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飞人

2017-09-07 06:48二九
NBA特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篮筐罗斯职业生涯

文/二九

进击的飞人

文/二九

高空有风险,扣篮需谨慎

在今年季后赛西部决赛勇士和马刺的第二场比赛刚刚开始时,扎扎·帕楚里亚接到了库里的传球向内线切入,面对无人防守的篮筐,第一场比赛因为对科怀·伦纳德“垫脚”而遭到球迷讨伐的帕楚里亚发泄般地完成了一记双手扣篮。扣完篮后的帕楚里亚或许是意犹未尽,或许是想要自我保护,迟迟不愿落地,双手抓住篮筐摆荡了一下身体,结果落地后有些没站稳,脚部受挫后一瘸一拐地走向后场,接着就下场休息了。

这并不是第一次有球员在比赛中因为扣篮而伤到自己,

这种爆发力和观赏性都极强的得分方式确实能点燃观众的激情,也是每个热爱篮球的男人的梦想,而你可能刚刚看完前边的文章,抱着雄心壮志想要像主人公一样苦练扣篮。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一个忠告:其实扣篮不是那么简单,而且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安全第一”。

与参加扣篮大赛相比,詹姆斯有更长远的目标,那就是不断打破NBA现有的纪录,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长久的职业生涯是最好的保证。

玩票的代价

帕楚里亚不是第一位因为扣篮受伤的球员,他也不会是最后一位。但现在的NBA球员越来越注重自我保护,如果不是有十足的把握,大多数球员都会在篮下用一记轻巧的上篮得分,只有在打出火来或者面对空篮时才会用扣篮终结进攻。毕竟,这些身价千万的家伙不愿意轻易让自己赖以生存的身体冒一点险。

可是扣篮确实是最令观众兴奋的得分方式,如果你能在比赛中频频用扣篮的方式掀起观众的欢呼,那就肯定离出名不远了。前猛龙队扣将、如今效力于魔术队的泰伦斯·罗斯是2013年全明星扣篮大赛的冠军,而在比赛中,扣篮也成了他的标志。罗斯的前任队友德罗赞就曾经说过:“这家伙在比赛中不断上演高难度扣篮,其实就是想红。”没错,罗斯确实从不掩饰自己想红的心,但他也曾因此付出过代价。在刚刚结束的常规赛中,罗斯就在对阵开拓者的比赛中完成了一记360度转身扣篮。罗斯有这种想秀的念头并不奇怪,他就是波特兰本地人,面对家乡父老时当然想展现自己的天赋,可正是这次扣篮让他付出了代价。完成扣篮后,罗斯手腕受伤,提前离场,虽然这次受伤并没有让他缺席太多比赛,但或许是这种“不靠谱”的举动让球队发现他并非可造之材,于是在今年2月涉及到伊巴卡的交易中把他当成了筹码送到了奥兰多。这并不是罗斯第一次因为扣篮受伤——在本赛季开始之前的一次训练中,他也因为想要秀一下自己的360度转身扣篮绝技而受了伤,都说“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但罗斯显然没有吸取教训。

像罗斯一样莫名其妙受伤的例子其实还有,以投篮立足NBA的迈克尔·里德就曾经在一场比赛的垃圾时间中用一记扣篮终结了自己的整个赛季。而更搞笑的是效力于波士顿时期的托尼·阿伦——他在裁判吹哨中止比赛后还想要完成一次扣篮,结果也以赛季报销告终。

篮筐的报复

泰伦斯·罗斯的这次扣篮看起来足够炫酷,但也正是完成扣篮后,罗斯受伤退场,职业生涯的轨迹也发生了变化。

在詹姆斯现在的比赛中,安全性更高的上篮逐渐取代了扣篮的次数,成为他杀进内线后使用最多的得分手段。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是小学生都懂得的物理原理,当你用尽全身力气肆虐篮筐时,就要承受来自于它的反作用力——而且别忘了,篮筐可比你的手硬多了。当你扣篮时,它会报复你的手、手腕还有你的前臂。这还不算完,当你完成扣篮,平安无事地从空中落下时,你的膝盖和脚踝也会承受来自于地面的反作用力;这还不包括你在空中飞行的时候脆弱的平衡以及对手带来的各种风险。无论需要用扣篮来为自己赢得关注的菜鸟,还是经常在球迷面前展示各种创意的素质达人,都不能否认,除了疼痛之外,扣篮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曾经的扣篮王约什·史密斯左手的食指和中指之间到现在还有一道伤疤,那是他在2009年夏天的一次训练中的扣篮留下的,当时缝了七针。科比也承认自己已经习惯了手指破裂甚至流血,而卡特也会展示他右臂上的伤疤——2000年扣篮大赛上那个惊世骇俗的单手挂筐留下来的纪念。韦德曾说:“有一次扣篮之后,我的手疼得连球都拿不住,倾尽全力的扣篮真的会让人难受极了。”而保罗·皮尔斯、勒布朗·詹姆斯、凯文·加内特这些喜欢肆虐篮筐的家伙,也都曾因扣篮受到不同程度的伤。“有时候扣得太用力了,我的手会麻木好几天,脚踝也会承受强大的冲击。”说起扣篮的伤害,加内特至今对2009年凯尔特人对阵活塞时那次扭伤右小腿的扣篮心有余悸。因为受伤无缘今年总决赛的安德鲁·博古特也曾在2009-10赛季因为一次快攻中的扣篮导致右手腕部位骨折以及右手食指折裂,导致赛季报销。当然还有以扣篮征服联盟的2009年状元布雷克·格里芬,他正是因为在菜鸟赛季的季前赛中扣篮导致脚骨应力性骨折,而缺席了整个赛季的。

除了这些声名赫赫的扣将之外,扣篮对于那些经过专业训练的杂技表演者来说,也并非易事。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在中美之战前的热场表演中,23岁的法国表演者弗罗仑·詹维尔由于动作过猛,失去平衡撞向篮板,从3米多高的空中肩背部着地重重摔了下来,导致胸椎骨折,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抢救才脱离危险。

意外伤害为那些喜爱扣篮的球员们敲响了警钟: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2007-08赛季,火箭主力控卫拉夫·阿尔斯通由于腹股沟拉伤缺席了数场比赛,他受伤的原因正是在一堂训练课上受麦迪挑逗尝试扣篮而造成的。阿尔斯通谈起当时的情形哭笑不得:“麦迪一直在旁边逗我说:‘一看你就没本事扣篮,还是坚持用你的小抛射吧。’我当然不能让他瞧不起,结果就是,训练师凯西·琼斯告诉我不得不休战了。”

现在的约什·史密斯只有32岁,却已经没有球队肯接收他了,如果他能放下自己“扣篮王”的执念,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以他的水平和球风,完全能在一支季后赛球队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非要扣篮吗?

其实对于NBA球员来说,要想好好保护自己的职业生涯,让自己多打几年球,“少扣篮”绝对是一个最佳忠告。“冰人”乔治·格文标志性的动作就是轻柔精准的挑篮,这对现在喜爱扣篮的人们来说似乎过于低调。可实际上,如果每次机会出现都要大力扣篮,那格文的职业生涯很可能早就结束了。“我认为,完成一次扣篮所承受的痛苦远大于荣耀。”格文说。没错,正是对身体的爱惜让他厌倦了扣篮。

但对于现在的球员来说,“扣篮”这件事儿,除了是命中率最高的得分手段外,更多的是对个性的释放。一次寻常的快攻上篮,可能只会在大屏幕上重放一次,而那些华丽的暴扣则是当日五佳球的常客,更能让自己在球迷心中印象深刻。而且扣篮可是现代篮球的最大卖点,是篮球中的本垒打,没有人愿意放弃扣篮时的成就感。不光要扣,还必须要跳得高、砸得狠。因此,我们总能够无数次地看到这样的场面:一道黑影从空中飞过,然后传来“砰”的一声巨响,皮球被狠狠的砸进了篮筐,球馆顿时沸腾。

但这种光荣是要付出代价的。你可以去问任何一个NBA扣将,他都会告诉你数百万个痛苦的时刻。这些挑战地心引力的人们回到地面时,大多会拳头紧握,眉头微蹙,伴随着的是一声咆哮,扣得越狠,吼得越响……你真以为那是激情的宣泄,而不是疼痛的嘶吼吗?

“很多次,你高高跳起准备扣篮,感觉好像要摧毁篮筐。”两届扣篮冠军杰森·理查德森说,“但实际上,你摧毁的往往是自己。我清楚得很,那些家伙在扣篮完成后的大声狂吼是什么内容——‘啊!我的胳膊!’”在扣篮大赛上成名的他,一举征服了观众和评审,却为此付出了整整两个星期戴着护臂打球的代价。

扣篮对身体的影响确实让很多人感到厌倦,即便乔丹是继“J博士”之后最伟大的扣将,在他职业生涯的后期也不得不用更多经典的后仰跳投来代替早年的突破暴扣。而早在多伦多“一扣成名”的时候,文斯·卡特就宣称自己将不再扣篮了——可他没有信守诺言,毕竟有些人的血液里天生就燃烧着扣篮的火焰——“偶尔我会头脑发热并且又让我的手臂遭罪,”卡特说,“这也让我在扣篮时跳得更高,这样我可以从篮筐上面往下‘扔’,而不需要砸上篮筐。”

而在今年的总决赛中,精彩扣篮也屡见不鲜,除了勒布朗·詹姆斯的自抛自扣外,杜兰特和伊戈达拉的“复仇之扣”更是收视率的最佳保证。

如何保护自己

卡特的这次挂臂扣篮让他一战成名,但至今为止,他的手臂上还留着那一次的疤痕。

阿尔斯通可能有能力扣篮,但在大多数时间里,他都扮演了看客的角色。

硬件上的完善,可以最大限度上对扣篮者的保护。回想一下格文打球的时代——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那时候NBA的球场上的地面比厨房里的地板好不到哪里去。那时候的飞人们只能穿着Converse的帆布橡胶鞋在球场上起飞、降落,而没有现在那些先进的避震球鞋。而且,NBA的球馆是与很多球员之前打过的水泥场地完全不同的世界。地面上的硬木地板可以缓冲,减轻了球员膝盖和脚踝的压力,而且联盟使用的分离式篮筐,更具弹性,球员在扣篮之后下拉时可以弹起,减缓球员落地的时间。还有那些缓震系统日趋完美的球鞋,这些现代科技,无疑减轻了扣篮时的隐患。

当你在扣篮时,随时都要做好保护自己的准备,危险不只来自于自身,还有在篮下防守你的对手。

至于扣篮者的心理落差,就只能靠自己来抚慰了。现在已经47岁的勇士队助理教练、前印第安纳球星凯斯·斯马特,用“百感交集”来描述了自己最后一次扣篮时的感受,他说当时观众们就像是看着一个孩子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书那样欣慰。“那年我37岁,完成的是一个单手扣篮。”斯马特回忆说。虽然斯马特职业生涯只打过两场NBA比赛,一共得到2分、1个篮板和2次助攻,但他也是大学篮坛赫赫有名的扣将,转身360度的大力扣篮对他来说都不在话下,然而退役后,他感觉一双老腿已经不听使唤了。“当我转行成为一名教练,我暗下决心,要在训练营开始的第一天扣篮,”斯马特说,“随后,时间被推迟到第一场常规赛,又变成新年第一天……最终,我在佛罗里达完成了最后一扣(新年后不久),我进行了好长时间的热身,才扣进了那个球。这就是我的扣篮告别演出。”从那以后,斯马特彻底结束了篮球生涯,连街球也不打了。

其实对于NBA球员来说,要想好好保护自己的职业生涯,让自己多打几年球,“少扣篮”绝对是一个最佳忠告。

压力好大

运动动医学专家简森医生给出解释:“当你处于行走状态时,大概有1.5倍你的身体重量会落在你的脚和腿上,当你奔跑时,这个重量倍数大概是2-3倍。而当你在用力地跳跃时,比如做一个扣篮,这数字会达到3-4倍。”所以,不难想象身高体重都超出常人的NBA球员,在扣篮后将承受多么大的压力。但是,与身体上的伤害相比,扣篮对球员的心理伤害或许会更大。

想想生生扣碎篮板的达瑞尔·道金斯,再回味一下越过迈克尔·库珀暴扣的朱利叶斯·欧文、还有飞跃法国人韦斯的卡特以及骑扣布拉德利的麦迪,他们无一例外地被安上“扣将”的头衔。包括杰森·理查德森,很多人都对他职业生涯接近四成的三分命中视而不见,而只希望看到他扣篮。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因扣篮闻名的球星倾向于将自己的扣篮轻描淡写的原因——他们不希望仅仅被戴上“扣将”的帽子。“一旦你被冠以扣将的帽子,那就很难摘下来,”“人类电影精华”多米尼克·威尔金斯说,他的扣篮已经被载入史册,“人们会渐渐产生一种偏见:你只会扣篮。”威尔金斯的话不无道理。1996年,他落选NBA历史50大巨星,可能就是扣将的名号害了他。“对此我很无奈,”他说,“我那26000分可不是光靠扣篮得到的。”

“我用扣篮来提升士气,”威尔金斯说,他现在是老鹰队的篮球副总裁,“扣篮是次要的,只是我用来威慑对手的一种手段。”虽然他声称自己48岁时仍能完成扣篮,但威尔金斯从不允许儿子们小时候放低篮筐扣篮。“人类电影精华”说:“我告诉我的孩子们,‘你们现在没有能力扣篮,所以,你们最好先把基本功练扎实。’”

的确,对运动员来说,老化是最让他们忧心的事情,而弹簧人老化的速度更快。60岁的人能跑马拉松,但扣篮却是异想天开;如果运气够好,谁都能在高尔夫球场上来个一杆进洞,但你却无法依靠运气扣篮。想一想乔丹在2002年全明星赛上一记无人防守的扣篮砸在篮筐上的场面吧,当时,他38岁。而卡特曾凭借惊世骇俗的扣篮能在全明星投票中四度成为票王,但在2008年全明星赛之前的半个赛季,连当时的掘金队替补前锋里纳斯·克雷扎的扣篮数(40个)都超过他(35个),这也难怪他落选了当年的全明星。所以,威尔金斯才会有“当弹跳能力开始退化时,你就只是个平常人。”的感慨。

正因为如此,当今联盟的一些顶尖球员,尽量避免被定性成扣将。詹姆斯进入联盟不久,他的赞助商之一雪碧就积极游说他参加扣篮大赛,不过被他拒绝了,他显然觉得在比赛中扣篮更爽。而且詹姆斯有更长远的目标——那就是不断打破NBA现有的纪录,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长久的职业生涯是最好的保证。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大家明白,虽然扣篮看起来很爽,在球场上确实也很拉风,但它的风险性也很高。在非专业比赛中扣篮,往往会对自己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如果你能轻松扣篮,那在练习时玩玩就算了,如果你不能扣篮,那就要在做好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练习,毕竟,对于我们这些平常人来说,拥有健康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猜你喜欢
篮筐罗斯职业生涯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韦斯特罗斯新旅游中心
“移动篮筐”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联排篮筐”制作及使用方法
我想自己做
“奔五”的凯莉·米洛:从邻家女孩到流行歌手
勇敢地去原谅
煮个鸡蛋吧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