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与近视防控

2017-09-07 06:42刘悦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13期
关键词:伯克利加州大学中央区

浅谈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与近视防控

刘悦

加州大学伯克利视光学院 助理教授、近视防控门诊负责人,加州大学伯克利视觉科学院哲学博士(方向:视觉科学,近视眼发生发展的光学机制以及防治),加州大学伯克利公共卫生学院 公共卫生硕士(方向:流行病/生物统计),太平洋大学视光学院 视光学博士,西雅图城市大学 工商管理硕士,北京大学医学部 医学学士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Overnight Orthokeratology or OrthoK)是一种根据个体患者角膜形态及近视程度而个性化设计的、由高透氧硬性材料加工的夜戴型接触镜。近十年来,塑形镜的使用不仅在中国青少年近视患者中有快速增长,在全球市场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其优越的暂时性近视纠正及长期的近视控制性能。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以塑形镜控制近视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临床研究发表繁多,其中以英文发表在经由同行审评的杂志中的研究超过五十余篇,所报道的塑形镜近视控制疗效范围在30%~70%,即在长期(一年以上)配戴塑形镜的儿童及青少年近视患者中,其由近视发展所导致的眼轴增长的速度比单光框架眼镜或日戴型单光软性接触镜配戴者减缓30%~70%。

图1.塑形治疗后角膜形态的典型变化:中央区变平,旁中央区变陡

目前,塑形镜产生近视控制效果的具体机制尚未获得透彻的理解,但随着塑形镜的使用人群数量日益增加,对其暂时性纠正近视的机制、产生的光学及视觉影响及长期使用的安全性都有了更多的认识,主要总结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塑形镜纠正近视的主要靶点为角膜上皮细胞。塑形治疗稳定后,角膜中央区上皮细胞呈现轻度减薄(10~15μm),而角膜旁中央区上皮细胞呈现不同程度增厚。由于其对角膜基质层的影响些微,角膜塑形术对诱发圆锥角膜没有显著风险。

第二,配戴塑形镜后的角膜呈现中央区曲率变平,而旁中央区曲率变陡,从而对通过眼睛瞳孔区的光线进行不同程度的折射,使得视网膜在中央区获得清晰准确成像的同时,其周边呈现相对近视性离焦状态。见图1。

第三,塑形治疗后患者的最佳视觉效果及长期配戴的安全性高度依赖于验配医生对患者适应征的选择、对各品牌镜片设计的准确理解、及对验配的严格把控;同时依赖于患者对镜片摘戴及护理的正确习惯、及对定期随访的良好依从性。

虽然视网膜周边离焦学说及其对近视的发生、发展、及控制的影响已在各种级别的动物模型中被反复证实,但其作为塑形镜控制近视的主要机制尚未在任何临床试验中获得有力体现。同时,视网膜对离焦刺激的检测及整合机制及其复杂,在此领域也还知之甚少。此外,塑形镜对配戴者的行为影响绝不仅仅是光学方面的。具体来说,夜戴型塑形镜使得近视患者有效脱离对框架眼镜的依赖性,从而塑造了户外及体育运动的最佳视觉及心理条件。而户外活动本身已被证明对近视发病有保护作用。因此,单纯地将塑形术的光学影响作为其控制近视效果的单一解释是片面的。总之,在近视防治领域的循证医学和精准医学道路上,仍需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伯克利加州大学中央区
伯克利酒店
我们的故事
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个数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关性*
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高原地区应用氧调有望实现
美国一流大学财务收支状况研究
甲状腺单侧乳头状癌超声特征联合BRAF V600E基因与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伯克利音乐学院:这里只有音乐 这里只适合做音乐
公立大学回应社会问责的新思路
加大伯克利分校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