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于“离子反应”核心概念的认识思路及启示

2017-09-08 00:07马玉琴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9期
关键词:离子反应电离电解质

马玉琴

摘 要:以核心概念“离子反应”为例,分别从知识本体、学科观念、课程标准、教材四个视角对其进行了认识和分析,得到了从知识本体到三重表征、从学科本体到学科观念、从课程本体到目标设定、从教材本体到教学设计的四点相应启示。

关键词:认识思路离子反应知识本体学科观念课程标准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对于化学学科来讲,由“科学素养”到此次“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变,可见此次的课程改革已经由之前的强调科学的共通一般素养到如今的强调“走入化学学科内”所具有的独特价值的核心素养。这种转变,无疑对于教师的化学学科理解能力、核心概念深入认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教师不仅仅需要对化学知识本体的深度、相互之间的联系有较好的把握,更需要对核心概念有明确清晰的认识角度、思路和一般方法,这对于之后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实施都具有关键性的指导意义。

“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教学中核心概念。作为微观粒子的离子看不见、摸不着,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是学生了解和认识微观世界的一个窗口,同时也是学生深入理解水溶液中微观粒子相互作用、发生反应的基础。

一、“离子反应”核心概念的认识视角

1.“离子反应”知识本体视角

离子反应核心概念主要有两个部分内容,一是电解质、电离,二是离子反应。在本质上,电解质概念对化合物的分类在原来酸碱盐基础上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电离的理解真正地解决了离子从哪里来的问题;离子反应的实质是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离子数目的减少,同时也为化学反应的分类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核心概念“离子反应”的学习,能够认识到物质、化学反应新的分类方式,是从原来的宏观到更加本质的微观认识,从原来定性的认识溶液中的微粒及反应到定量认识微粒种类、数量、电荷之间的关系。

“离子反应”内容根据对水溶液的认识角度不同,包含一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行为和两种及以上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行为两大部分。一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行为具体包含电解质概念、电解质的电离、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电离知识的应用等内容;两种及以上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行为包含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的实质、离子反应的条件、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知识的应用等内容。

2.“离子反应”学科观念视角

“学科观念”是对学科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的本原和本体的见解或意识,具有超越课堂时空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微粒观”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核心观念,学生在初中已经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初步了解到水溶液中存在离子,但对于离子的来源、数目等缺少准确的认识,学习电离、离子反应可以使学生对于水溶液中的微粒、反应有更加全面地认识,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微粒观”。可以看出,以“离子反应”为核心概念的对于其本质的理解对于学生发展物质的微粒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进一步深入发展微粒观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3.“离子反应”课程标准视角

课程标准是由国家的公认机构制定并由国家标准权威管理部门批准或核定的文件,是课程开发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管理的准绳。

“离子反应”的内容,是学生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的全新的分类视角和认识视角,对于化合物由最初的从氧化物、酸、碱、盐的宏观视角进入到本质的微观电离视角,对于化学反应由最初的以反应物生成物组成区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到进入水溶液中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以判断离子反应。我们可以看出,从初中到高中的相关内容采用逐渐深入的方式、认识螺旋上升,对于课程标准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准确地认识学生在每个阶段对于“离子反应”相关内容的认识水平,为教学设计提供有力的依据。

4.“离子反应”教材视角

我国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主要有三个版本,分别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三个版本的教材对于“离子反应”相关内容的编排顺序各有特点,在内容方面,三个版本的教材都有通过物质的导电性引出电解质的概念,介绍电离,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电离角度重新定义酸、碱、盐。不同的是,鲁科版教材更加注重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微观解释,通过对比实验加以解析,而非简单给出电离概念。同时鲁科版在栏目中给出了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而其他两个版本是在后面进一步学习时给出,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材位置中,鲁科版和人教版是在学习完物质的分类之后,给出电解质这个全新认识物质的概念,而苏教版是将这部分内容整合在物质的分散系这一部分内容中。

对于离子反应部分,三个版本的教材都注重由实验现象出发,深入到微观解释,最后通过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进行符号表征。对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这一难点,人教版、苏教版都强调通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溶于水易电离物质拆分、删除不参加反应离子、检查原子电荷守恒的一般步骤的总结,而鲁科版在介绍了一般步骤基础上,给出另一种更注重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形式,微粒间相互作用的方法,使学生更加注重认识电解质电离、离子反应的本质,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

二、对于“离子反应”核心概念认识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离子反应”核心概念不同视角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梳理出对于核心概念认识的一般思路。

1.从知识本体到三重表征

对于“离子反应”核心概念的学习,隐含着化学学科“宏观-微观-符号”的三重表征认识逻辑。宏观-微观-符号三水平相结合的化学学习可以更好地统领化学知识的学习, 把孤立的碎片化的知识整合成相关联有逻辑的网络中, 从而更加深入全面地学习化学。

2.从学科本体到学科观念

学科观念不可能通过大量的知识的记忆和堆砌而自动获得,首先需要教师通过对于学科本体的思考和深入挖掘,逐渐形成科学的学科观念。这样才能通过设计切实的教学活动,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探究实践,在不断地理解和实践中深入体会到学科的观念,进而更加整体全面地认识化学。

3.从课程本体到目标设定

教学目标无疑是所有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策略选择的根本和归宿,而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起着最直接和根本的作用。充分了解和掌握每个阶段、时期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水平和标准,结合学校、学生的實际情况,才能设定出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发展的教学目标。同时对于核心概念的整体认识和目标设定,可以更好地开展整体连续的教学活动。

4.从教材本体到教学设计

教材是知识本体、学科观念、课程标准三者相互融合并最终落实的主要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参考标准之一。随着教师对于教材观念的转变,教材在传统教学中的绝对权威地位已经发生动摇,对于教材背后的知识本体、学科观念、课程标准的理解才是教学设计所要呈现的根本内涵。

不同版本的教材中暗含着不同的认识逻辑,同时由于内容的选择、呈现方式、编排顺序的不同,对于教师教学设计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广泛地综合和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素材和教学活动逻辑,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实施教学活动。endprint

猜你喜欢
离子反应电离电解质
电离与离子反应高考探源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水的电离平衡问题解析
如何复习“水的电离”
电解质溶液高考热点直击
高级化学教师话题PCK表征研究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5年高考“离子反应”试题分类例析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
Li2S-P2S5及Li2S-SiS2基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