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水平上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分析

2017-09-06 15:41张延展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4期
关键词:经济

摘 要: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经济出现了較大的变化。原先以出口、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取而代之的是以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模式。但是内需的拉动需要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尽管近十年来国内居民的工资水平不断上涨,但上涨幅度与速度仍然难以赶上物价、房价的上涨,加上社会保障体制、教育机制等方面公共服务的缺失,使得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出现了巨大的阻力。

关键词:工资上涨;劳动力减少;经济

一、工资上涨的成因分析

(一)剩余劳动力的减少

剩余劳动力下降是员工工资上涨的主要原因。剩余劳动力下降,导致了我国劳动力供需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在需求方面,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下,各省市每年的用工量逐年上升(如天津市出口行业用工从50万人增长到80万人),劳动力需求明显增加。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12年统计公报指出,2012年末,我国大陆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37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69.2%,比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这说明在劳动力供给方面,近年来进入社会就业的员工数量却呈现下降趋势。首先是国家近几十年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家庭的负担变小,人们的生活好转,很多家人不用外出谋生,有一部分人留在家乡发展;其次是学校扩招政策使部分员工子弟进入高校深造;再次是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员工进入工作环境相对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据全国总工会统计。此外,近期不断出现的外企公司相互抬价、抢夺熟练员工的现象不但印证了供需矛盾的不断升级,也直接推动了员工工资的快速上升。

(二)通胀压力的增加

当前全国各种物价普遍上涨,CPI全年保持在持续上升,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增大,各行业纷纷上调工资水平,以使工资收入与消费的升幅相匹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因此,我国各行各业工人原本就不高的工资必然会随之上涨,而且由于起点低,涨幅也就更明显。物价上涨,劳动力价格也随之上涨,这是员工工资上涨中重要的短期动力。

(三)员工的年龄结构变化

现在我国的用工主力军多为70后和80后的青年。一方面,与前辈相比,他们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在城市务工为主,很少回乡务农。因此他们与城市工人同工同酬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加之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会再满足于每天几十元的工资。另一方面,某些工作环境恶劣,流动性、危险性的客观存在,以及用工策略和福利待遇较差,对70后、80后员工缺乏吸引力。新一代员工拥有更多工作选择和更高的物质精神追求,这使得我国用工环境必须通过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吸引和留住他们。随着90后员工的加入,他们对待遇的期望值可能会更高。员工年龄结构的变化、整体价值观的改变,也是员工工资上涨的重要推动力。

(四)宏观经济发展的结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国家采取的一系列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也起了很大作用,让我国员工工资上涨。

二、工资上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一)各行业生产成本的上升

普遍的工资上涨必然带来各行业生产成本的上升,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工资上涨影响最大。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过产业链向下游转移,最终实现成本推进型通胀。从美国、日本的历史数据来看,尽管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工资与物价趋势存在局部上的差异,但是CPI与工资的关系极为密切,工资的上涨会带动CPI的上升。

(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

在制造业中,为分析员工工资对制造业各行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我们使用员工实际工资与制造业各行业人均工资作为基数,发现人均工资指数(2005年为100)的相关系数为90。也就是说,制造业30个行业人均工资定基指数与员工实际工资的相关系数都高于0.90,这代表着工人工资的上涨会对制造业劳动成本增加许多,两者存在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员工工资上涨会带来制造业各行业劳动力成本的提高。

而在农业,员工工资上涨会提高农业生产劳动的机会成本,带动农业劳动力工资上升。工资与各类农产品雇工工资定基指数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9,说明员工工资对农业劳动力成本确实有着很大影响。在现实中,农业“用工难”问题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一些地方出现“雇不到、雇不起”的现象。可以说,对于农业来说,员工工资上涨是让农业劳动成本增加。

(三)迫使经济转型加速

从历史来看,经济转型期通常也是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期,美国、德国、日本60至70年代的经济转型皆是如此。当前的中国正处于转型初期,与世界各国相比工资水平处于相当低水平,伴随人口红利消退,劳动力成本或将迈入S型曲线快速增长阶段。

但中国劳动力价格长期处于国际极低水平。2010年时的数据显示,中国工人工资仅相当于墨西哥工人的1/3,韩国1975年的水平。据光大证券估算,以市场汇率折算,目前中国工人的工资仍不及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1/5。

中国劳动力之所以处于世界低水平,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红利导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低收入。但是从中国的人口结构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渐丧失。劳动与资本两要素的此消彼长,也将迫使劳动力价格走上上升通道。

因此,转变正在发生。虽然东南亚地区对一些低端制造业有很大的人工成本诱惑,但中国制造在产业价值链上也在逐渐上移。中国目前和10年前的主要进口类别均是大宗商品、资本品(如机械设备)以及用于再出口的中间产品。不过,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如电子、纺织、橡胶和塑料材料)以及资本品(机械设备、车辆和金属产品)的进口正在随着产业价值链上移而有所减少。

(四)企业承担工资上涨成本 带动社会整体物价上涨

工资上涨似乎能够增加居民收入,进而推动消费转型。但目前中国经济未能享受到工资上涨带来的红利。

理论上工资水平提高,将增加国内的消费能力,促进消费升级加速。但这是中国最值得担心的地方,因为这里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国居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作为全球储蓄率位居前列的国家之一,我国储蓄率超过50%,这被普遍认为是导致国内消费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60年代,美国工资表现出领先CPI一到两年的,日本的领先时间短一些,同步或一年。目前中国的情形与60年代至70年代的美国日本存在相似之处,均处于经济转型期,劳动结构性短缺,工资快速上涨。

企业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一方面企业要为人工支出更多的成本,另一方面整体工资水平上涨将传导并带动企业的其他支出,包括原材料、物业、运输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增加。与此同时,企业还要面对税负的压力。为了覆盖成本和税负支出,继续上调价格就成了企业的选择。

在中国,50%以上的税收要作为价格的构成要素之一,附着于价格之中,通过价格的传递而转嫁于广大的消费者。而有大约90%以上的税收都出自企业之手,由企业缴纳给政府。

这也导致了工资上涨,却没有成为收入的增加。物价水平、各种显性或隐性生活成本都在增长,导致工资上涨速度跟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

参考文献:

[1]钱雪亚,胡琼,邱靓.工资水平的成本效应:企业视角的研究[J].统计研究,2016,12:17-27.

[2]庞志,邢华彬,王舒鸿.工资上涨会降低我国的比较优势吗?[J].西北人口,2014,06:9-13+18.

作者简介:

张延展 1995年4月28号出生 男 汉族 江苏省徐州市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学生 本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搞活一座城,搞好“夜经济”
夜经济 十人谈 激荡另一种美
经济下行不等同于经济停滞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分享经济能给民营经济带来什么好处?
拥抱新经济
“怀旧经济”未来会否变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