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内镜手术与传统手术对比分析

2017-09-07 20:25洪海填刘海楼许连福洪美旋
中外医疗 2017年17期
关键词:传统手术鼻内镜手术对比分析

洪海填+刘海楼+许连福+洪美旋

[摘要]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对比两种不同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方法 方便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份来该院进行治疗的92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年5月—2012年5月份的入选的46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定义为对照组。2012年6月—2014年5月份的46例患者采用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定义为试验组。对两组患者展開12、24个月的术后门诊随访及电话随访。在随访之后,记录下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手术过程的出血量、手术之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性及生活质量,并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09%。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痛疼评分等都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 结论 对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在临床上采用内镜手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手术后的痛疼,并发症及复发率也较低,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鼻内镜手术;传统手术;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39.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6(b)-007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sino-nasal malignant tumor endoscopic operation and traditional surgery. Methods 9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ino-nasal malignant tumor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0 to May 2014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including 46 cases of patie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0 to May 2012(the control group), and 46 cases of patie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from June 2012 to May 2014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outpatient follow-up in 12 months and 24 months after surgery and telephone follow-up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nducted, after the follow-up, the operation time, bleeding amount in operation and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comparative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10.87%,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26.09%. (P<0.05). The average operative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postoperative pain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es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endoscopic operatio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ino-nasal malignant tumors is better, which can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reduce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mount and relieve the pains of patients after surgery with low complication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 which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Sino-nasal malignant tumor; Endoscopic operation; Traditional surgery; Analysis of comparison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发生的病理类型复杂多样,患者发病年龄分布非常广泛,病变部位相对而言较隐匿,而且没有特别的临床表现,在临床上容易导致漏诊或误诊。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细胞表面的糖被大量减少,容易出现转移,周围的组织结构不可避免,长时间没有干扰的情况下,会使整个身体都会有肿瘤细胞的分布,是器官发生功能性的改变,目前在临床上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主要方式是进行手术治疗,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为辅助治疗[1]。在鼻内镜手术推广应用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手术进行治疗,传统手术常为鼻侧切开术,采用这种治疗手术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面部较大损伤及瘢痕形成,且容易出现疾病复发。鼻内镜手术技术在我国现在还不算普遍,但是在西方已经得到了最大化利用,大约在1980年开始在西方国家出现。在临床方面,耳鼻头颈外科领域的主要核心技术之一包括鼻内镜手术技术。在2012年6月,该院最初引进鼻内窥镜技术,主要用于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治疗,截止到2014年5月份为止,其中2010年5月—2012年5月份的入选患者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定义为对照组。2012年6月—2014年5月份的患者采用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定义为试验组。每组各有患者46例,通过对比分析鼻内镜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分析治疗数据来探讨了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endprint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在2010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其中2010年5月—2012年5月份的入选患者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定义为对照组。2012年6月—2014年5月份的患者采用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定义为试验组。每组各有患者46例,通过如下入选标准选取患者,入选标准:患者确诊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并通过鼻窦冠状位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检查;患者的年龄在18~75岁;患者的情况符合手术指征;患者有正常的认知功能并同意进行手术治疗;患者自愿参加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其他耳鼻喉疾病的患者;患者心、肝、肾等其他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的患者;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的妇女;拒绝进行手术要求保守治疗的患者。在试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9例,女性患者有17例,患者的年龄在18~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1±2.3)岁,其中有30例患者属于Ⅰ型,16例患者属于Ⅱ型;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1例,女性患者有15例,患者的年龄在20~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1.9)岁,其中有31例患者属于Ⅰ型,15例患者属于Ⅱ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对患者的麻醉方式相同,大部分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患者处于半卧位状态下先用1%地卡因(国药准字H20000309)加0.1%肾上腺素(国药准字H20043974)收敛,以1:100的比例服用。对于需要增加局部注射浸润麻醉的患者采用1%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20023777),在黏骨膜下进行注射,在进行注射之前,由于血管的开放性,一些异物很容易进入,麻醉的话选取1∶200 000比例的肾上腺素。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经手术将肿瘤所在部位完全暴露于视野,对肿瘤进行彻底清除。试验组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2]。Ⅰ型患者通过鼻内镜的观察,在手术之前需要精确测探肿瘤的位置,剥离器能够插入鼻腔内,手术人员用其确定位置,之后紧接采用咬切钳和切吸器将肿瘤彻底进行切除;Ⅱ型患者通过鼻内镜确定中鼻甲的部位,将中鼻甲切除,如果周围组织也有“污染”,也一并切除。中鼻道与筛窦额窦、筛窦、上颌窦及其周围组织都是想通的,先切除筛窦,这时筛窦变成为一个空腔,通过此法可摘除之各种肿瘤。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手术过程的出血量、手术之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性,另外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对比。

1.4 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查看两组患者的手术记录可知,对照组Ⅰ型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与试验组Ⅰ型患者的手术时间;对照组Ⅱ型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与试验组Ⅱ型患者的手术时间;总的来说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试验组患者。对照组Ⅰ型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15.47±10.92)mL,而试验组Ⅰ型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2.32±5.72)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试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痛疼、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术后患者复发情况

患者的痛疼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进行评分,分为0~10分,其中0分表示患者感觉无痛,10分表示患者的疼痛剧烈。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为3.0分左右,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为6.0左右,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高于试验组患者。并发症主要通过视神经损伤、脑脊液鼻漏、颅内血肿、鼻腔粘连来体现,通过该次研究数据可知试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方面,依照生活质量评级,干预3个月之后使用36条目健康量表(SF-36)进行评估,该量表主要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等方面,每个方面的满分为100分,其中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在随访12、24个月里,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都明显提高,但是相比较下,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远高于对照组,通过研究发现,试验组患者的术后痛疼、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表3。

3 讨论

两组患者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复发率为10.42%,对照组复发率为25.00%。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各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患者的VAS 評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降低。表明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安全性较好,可降低复发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据国内统计,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10%~4.0%,国外报告占0.15%~2.15%[3]。相关研究的结果显示,鼻腔鼻窦肿瘤患者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之后,患者的在5年生存率超过60.%。有医务工作人员认为借助于鼻内镜手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创伤,并且不会给外观带来不良影响[4]。通过对比该次研究及国内外报告分析鼻内镜手术能够降低创伤,鼻内镜治疗鼻窦鼻腔恶性肿瘤治疗效果明显,不仅并发症发生几率较低,可有效控制患者预后治疗,减少复发情况。鼻腔鼻窦肿瘤患者除了早期阶段,二者往往会同时发生,大部分患者在就诊之后,肿瘤已经从原发位置向邻近位置持续扩展,甚至难以有效区分何者属于原发,并且二者的病因、临床治疗以及病理类型等方面同样存在比较多的相同点,因此临床上往往将二者一并探讨。鼻腔肿瘤的恶化最初因为肿瘤向周围组织的扩散,包括外鼻、眼眶等组织或部位,临床上发生早期转移者比较少,可临床上最明显的是鼻中隔的转移。鼻窦恶性肿瘤因病发部位的隐蔽性,没有明显的临床特征,早期确诊比较棘手,甚至容易出现漏诊,当临床上确诊时一般已经侵犯到周边正常组织了,预后也相对外鼻恶性肿瘤为劣。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常见的组织主要来源于淋巴造血系统、上皮源性以及间叶源性。一般以鳞状细胞癌居多,具体病因一般最先来源于慢性炎症持续刺激,导致假复层的柱状上皮出现化生,恶化成为鳞状上皮而致肿瘤,也有可能是鼻外伤、鼻放射性损伤或鼻腔鼻窦良性肿瘤的反复复发、多次手术等原因造成。鼻窦鼻腔恶性肿瘤患者在症状上主要是鼻恶臭、鼻堵塞,进而导致患者极度头疼,更严重会导致视力下降。这一严重情况主要是因为肿瘤的分布压迫了视神经,尤其在阴天或雨天,患者会极度难受,不能正常度过。目前在临床上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主要方式是进行手术治疗,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为辅助治疗。有研究显示紫杉醇药物可以用于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5]。endprint

从手术方面可知,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对患者的面部有较大的损伤,影响患者术后的形象,且传统的手术治疗容易出现复发,对患者后期的生活影响大[6]。通过该次研究92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通过两组患者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复发率为10.42%,对照组复发率为25.00%。可知采用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肿瘤相对于传统手术来讲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减少了手术时长,降低出血的风险,以及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患者不需要冒着特大的风险,有利于患者身体体征的恢复,尤其是对于尚未浸润或浸润较小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7]。通过研究发现鼻内镜治疗鼻窦鼻腔恶性肿瘤治疗效果更明显,对患者造成损伤更小,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临床应大力推广[8-10]。

综上所述,虽鼻内镜治疗鼻窦鼻腔恶性肿瘤治疗证实该项措施可较好地治疗疾病,但患者的术后随访是必不可少的,一旦患者再次出现症状或者可疑组织进行及时病检,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岳伟.鼻内镜手术切除与传统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疗效比较[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23(1):69-72.

[2] 刘君华.鼻内镜手术切除早期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后患者生活质量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4):14-15.

[3] 杨和强.鼻内镜手术切除治疗38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J].贵州醫药,2014,38(10):889-890.

[4] 陶维能.鼻内镜手术切除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J].实用癌症杂志,2014,29(12):1644-1646.

[5] 邹美英,晏玉珍,叶瑞美,等.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囊肿眼部症状的临床效果[J].广西医学,2017(1):115-116.

[6] 彭峰,陈振清,符士楠,等.内镜或内镜辅助下切除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12):1579-1580

[7] 吴锡芳,杨一兵,汤勇,等.晚期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内镜外科治疗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1):2559-2560.

[8] 刘焕梅,张道强.鼻镜术式与传统术式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20):112-114.

[9] 代学忠,何晓光,解继明,等.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内镜辅助手术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5,21(6):496-498.

[10] 叶宇东,邱前辉,张水兴,等.原发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内镜术后的长期疗效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12):1105-1110.

(收稿日期:2017-03-19)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手术鼻内镜手术对比分析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传统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比较
改良乳腺癌手术与传统乳腺癌手术临床利弊对比分析
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黏膜的结构及功能变化
关节镜辅助复位与传统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对比观察
鼻内镜下治疗鼻窦炎对中下鼻甲处理的价值评析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心得体会
不同方式治疗小儿疝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