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裁判问题

2017-09-08 10:10
NBA特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禁赛判罚犯规

NBA裁判问题

在今年的总决赛中,裁判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第三、四场比赛中对于手部犯规的尺度太松和各种漏判,加上最后一场对杜兰特打脸的视而不见,裁判两边都不讨好。其实这并不能说明总决赛中的裁判有什么问题,在快速激烈的比赛中,裁判犯错应该算是常态,毕竟,单凭人眼无法准确地捕捉到所有的犯规。和前些年的“黑哨”相比,NBA裁判在近几年其实已经公正了许多,而且他们站在技术台前讨论判罚的次数也明显增加了,这证明了他们所承受的压力非常巨大。事实上,从上个赛季德雷蒙德·格林在总决赛中被禁赛,导致骑士翻盘成功之后,“阴谋论”就一直充斥着NBA。谁也无法断言联盟到底会不会给裁判施加压力,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会明目张胆地偏袒一支球队——那些信誓旦旦宣称“总冠军奖杯和比尔·拉塞尔没去第四场比赛现场”的阴谋家们可以歇歇了。而且,在裁判头上,还有专门监管他们的部门。对于普通球迷来讲、伯尼·福莱尔这个名字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但是对于在NBA执法的裁判来说,他却曾拥有一个令人生畏的头衔——NBA副总裁兼执法主管。打个比方,如果裁判是警察的话,那么福莱尔就是专管他们的督察。福莱尔在2011年退休,他的位置被在NBA担任裁判15年之久的唐·维登接替,这位接替者的身家并不清白,他曾经卷入过多纳希的丑闻。这反而成为了联盟倚重他的理由——选一个有嫌疑、无证据的裁判作为管理者,一方面他肯定非常熟悉“黑哨”的运作手段,可以发现蛛丝马迹,并且防患于未然,而他为了本人的名誉也一定会忠于职守。事实上,NBA的裁判确实不好当,他们不但要拥有出众的专业技能,还要承受极大的压力。已经退休的伯尼·福莱尔就对此深有同感。

1或许是因为职业敏感度的问题,福莱尔并没有对近些年的裁判判罚表达什么意见,他着重说明了2009年的季后赛。在那一年,除了凯尔特人与公牛队和魔术队的七场大战以及湖人队在“无核”火箭面前的拙劣表现外,恶意犯规和禁赛处罚无疑成为了比赛的主旋律。阿泰斯特连续两场比赛遭到驱逐、在掘金队与小牛队的第四场比赛中、更是出现了7次技术犯规、而霍华德、阿尔斯通和费舍尔则分别遭到了禁赛一场的处罚。

大家很清楚,最终下令禁赛的NBA篮球运营执行副总裁斯图·杰克逊为的是避免出现2004年“奥本山大战”以及2006年麦迪逊斗殴事件的再次发生,他认为NBA球员都应该具备正面的形象,以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而不是一群球场暴徒。但是、杰克逊的做法似乎已经将竞技体育的精神本末倒置了,他注重的不是对抗,而是判罚。在凯尔特人和魔术的第二场比赛中、阿尔斯通对豪斯挥起了肘子,之后他吃到了一次技术犯规,而魔术队也最终输掉了比赛。原本大家认为这件事也就到此为止了,但在杰克逊制定的纷繁的制度下,裁判们在赛后反复地观看了比赛录像并对阿尔斯通实施了禁赛,我深深地理解联盟对于压制冲突的强硬态度,但是运用录像回放的制度采管理比赛,实际上已经阻碍了比赛的正常进行,因为原本实力接近的较量却被这赛后追来的罚单打破了平衡。或许身处整洁安静办公室中的杰克逊,根本就不理解为什么现场执法的裁判、冲锋陷阵的球员以及火热的球迷都对他发出的禁赛令表达了不满。

如果说阿尔斯通的错误要被禁赛一场的话,那当时效力于老鹰的中锋帕楚里亚(没错,就是他)直接把的热火前锋哈斯勒姆掀到在地显然更加恶劣,,而肯扬·马丁的那一记打向大卫·韦斯特的老拳更是足以令他禁赛半年,但是,现场的裁判以及“幕后人”杰克逊对此却视而不见。这是所谓的公平公正吗?无论你承认与否,从那时起,NBA就开始进入了裁判主导比赛的时代,防守规则一改再改,对于进攻球员的保护一再加强,怪不得许多球迷都说现在的球员打得太软,以往最令人兴奋的内线搏杀已经不见了,那些投篮更准的球队更容易赢得比赛。

福莱尔也同意,季后赛应该是铁与血的搏杀,“防守赢得总冠军”才应该是不变的主题。还是在2009年,凯尔特人与公牛系列赛第五场的最后阶段,公牛队的布拉德·米勒突破上篮,一旁的隆多狠狠将他拉下,第二天,关于隆多的那次犯规是否是恶意犯规的讨论占据了全国的媒体头条。这样的争论其实没什么意思,谁也不会在比赛最紧要的关头眼睁睁站在篮下看着对手上篮吧!在过去的年代,活塞队是怎样防守乔丹的我们可能没有亲眼所见,但在2008-2010年这三年间,总决赛打得多激烈相信大家还有印象。尤其是在湖人和凯尔特人争夺冠军的两年,科比的每一次上篮身上几乎都要挂着两名凯尔特人球员,而阿泰斯特对于皮尔斯的缠斗也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2现在呢?我们不鼓励恶意犯规,但对于凯利·奥利尼克和德雷蒙德·格林这种强硬的球员来说,裁判的判罚可能过于严了。虽然我们不鼓励恶意犯规,但裁判还是应该把“强硬”和“恶意”区分开,而且就连那些被犯规的球员也没有口出怨言,联盟也就不用太“多管闲事”了吧。长此以往,NBA将变成一群软蛋的对抗,没有人愿意在内线努力拼抢篮板,七尺长人都飘在外面投三分,比赛还有什么意思?在1984年的NBA总决赛上,凯文·麦克海尔几乎是抱着湖人中锋兰比斯把他摔在地上,而当值主裁判仅仅吹罚了一次普通犯规,可所有人都没说什么——因为这才是他们心目中的总决赛。

在福莱尔还在任职期间,每天早晨8点,他都会准时地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回顾前一天晚上比赛的特定录像片段。这些镜头是在位于新泽西的NBA赛事编辑人员提供的,它们已经被详细地归类并进行了慢镜头处理。在这种工作习惯下,福莱尔几乎观看了整个赛季的全部争议镜头。当然,他看的都是他所要关注的部分。从2010年开始,NBA还设置了一个质询网站,如果球队对于某个吹罚有异议或者对于裁判的判罚尺度感到困惑,他们就可以将那段比赛视频传到网站上去。而福莱尔和他的团队则会在48小时之内将裁判的判罚是否正确告知当事人。在赛季刚刚开始的时候,各球队往往有很多疑问,但随着比赛的推进,质疑也就随之变得越来越少。那些问题真是五花八门:为什么这是一次防守三秒?为什么这是一次阻挡……诸如此类。而福莱尔也都会为此做出各种各样的回答:好吧,这次的吹罚是我们的失误,这本应该是次进攻犯规……在福莱尔看来,引入录像回放体制是NBA的一大进步。“如果某一次吹罚引起了裁判与教练之间的争执或质,我们就会把那些镜头准备好,”福莱尔一边说,一边指着办公室墙壁上硕大的宽屏电视,“我只需要多等上几个小时就可以得到这些材料了,然后我们就可以来辨别一下孰是孰非,这难道不是录像回放体制带给我们的好处吗?”曾经像皇帝一样高傲的联盟,如今已经开始学会了道歉,学会了对各支球队坦诚相待,但是,不要以为联盟会听从每一次抗议,如果那样的话,他们就会失去自己的权威性“我会一帧一帧地看,”福莱尔认真地说。“但是有些问题就连慢镜头也解决不了,比方说干扰球,这时我就会到打电话给当值裁判,听听第一手的意见。”

在今年的NBA总决赛中,无论勇士还是骑士,都对裁判的某些判罚显得极为不满。

事实上,这正是福莱尔的精明之处,因为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设法化解球队与裁判们之间的矛盾。在互联网大爆发的时代,没有什么事是可以瞒得住的,当有人对判罚发出质疑声时,全世界都可以听得到。此时,联盟和裁判委员会则会被抛到风口浪尖。而引入录像体制重新审视判罚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它不但给了崇尚平等的美国人以平等对话的机会,还可以脱离开比赛,仅仅就这次判罚来一次是非判定。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也能原谅裁判出现的失误——只要他们知道没有黑幕就行了。这样做可以有力地堵住球队和媒体的嘴,很显然,即便球队被告知裁判的判罚是错误的,但木已成舟的结果已经无法改变,而且联盟已经认错了,福莱尔坦白地承认说:“我们处理之后还是会有人觉得委屈,但那无济于事,事实已经黑白分明了。”

3相对于普通判罚,联盟在技术犯规上的立场是比较强硬的。不论裁判的判罚是否正确(他们通常会帮助弱势的一方),联盟都会尽可能地站在裁判一方。福莱尔解释说,技术犯规对于比赛的影响远大于其他的犯规,如果联盟在此做出让步,裁判的权威将不复存在。而且,如今的NBA正在向全世界推销自己,良好的外部包装是必不可少的,联盟在技术犯规上的强硬实际上是要让所有球员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别干蠢事!当然、最终决定比赛的还是球员自己,裁判们是很少会在最后两分钟里吹T的。“在我执法生涯的前期根本就没有录像设备,一切就凭一张嘴。”有着28年执法经历的福莱尔说,“德高望重的乔·戈舒(前NBA著名裁判)曾经对我说过,‘你要将那幅画面印在脑海中,孩子,然后在比赛中细细去体会。’”

在远离视频分析的年代,每一位裁判都对犯规形成了自己的吹罚尺度,然后他们会像基因一样传递给后辈们。换句话说,赛场上的那些“不公平”就是来源于此。而像马丁对哈斯勒姆的犯规没有得到追加处罚,一方面是因为球队的抗议不够激烈,另一方面则是联盟根本就不会为那些弱队出头——他们更喜欢强者。

虽然福莱尔在他的办公室里努力让规则标准得到统一,但要完全实现却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而且还会走很多弯路,比方说“零容忍”的制定与取消。现在,福莱尔所做的就是用电话和电子邮件将自己的回复及时地转达给每一个在赛场间奔波的裁判。

“我们也曾想过与球迷展开公开讨论,但那并不实际,”福莱尔说,“裁判们并不会故意错判,所以他们会坚持自己的判罚是正确的,并且反驳那些质疑者。如果还有球员不停地唠叨,那他就会吃到技术犯规。”

事实上,教练和球迷们都相信裁判是公正且不断进步的,但当NBA官方承认只有96%-97%的判罚是绝对正确的时候,人们开始怀疑裁判的判罚。联盟在给裁判留出了容错率的同时,确实也丧失了一部分信任。其实这已经是打了折扣的说法了,因为在这97%的判罚中,还有很多是受人怀疑的,只不过裁判委员会一致认定它们没有问题而已。

4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对立体,在篮球场上,对立的两面就是裁判和球员。而执法主管需要扮演的,则是球员和裁判间的桥梁。

福莱尔在任职期间受到了球员们的爱戴,因为他也曾经在NBA打球,甚至球员们是怎么想的。1972的选秀大会上、身高1 91米的他在第七轮第12轮被选中,并在1973-74赛季代表开拓者队打了80场比赛,得到7分、2个篮饭、3.5次助攻和1.2次抢断的数据。“在我加入联盟的第二个赛季,我记得那一天我跟亨利·毕比(麦克·毕比的父亲)一起坐在新奥尔良的赛场边上,一边揣摩教练是否会派我们上场,一边品评裁判的执法,”谈到自己是如何当上裁判时,福莱尔说,“我突然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胜任裁判,事后我再没有回到开拓者队中,而是直接给联盟打电话询问怎样才能具备NBA裁判的资格。”福莱尔是从NBA球员晋升为裁判的第一人,为什么一位NBA球员会想要站到苛责与压力集于一身的裁判岗位上呢?从福莱尔的角度看,他觉得裁判也是一块充满竞争的领域,在28年的执法生涯中,福莱尔提出了两个观点,这两个观点也随着他一同进入的整个NBA裁判界。

每当场上球员发生冲突,裁判总要在第一时间制止他们,避免事态恶化。而在这次冲突中,裁判的判罚还是非常公正的,他给了双方技术犯规,此外还给冲上来撞向韦斯特的J.R.史密斯一次技术犯规。

福莱尔认为,既然NBA是一个商业联盟,球员是这座大舞台上的主角,那么同样出现在这个舞台上的裁判也应该是一名演员,他提倡每一名裁判都应该有自己的执法风格,就如同各支球队都有自己的打法一样。“比赛要吹得四平八稳,有争议的比赛要尽量少。”福莱尔说,“但你一定要标新立异,哪怕仅仅是动作上的与众不同,这非常重要,这会让你吹罚的比赛很有特色。”而另一观点也是最受球员们拥护的一点,福莱尔建议其他裁判也像他一样,站在球员而不是裁判的立场上吹罚。“从内心深处,我还是认可自己的球员身份的,我觉得这一立场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原本就很严肃的福莱尔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冷峻,“达瑞尔曾经对我说,在执去的时候不要老是从球员的角度思考,你要以裁判的立场米判定,这一点我不敢苟同,以球员的身份设身处地地思考可以让我更能揣摩他们的心境,这是我曾经的生活,虽然只有两年,但最起码我可以在场参加比赛,所以我更能了解球员们的感受,这让我在执法时游刃有余。”2007年从执法岗位退休后,正在避暑的福莱尔接到了来自大卫·斯特恩的电话,邀请他参与调查多纳希黑哨丑闻,并监督裁判们的执法。

对于热爱NBA的福莱尔来说,受命危难之间自然让他义无反顾,而他的独特经历更是让他成为了拥有生杀大权的执法主管的不人选。他会毫不留情面地炒掉那些表现糟糕的裁判,也会用减少比赛来限制他们的收入,如果一名裁判在常规赛中错误百出,那他就会失去执法季后赛的资格——同时也会失去一笔不菲的奖金和在行业内的好名声。

所以,当你发现某位裁判在球场上做出愚昧的吹罚时,不要在第一时间就怀疑是不是有什么黑幕。NBA不是其他联赛,他们的裁判都是业务能力出众的精英,只不过他们就像场上的球员一样,也会失误,也会犯错。

猜你喜欢
禁赛判罚犯规
嘟你犯规啦!
讨价还价
关心下一代工作
篮球比赛
什么叫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