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做游学“小土豪”

2017-09-07 06:49远方
中华家教 2017年7期
关键词:修学名牌夏令营

随着中小学暑假开始,一大波孩子开始登上国际航班,他们的目的地是世界各地的夏令营。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在暑假里把孩子送到国外参加夏校、夏令营,这一方面说明有经济实力的家长确实大有人在,一般两三周的夏令营就要花费数万元人民币,若是一个家长随行,就要花费差不多十万元;另一方面,家长们希望孩子利用暑假了解国外的教育和文化,为将来留学热身。

在美国,除了专门为中国高中生办的夏校,还有为初中生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开办的夏令营,现在这样的夏令营有个专门的名称,叫“修学游”,就是学习和旅游相结合的意思。这些夏令营的时间一般都是两周,其中一周是看名校加旅游。

去美国游学孩子的“豪派”作风

那么孩子在这种修学游中的所作所为和所收获的与家长的初衷是不是吻合呢?下面来说说我所了解的修学游中一些应该引起家长们警醒的“故事”。

一年前的7月,一个星期六,我去附近的一个奥特莱斯,在这里逛的多是当地成年人。而我意外地看到了一群来自国内西部某省的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在各个名牌店里“认认真真”地购物,他们都是奉“父母之命”来采购名牌货的。几个孩子手里拿着家长开的单子在衣服之间穿梭,认真地对照尺码、价格、颜色……而另外几个孩子每个人守着几个大大的购物袋在角落里席地而坐,一脸疲惫。到奥特莱斯购物是夏令营日程中的一项,他们从夏令营所在地乘车到这里要两个小时,加上购物的时间,就是说这些孩子周六这一天差不多就只能做这一件事了。

我认识的一位中文老师曾在修学游夏令营里做陪同老师,她也有同样的见闻。

这个夏令营有来自国内的差不多40个初中生,在第二周的旅游中,行程多是东部大城市,华盛顿、纽约和费城,内容是参观当地名胜和访名校。这几个大城市的博物馆都非常有名气,是了解美国历史和文化的好去处。可是对博物馆学生们明显不感冒,常常是去博物馆花半个小时草草走过场,然后在商场里花上两三个小时。一天,当导游宣布去一个介绍美国开国历史的博物馆时,好几个学生提出不参观博物馆而改去购物中心。地陪的导游不敢自作主张,只好说除非所有的学生都签字同意改去购物中心,否则他不能改变行程。结果怎样?所有的学生都签字了!于是原定的博物馆之行直接变成购物日了。

在购物中心里,学生们手里拿着家长给的购货单,随行老师被呼来唤去当翻译。他们买得最多的是名牌包和手表,随行老师好心地提醒:“爸爸妈妈有没有说花钱的限额是多少?”孩子们都豪气冲天地回答:“没有限额!”

有一个同来的美国高中生没带钱,可是过了不一会儿,他转回来高高兴兴地给老师看他刚刚买的一件衣服,老师好奇地问:“你哪里来的钱?”他说:“一个中国男孩看我没钱,给了我20美元。”

因为不了解当地的习惯,乱放大额现金,一个学生把200美元现金放在旅店的床头柜上,被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当作小费拿走。

购物、拍照、看手机发微信是他们最喜欢做的事,很少关注异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缺少学习和欣赏的态度。

夏令营结束时老师聊天时问学生对美国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很多学生的回答是:“美国的东西太便宜了!”

一些善意的提醒和建议

上面这些问题相信很多国内的家长并不都了解,那么远方就在这里给大家一些提示和建议。

千万别让孩子为你去做“海淘代购”

很多人觉得在美国买名牌花的是“白菜价”,大人出国购物无可厚非,可是让未成年的孩子去买那些奢侈品,不仅会让孩子成为别人眼中的“小土豪”,更是给孩子带来损失甚至是无形的伤害。

损失是孩子宝贵的异国体验时间被购物生生占去一大块,伤害是因为家长对这些名牌的兴致和热衷,让年少的孩子过早参与这些物质的体验,因而对异国的“好山好水”、风土人情、文化历史都失去了应有的好奇心。做父母的为了满足自己的名牌欲望,为了省下那几个钱,而让孩子承受这样的“损失和伤害”,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呢?

对孩子的零花钱做限制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心理,一是怕在国外委屈了孩子,二是怕孩子手头不大方会在同伴面前“丢份儿”。其实给孩子很多钱只会导致孩子花大量的心思和时间去想怎么花这些钱。

出国带些钱是必要的,建议家长给孩子一些零用钱,买纪念品而不是奢侈品,再把一些钱寄放在信任的领队老师那里以备急用。孩子手里钱多真的不是好事,我亲耳听到一个初中女生讲,在费城的一个购物中心里,三个女孩碰到另一个夏令营的一个男孩,聊了几句,男孩就请刚刚认识的女孩们吃午饭,花了100多美元,之后女孩们说碰到“土豪”了。

给孩子事先制定个人夏令营计划

建议家长让孩子带着“任务”参加夏令营,如要求每天写日记、写详细的游记、写几篇主题作文,如“我认识的美国人”“我最喜欢的地方”“我学到的新英文单词”等等,带着这些“任务”,孩子们就会去留心和观察,就会有所收获。

在行前,建议家长根据具体行程与孩子一起做些功课,如要去哪个城市、哪个名胜或博物馆,就提前查看些资料。如果孩子一无所知地去了,自然对那里无感,兴趣缺缺。

另外还要打些“预防针”,如不要拿父母的钱去充大方;吃东西不要浪费;要有良好得体的礼貌;等等。

现在让孩子出国参加夏令营已经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很多工薪阶层的家长也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问题是家长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在高价的夏令营里孩子应该收获什么?

如果孩子发回一堆自拍照片,带着一堆名牌商品“满载而归”,然后说得最多的就是美国的东西多么多么便宜,那么,这夏令营還不如不去。

如果孩子两手空空,可是脑子里却装满了东西,整天向你讲各种新奇有趣的人和事,写出有内容和见地的作文向老师和同学们分享,那么,恭喜你,孩子真正是不虚此行。

猜你喜欢
修学名牌夏令营
设计我的姓名牌
难忘的夏令营之旅
夏令营让我成长
难忘的夏令营
我的夏令营
修学之旅愈行愈热(下)
日本的修学旅行:举社会之力打造安全行走中的“必修课”
“撕名牌”大战
只穿名牌的“标签女”
韩国的修学旅行是什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