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与教学设计

2017-09-08 12:29白浪
文理导航 2017年26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白浪

【摘 要】文章针对初中物理课堂实践中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与教学设计问题进行分析,概述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三大基本原则,对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优势进行简要分析,重点结合初中物理“静摩擦力”知识点,对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与教学设计策略进行总结,值得关注。

【關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模式

探究性学习模式是指在学科教学实践中以某知识为切入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交流等一系列过程探究知识,获得知识,激发兴趣,掌握方法的学习模式。将探究性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能够帮助物理教学摆脱以往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自主性、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对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习质量有重要意义。

1.探究性学习模式基本原则

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时,教学系统的构建与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第一是系统性原则。即探究性学习模式必须对教师、学生、学习媒介、以及学习材料等相关因素进行统筹安排,着眼于整体教学系统,共同为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服务;第二是主体性原则。即探究性学习模式应当关注对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升;第三是问题性原则。即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必须与问题情境积极融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相互质疑的良好环境,以问题为切入点,围绕问题展开探究,从而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并解决问题。

2.探究性学习模式实践分析

以初中物理“静摩擦力”知识点为例,针对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与教学设计要点进行总结,具体步骤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探究点。探究重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了解静摩擦力的产生原因;第二,了解静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静摩擦力作用方向。

(2)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探究性学习,以探究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静摩擦力规律,掌握最大静摩擦力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了解静摩擦力的产生原因以及形成静摩擦力的具体条件,进而掌握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对静摩擦力作用方向与大小的判定方法。

(3)把握重点难点。本知识点教学实践中的重点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是把握静摩擦力的形成条件,第二是科学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特点以及作用力方向。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在于:第一,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静摩擦力具有范围性以及变化性的特点,第二,充分理解静摩擦力相对运动趋势这一规律。

(4)教学过程。为达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静摩擦力这一知识点的相关重点,克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难点,教学设计以及关键过程概括如下:

①第一步,创设探究教学情景,导入新课。首先,教师可以请一名学生做如下实验:将两本课本书页依次交叠在一起,压一下书后提起其中任意一本书,学生会惊奇的发现,提起其中一本书后,另一本书并没有掉下。互相拉扯两本书书背也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在以上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实验现象,并对这一现象会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教师此时可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刚刚的实验中,两本书无法直接拉动也无法掉落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们纷纷进行议论,一些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作答,一些学生开始在书本中寻找答案。学生A回答到“是两本书相互加紧了”,学生B则回答到“两本书相互挤压并产生了较大的压力”。教师进一步提问“实验中所产生的力的方向与压力的方向是相同的吗?”学生经过思考回答“不一致,实验中的力是沿水平方向的作用力,而压力的方向则与接触面垂直”。以此种方式,教师可导入“静摩擦力”这一知识点。在上述过程中,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想如何做这一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以适应新课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素质培养的要求。

②第二步,实验探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如下实验,以深入探究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提供实验装置:方木块、泡沫塑料、直木板、测力计等。实验过程为:将方木块放在贴有泡沫塑料的直木板上,可见在木板自重压力下泡沫塑料产生形变,这一过程提示方木块与泡沫塑料发生了压力。然后将方木块与测力计连接,拉动测力计并观察刻度筒在拉伸至某一读数过程中放木块与泡沫塑料的关系,学生们观察发现在某一读数区间内,方木块与泡沫塑料保持相对静止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与探究,让学生对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进行总结,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两个保持相对静止状态的物体直接接触并且在接触面上存在压力作用;第二,两个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在以上以实验为主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而并非直接给出学生知识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适时介入学生的探究过程中,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③第三步,总结深化。根据对实验过程的观察与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分组探讨并总结与静摩擦力相关知识点,即静摩擦力大小伴随拉力增大而增大,但物体所受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若拉力高于该最大值,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静摩擦力不存在。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学生生活所见,让学生例举生活中改变摩擦力的方法与例子,让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静摩擦力这一知识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

3.结束语

初中物理对于学生而言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科相关知识点复杂系统,对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望能够促进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侯丹,尹航宇.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活动类型及思路[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7):111-1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