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仪仗

2017-09-09 00:33周景红蔺芳帅
雷锋 2017年8期
关键词:仪仗队李强大队

周景红 蔺芳帅

一举一动代表祖国尊严,一言一行展示我军形象。三军仪仗队展示的,不仅是威武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更是一个崛起中大国的气质

三军列阵,枪刺如林。

“向右看——敬礼!”一道耀眼的白光划过,立刀、托刀、撇刀,仅仅 8 秒,标准的举刀礼一气呵成。

检阅台前,三军仪仗队执行队长李茂廷气宇轩昂 :“总统阁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

5 米开外,笑容绽开在赤道几内亚副总统曼格脸上。

这是2017 年 7 月 13 日 11 时的一幕。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正在执行成立 65 年以来的第 4284 次仪仗司礼任务。该队先后参加迎接来访外国元首和政要、国内外阅兵等任务,次次精彩圆满。

有一种信仰叫为国增光

6 月 16 日下午,三军仪仗队训练场气氛紧张,由大队领导带领的考核组,正从近千名队员中逐一选拔担负下一场任务的 151 名队员。参选队员中,下士颜奥坤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苦练擎旗动作 ;女仪仗队员赵阳前一天晚上给自己开了两个多小时“小灶” ……

仪仗大队被中央军委授予“军旅标兵”荣誉称号,队员的任务经验和能力素养堪称一流,一次普通的考前选拔为何如此认真?营区内,巨幅标语作出无声的回答 :仪仗重于生命,事业高于青春。仪仗大队政委张兆宏解释 :“仪仗大队是祖国窗口、三军形象,每名队员从入伍踏进营区,就在心中埋下为国家争光、为军队添彩的种子,这颗种子在不断历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历练之艰辛令人难以想象。在仪仗大队,普通队员每年最少穿破 7双马靴,服役 5年踢出正步的平均距离,相当于走了一个二万五千里长征。人正常的眨眼频率是 5 至 10 秒 1 次,仪仗兵却要保持40秒眼睛不眨,确保面对外宾时神采奕奕……

普通队员尚且如此,陪同首脑、外宾检阅仪仗队的执行队长的训练更加严苛。现任大队副政委的李强有着 15年执行队长经历,每次执行任务,他都要完成 48个指挥动作、下达 35个指挥口令,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烂熟于心。能够胜任职务,源自他内心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他的每个笔记本上都会写下这句话 :“只有坚守自己的信仰,才能看到人生中最美的风景。”

“走向检阅场,我们是国家和人民的‘中国名片’,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祖国和人民的形象,为祖国增光就是我们的义务!”队员张劲翮的感慨道出了仪仗官兵共同的心声。

有一种追求叫练到极致

2010年9月,三军仪仗队应邀参加墨西哥独立 200 周年阅兵庆典。首次出国执行任务,就有外军仪仗队前来“取经”。时任我方执行队长的张洪杰微笑着走上前,拔刀、立刀、托刀、撇刀、举刀、刀入鞘……8秒内连续完成 7个动作,一套刚劲自如的军刀礼完美展现,外国同行被深深折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完美的表现源自追求极致的训练。仪仗大队的执行队长为练就刀身准确入鞘的绝活儿,常年刀不离手,每天挥刀 1800余次。他们白天蒙住眼,晚上关着灯,一遍遍地练习体会,握着刀鞘的左手常常旧疤连新伤,直到实现人与刀的完美结合。

当好标兵,练到极致。每名队员付出的辛苦都无可比拟,练军姿,为了保证直挺,他们或是腰别支架,或是贴着墙根,一站就是6个小时以上 ;练正步,为了达到踢腿成风、落地砸坑的效果,他们绑着4公斤重的沙袋,一踢就是成百上千次……

2014年 5月 12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在欢迎土库曼斯坦总统库尔班古力·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来访的仪式上,来自三军仪仗队的 13名女队员精彩亮相,惊艳全场。迄今为止,她们已经圆满完成“9·3”阅兵、莫斯科国际军乐节、纪念香港回归 20周年军乐汇演等在内的

数10次重大任务。女兵中队中队长程诚告诉笔者,日常训练中,女队员提出“追求极致、超越男兵”的口号,男队员怎么练,女队员便加码加量。托枪一托至少 3个小时,正步、军姿一练就是半天 ;每次执行任务前,要通过考核选拔才有机会上场。只有动作最标准、心理素質最好的女队员,才能进入编队、参加合练。

一次次追求极致的挑战,不断提升着一个个动作的质量。正是经过千锤百炼,才使仪仗兵成为时代的“超人”,成为展示国家和军队形象的“天之骄子”。

有一种修养叫尊礼尚仪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那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2015年 4月 29日,莫斯科紅场阅兵前的一次夜间彩排,我三军仪仗兵在行进中高唱“二战”时苏联经典歌曲《喀秋莎》,赢得了现场一片喝彩声。

“每次出国执行任务,我们都注重与各国官兵友好互动,以此表达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良好意愿。”大队政委张兆宏介绍说,但凡出国执行任务,仪仗大队都要重点学习所到国家的地域文化、生活习惯以及礼仪禁忌,学习掌握当地的日常用语和沟通方式。

2013 年 9 月,仪仗队员第二次赴墨西哥参加阅兵。墨方庆典总指挥巴尔加斯将军对李本涛大队长说 :“中国仪仗队,就像我们墨西哥神圣的玉米!”这个令常人摸不着头脑的比喻,却让李本涛非常感动,立即表达了谢意。原来,出国之前,李本涛学习了解墨西哥文化得知,玉米是墨西哥古老文化的根基和象征,包含着坚韧、挺拔等优秀品质。墨西哥人对玉米的感情,几乎达到了崇拜的地步。

巴尔加斯的话,无疑是对中国仪仗队至高的褒奖。

对中国军人褒奖,与中国军人亲近,在尊礼尚仪过程中,中外军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就在第二次赴墨阅兵期间,墨西哥城下起了雨,参阅军人转移至室内训练,中俄仪仗兵交替混合编组训练。李本涛和俄罗斯仪仗队队长交替下达动作口令。虽然动作有区别,但大家结对互练,情感友谊交融,训练热情高涨。在两种语言口令的指挥下,这支混合方队的队员们,踢起正步来竟很整齐。

“庆典时,我们合成一个方队就好了。”训练结束,俄罗斯队长对李本涛说。随后,他赠送给李本涛一幅俄罗斯油画,李本涛回赠给他一把中国指挥刀模型。

有一种情怀叫大爱担当

“有国才有家,大忠即大孝!”写下这句话的是 90 后战士崔航腾。

前年3月,崔航騰入选赴莫斯科参加红场阅兵的人员名单。然而,在离出国执行任务只有十几天时,母亲打来电话告知,医生刚刚下了父亲癌细胞扩散的病危通知书。

特事特办,仪仗大队领导立马为崔航腾批假,送其回家。崔航腾风尘仆仆地赶到病房的第二天,父亲便撒手而去,弥留之际不忘叮嘱儿子 :“在部隊好好干,当个好兵……”

第三天,崔航腾还没流够悲伤的眼泪,就匆匆赶回部队,随即飞往俄罗斯参加阅兵。当他紧握钢枪走过红场时,更加懂得了国与家、忠与孝的重量,懂得了军人的情怀与担当。

训练场上、阅兵场上,仪仗兵为国家仪仗司礼事业作出贡献时,展现着铁骨铮铮的一面;生活中,他们却也有柔情满满的一面。

“今年送的足浴器,去年送的手镯,前年送的围巾……”这样的“小幸福”,仪仗队副政委李强的母亲记得一清二楚。

对忙碌的李强来说,亏欠家人的实在太多,所以要格外用心回报。

那年,李强的母亲 60岁生日,李强因为有任务没能回去,他让姐姐给母亲订了一束鲜花,并亲自写上生日贺词 :“祝福亲爱的妈妈永远年轻,永远快乐!”捧着鲜花,李强的母亲泪流满面。

李强与妻子陈京京结婚 4年,却没能抽出时间回老家办一场正式的婚礼。为弥补妻子的这个遗憾,心细如发、柔情似水的李强没少花心思。妻子爱吃鱼香肉丝,李强专门跟炊事班长学艺,亲手做给妻子吃……采访中,说起家事,李强满怀愧疚,谈起任务,他却兴致高昂 :“只有把国家装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才能培养出恢宏大气的家国情怀。”

有情有爱的三军仪仗队员身上的故事不胜枚举,一串串平平凡凡的故事,如同崇山峻岭上的一束束小花,让人仰慕着巍峨的雄姿,也感受着温馨的芬芳……

猜你喜欢
仪仗队李强大队
南非的仪仗队
图片背后的故事
A Commentary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ho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驱猴大队
又晕一个
大队委员也有烦恼
这个土地政策不容更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