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017-09-08 10:52栾玉晶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18期
关键词:实际操作木块小棒

栾玉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8-0029-01

现代社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善于动脑,又要善于动手,达到“手脑并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种能力要从小学低年级起开始培养,这对于他们将来走向社会、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际操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思维是学习活动的核心心理因素。只有通过思维学习,才能真正認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掌握规律性的知识,促进智能的发展。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在这个过程中,“表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儿童好奇、爱动,凡事都想动手试一试的心理特征,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动手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做一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但有了更多的直观形象思维的机会,而且可以分别接受由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器官传来的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教师只要略加启发引导,就能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飞跃,达到抽象思维的程度。

二、实际操作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能吸引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在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要让实际事物教会儿童思考,这是使所有正常儿童都变得聪明、机敏、勤学、好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但是应当看到,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低年级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因此,许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感到枯燥乏味。而解决好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适当增加演示操作的教学内容。如教学厘米、毫米的知识。教师可这样设问:“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带在自己身上?”这样一问,学生兴趣盎然,都忙着在自己身上比量。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量一量自己中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这样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使教学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实际操作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概念

儿童接受概念要经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在数学概念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给学生提供感知和形成表象,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找出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概念。例如:建立“比少”的概念,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

1.教师在讲桌上摆两摞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小木块,第一摞10块,第二摞矮于第一摞,但由于第二摞用纸封着,看不出有几块。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推算出这一摞有几块正方体小木块。

2.根据教师的口述摆小棒,先让学生在桌子上摆10根小棒,这些为第一行。然后让学生摆第二行小棒,使第二行比第一行少3根,并说出自己摆的过程。

学生对第一个演示题进行操作时,他们首先在第二摞上面摆上3块小木块,使两摞木块同样多,又把新摆的3块拿掉,然后得出了结论:纸里包的是7块小木块。学生对第二个演示题进行操作时,他们首先在桌子上依次摆10根小棒,然后在第一行下面也摆10根小棒,使第二行的10根与第一行的10根一一对应,最后他们又从第二行的后面取走3根小棒,从而得出结论:第二行有7根小棒。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比少”的概念,这就为进一步教学“比少”应用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实际操作有利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体”的概念,因此,他们脑中的空间观念较差。在讲课之前,可先指导学生用硬纸做带盖的长方体模型,与此同时,教师也做,并做一个有一组相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就给学生提供了长方体的点、线、面的感性材料,使学生不但知道了长方体有几个面、多少条棱和几个顶点,而且对长方体棱与面的特征也有了初步认识。这样做看来是花费了一些时间,但课堂上就不用花很多时间讲解了,只要让学生对照自己做的长方体模型,通过自学就能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这样在学生脑海里建立起来的长方体概念是明确、具体、深刻的。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际操作木块小棒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一起数小棒
巧移小棒
小鸭数正方体木块
职业学校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探究
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项目后评价的模型构建与实际操作
语文生本课堂中字词教学的实践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