与沉浸式汉语教学理念有一定相关性,将拼音作为辅助性教学工具开展主题教学,单语码输出机制,围绕句型结构为中心进入词汇和文段的教学,以及采用笔顺法和偏旁部首法作为汉字教学的切入点。在以意义和内容为中心的同时兼顾了语言形式,同时在对文化板块的话题设置递进式突出。但教材总体存在不足,对沉浸式教学理念的体现也有一定局限性。

关键词:汉语 第二语言 沉浸式教学 中国文化 教学任务

沉浸式教学法(Immersion)始兴于加拿大,是指以非母语的第二语言作为直接教学语言的基本教学模式,将学生“浸泡”在目的语言环境中,同时用目的语教授其他科目,目的语既是所要学习的语言,也是学习的工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沉浸式汉语教学项目在美国开始发展起来,随着美国明尼苏达州、加州、犹他州等地沉浸式教学项目的不断扩大,加上世界“汉语热”的持续升温,沉浸式汉语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尽管美国许多中小学都相继开展了沉浸式汉语教学项目,但就考察研究和资料显示,目前沉浸式汉语教学项目尚未完全成熟,并且采用沉浸式教学项目的学校也极少有使用专门针对沉浸式汉语教学而编制的教材,大多数学校的中文课老师自己编撰讲义或者使用当地的中文教材。

沉浸式汉语教学尚未在亚洲地区盛行,但许多华校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与沉浸式汉语教学并行,如使用纯目的语教授汉语及数学、文化、历史课程等,使用的教材以《汉语》为例,对沉浸式汉语教学的理念有所体现。

一.《汉语》教材简介

1.《汉语》系列教材编写理念

《汉语》系列教材是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委托北京华文学院为海外华侨华人学生学习汉语而编写的教材,供亚洲地区的全日制华文学校小学一至六年级使用。全套包括主教材、练习册和教师手册三个系列,各十二册,每册三个单元,共15课。全套教材的教学目标定位为:高于中国少儿汉语水平考试的达标要求,与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初、中等)及中国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有序接轨。

2.《汉语》教材编写原则和特色

(1)系统性原则。《汉语》系列教材注重汉语学习的系统性,课文由字、词、句、段、文逐步过渡,要求学习者循序渐进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知识。每一课都包含了拼音、词语、句子和汉字的学习,结构完整,内容上由浅入深。如第一册第一课从“你好”、“谢谢”开始,话题逐渐扩展和加深;对汉字的教学从笔画入手,再过渡到偏旁部首和独体字的学习,逐级递增。

(2)认知原则。教材编写时充分考虑了学习者在习得汉语时的认知因素,学习者对无意记忆力的发展优先于有意记忆力的发展,因此课文设计上体现了复现率高的特点,如第一册第二课的主题为“我爱爸爸妈妈”,学生习得了新名称“爸爸”、“妈妈”后,第三课的主题“爸爸是老师”、“妈妈是医生”在此基础上扩展,让学生学习新词汇的同时有意识与无意识地巩固复习已习得的词汇。此外《汉语》教材并非仅以交际会话和读写中文为教学目的,不是为学语言而学语言,同时注重学习者对课文内涵的感知,如“笨鸟先飞”、“骆驼和羊”、“司马光砸缸”、“刻舟求剑”等寓言和成语故事,都在学习语言要素的基础上教授学生做人的道理,提升思想品德。

(3)特设原则。修订版《汉语》教材,改进了单元课文的模式,主要通过句子作为基本教学单位来展开教学---从句子入手,罗列出本课的重点句型,让学习者反复朗读和替换操练掌握句式,再结合句型学习词汇,最后进入课文教学;同时用《练习册》加以配合巩固深化操练,学生在朗读、造句、仿写等形式的练习中熟练掌握句型知识。

二.沉浸式教学理念在《汉语》教材中的体现

1.沉浸式教学理念。关于沉浸式语言项目,Johnson and Swain(1997)对其下的定义是:沉浸式外语教学是指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学校的全部或一半时间,都被“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师只用第二语言面对学生,不但用第二语言教授第二语言,而且用第二语言讲授部分学科课程。沉浸式教学的理念要求学习者沉浸在目的语的环境里,主张教师用纯目的语教学,少讲解多操练,在意义协商和互动交际中达到教学语言知识和学科知识的目的。

2.《汉语》系列教材对沉浸式教学理念的体现。

(1)单语码机制下的教学任务设置

沉浸式教学模式主张教师以单语码教学策略为主,即使用纯目的语开展语言教学,师生之间的话语策略也采用单语码策略,在课堂上只以目的语作为教学和交流的工具,极少使用媒介性的语言对教学内容加以阐释。《汉语》教材的编写目的是为亚洲地区的华文学校学习汉语而使用,目前该教材通过国侨办的推广和捐赠,在泰国、印尼、菲律宾等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从《汉语》的编写体例来看,无论是前言、课文正文还是课后练习,均以唯一语言---汉语来撰写,没有用针对教学对象的国别语言辅以解释,这就使学习者在教材环境方面具有达到沉浸式学习目的的可能性。

(2)围绕核心语言要素分层设计

修订后的《汉语》教材以句子作为基本教学单位,用句子教学统领语音、词语、句法和汉字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以“学句子”、“读课文”、“生词表”、“写汉字”、“玩游戏”为基本环节展开,句子作为核心的教学部分,让学习者以掌握句型为目标,突破学生单一词汇交际模式,输出培养整句会话模块的语感。

(3)文化模块递进式“浸入”

《汉语》教材的设计和编写体现了对中国文化输出递进式“沉浸”的特点。纵观全套教材,关于中国文化方面的话题设置采用了由初级到高级逐渐加重比例的形式,如第一册在课文内容上几乎不涉及以中国文化为教学目标的篇章,第二册的课文《这双筷子是我的》从生活细节的餐具使用上比较了中外文化的不同,第三册《北京的四季》和《爷爷去公园打太极》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初步介绍了中国的城市和太极文化,到第五册首次出现典故《司马光砸缸》,再到十二册《晏子出使楚国》《包公断案》《成语故事》《黄帝陵的柏树》《关公的故事》《历史悠久的汉字》《北京的胡同》《“年”的来历》《不到长城非好汉》《龙的传人》《我看中国的变化》,从历史、名胜、文字和语言等方面大比例开展“语”“文”并教。除了课文话题的设置,在课后阅读部分也几乎以已拓展中国文化为主,如第七册新加入的“长知识”和第九册加入“学文化”的环节,内容包括古诗、节日、历史、寓言、乐器、建筑等方面,多体裁多角度多元素进行中国文化知识沉浸式教学。endprint

(4)趣味性突出

美国小学沉浸式汉语教学项目突出了汉语课堂的趣味性和游戏性,要求少讲解多游戏,旨在让学习者从游戏活动中感知语言和学科知识。为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汉语》在初级阶段的编写注重突出教材的趣味性,如从第一册到第三册课后都配有游戏环节,除了书面操作的游戏,还有指导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部分,教学与游戏紧密结合,一方面达到巩固教学的目的,一方面培养学习者的沉浸式领悟能力。

三.《汉语》教材在沉浸式教学理念上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1.分国别编写教材,贴合国情加大文化输出

《汉语》系列教材的编写主张是为亚洲地区的华人华侨提供学习华文的教材,亚洲其他国家的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相较于西方国家来说不太大,但是国与国之间的语言体系和文化元素有明显的差异。《汉语》对此的处理采取笼统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依托此教材只以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为目的,培养具有中国气质的华人华侨,但同时缺少了教材的国别性特征,因而学习者在课本里便不能挖掘到与本族文化的契合點。

2.按学习者特征调节趣味性活动环节

《汉语》教材从第一册到第十二册分别用以小学一至六年级共十二学期的授课,但教材中的游戏环节只在1-3册中出现,教材难度逐级递增,趣味性也逐渐降低。根据小学阶段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征和学习行为特征等方面来看,小学一至四年级属于低中龄学习者,此阶段的教材都辅以游戏或活动环节可以有针对性指导教学者开展活动,避免教学枯燥。

四.总结

沉浸式汉语教学的目的为非目的语环境的学习者创造浸入式学习汉语的条件,无论是教师,教材,还是教学环境等方面都有相应的严格要求。《汉语》系列教材并非为沉浸式汉语教学项目专用教材,但在编写上一定程度地契合了沉浸式汉语教学的要求和特征。目前学界对沉浸式汉语教学的教材研究甚少,沉浸式汉语项目也只在美国进行着探索性的发展。笔者希望通过分析《汉语》教材对沉浸式教学理念的应用和体现,寻找沉浸式汉语教材编写的参考价值,以及通过挖掘沉浸式教学理念与在亚洲地区广泛使用的《汉语》教材的互通之处,提供在亚洲地区开展沉浸式汉语教学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彭俊.汉语[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2]李泉.对外汉语教材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9.

[3]李泉.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4(2).

[4]郭翔飞.儿童语言习得与儿童一般认知发展规律[J].外语学刊,2012(4).

[5]温丽欢.从话题选择看华文教材编写的国别化问题时代文学[J],2012(10).

[6]姚靓.少儿对外汉语教材话题选择与课文内容编排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2013.

(作者介绍:肖蕊,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任务第二语言中国文化
脑与第二语言学习
Critically assess the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an aid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mprov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of Speaking English by the PPP Model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浅谈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教学任务的小学数学课堂研究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