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剧场:关注前沿技术 孵化无限可能

2017-09-07 06:47本刊王菲
风能 2017年5期
关键词:能源领域生产

本刊|王菲

创新剧场:关注前沿技术 孵化无限可能

本刊|王菲

6月7日,作为第二届创新使命部长级会议的主要活动之一,创新剧场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国内外清洁能源领域的数十位科学家、知名企业研发人员,以“TED Talks”风格发表了16场精彩演讲。活动聚焦清洁能源领域内的五大主题:电力、交通运输、制造业、建筑、农业,集中展示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创新成果及产品,提供全球范围内的技术与资本对接平台,促进清洁能源领域技术交流与合作。活动吸引了近350位全球知名实验室、投资机构、创新技术孵化器的代表以及清洁能源行业专业观众亲临现场,更有国内外知名媒体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当下,创新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世界各国都在以创新的手段和理念迎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中国也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的理念,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社会。这一点在能源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长期依赖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系统使其面临着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诸多挑战,科技创新则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力量。为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要推动能源革命,包括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和体制革命,并把能源的技术革命放在了重要位置。

近些年来,在科技部的主导下,中国部署了一批项目来支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碳减排和碳捕获、碳封存方面的科技创新。据科技部副部长李萌介绍:“我们设计了一些能源开发项目,比如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实施了煤炭清洁高效能源与新型节能技术、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可再生能源和氢能技术、先进核能和核安全四个重点研发计划。面向未来,我们将以绿色低碳为方向,稳定地增加科研投入,分类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持续加强科技领域和经济领域在政策、规划和改革方面的统筹协调,把能源技术以及相关联的产业培育成新兴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当然,无论是碳捕获,还是碳封存技术,都是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清洁化,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但是要真正实现这一目的,最终还是要依托可再生能源,建立起100%可再生能源的能源体系。

在远景能源副总经理王晓宇看来,可再生能源的本质并不是能源,而是技术。“历史趋势显示,可再生能源的度电成本从最初的高不可及,到后来不断降低,下降的比例非常惊人。相比之下,传统化石能源的本质属性并不是技术,而是供需关系,价格会随着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而产生波动。例如油价时而上涨到100美元/桶,时而会跌破几十美元/桶。谁能说出十年以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是多少?恐怕谁都不敢说它的下限在哪里。原因就是谁也无法预见技术发展的潜力有多大,这就意味着谁都无法预测可再生能源的成本究竟能降到多低。技术一路向前,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更加离不开创新,近十年来的产业走势已经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上海羿仕新能源创始人施正荣和美国1366科技有限公司CEO Frank van Mierlo分别介绍各自在太阳能光伏发电上进行的技术创新实践。施正荣的团队通过使用聚合物,生产出一种薄膜式太阳能电池,这款产品被称为“太阳能皮肤”。它非常薄、轻、柔,美学效果也很好。它可以与其他不同的材料结合,生产出新一代太阳能建材。

Frank van Mierlo 则介绍了一种可以提高晶片生产效率的工艺。“用高度纯化的波形硅生产锭块,将锭块进行切割生产出晶圆,这个过程中会有大量锭块、硅被浪费。可是若想把锭块从生产环节中去掉,则一直在技术上难以实现突破。2008年,我和产业界、学术界的研究者以及科学家进行合作,解决了这个难题,直接生产晶圆,而不用锭块作为过渡,这让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正是得益于这项新技术,终于使得太阳能光伏企业能够获得更高效的晶片,现在能源消耗量只是过去的1/30。”

在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能源体系中,生产将日益分散,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界限逐步模糊,整个系统将从曾经的封闭走向开放。在金风科技执行副总裁吴凯看来,未来,每个人都是能源领域的介入者,既是生产方,也是需求方,同时每个人某一时刻的能源需求又不一样,如何更有效地满足这样动态的需求就变得十分重要。“未来的能源和能源的未来是什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让需求与供应之间的Δ为0,只有这样才会实现我需即你所供,所供即所需。”

随着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原有的商业环境将被颠覆,如何通过创新形成与之配套的商业模式将变得十分重要。

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中,中美绿色基金CEO白波给出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他建立了能效项目和能源研究所。“我们有500个项目,投资5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落地开展培训和职业教育,同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技术工程人员的共享,并扩展到了600个城市、2000个县。我们打造了一个大型平台来推动商业楼宇能效的提高,减少对火电的需求。另外一个平台是针对民宅的,我们进入千家万户去进行空气净化、供暖、水的净化、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生产,作为打包的解决方案进行部署、维护与升级。”

创新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与之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制造业、建筑和农业等也在积极从创新中汲取发展的动力。在创新的驱动下,这些行业与可再生能源实现了更加紧密的融合。

Akuo Energy 总裁 Eric Scotto 阐释了其在光伏农业方面的一些实践,“八年前,在百废待兴的Reunion岛,我们找到了应对之道。第一代模式是,面对土地资源的稀缺,我们创造了新的业务模式——租地,然后将土地与当地年轻的缺地农户进行分享,既用于有机农业生产,也用于光伏发电。短期不过多追求利润,而是去支持当地有机农业的转型,从而建立新的业务模式,实现空间分享,将生态系统建立起来,维持未来50年、70年的发展。第二阶段也非常成功,我们为当地农户带来更多收益。由于暖房的结构加固可以抵抗飓风侵袭,我们引入具有更强抗灾害能力的建筑结构,暖房上面空间的50%用于光伏发电。”

除此之外,来自西门子、风云国际新能源、英国碳信托、AW能源、CLEAG等公司的代表还分享了交通运输清洁化、垃圾处理、海上风电、波浪能利用、地热发电等方面的一些前沿做法。

本次创新剧场活动的形式给大家带来全新的观感,TED演讲形式为无实物技术展示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演讲者们佩戴耳挂式麦克风,专业且生动地描述新能源现在与未来的图景,传递着能源人朴素的情怀。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未来创新剧场还会继续举办下去,邀请企业的领军者们在这个平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独特的创意、技术和产品,向与会者持续奉上新能源领域的“头脑风暴”,将大家的智慧与经验联合起来,以一体化的方式共同面对气候变化。

猜你喜欢
能源领域生产
用旧的生产新的!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