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寻根文学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关系比较研究

2017-09-09 15:04高岩
现代交际 2017年17期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

高岩

摘要:“寻根文学”被称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里程碑,它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问题一直受到比较文学研究者的关注,研究两种文学流派的作品也不断出现。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寻根文学”丰富了中国的文学艺术,引起了学术界的共鸣。“土著文学”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土著文学”作品中的土著文化因素对“魔幻现实主义”具有重要的影响。“土著文学”和“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都可以被称为拉美的“寻根文学”。本文系统地研究中国“寻根文学”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通过分析“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寻根文学”的影響来梳理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经验教训,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寻根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 关系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7-0003-02

一、“魔幻现实主义”的源起

“魔幻现实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拉丁美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派别。最早表现为对美洲印第安人和黑人神话传说的叙述和描写。它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倾向,主要出现在小说和影视艺术领域。拉美的土著印第安人盛行对神灵的膜拜,他们经常用神话知识和传说来认识客观世界。因此,大多数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都有神灵、巫术和传奇人物等超自然的现象,这种描写在令人毛骨悚然的同时,却表现出一种真实的生命力。[1]这与印第安的“土著文学”中的神话传说和传统文化中的诡异和怪诞现象具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印第安的“土著文学”对拉美的现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土著文学”始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的欧洲,当它被引进到拉丁美州以后,便成为促使拉美各国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寻根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拉美作家们在古代的土著文化中寻找自己的创作灵感,他们对于本土的文化传统进行再寻找和再评价,寻根意识的加强形成了拉美民族鲜明的本土特色。“土著文学”中的土著文化因素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是巨大的。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上个世纪40年代后,“魔幻现实主义”演变为对拉美社会的深刻反思,并出现了大批优秀的作品。比如,危地马拉作家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创作的小说《总统先生》,古巴作家卡彭铁尔创作的《这个世界的王国》,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 《百年孤独》等,这些作品通过各种神话原型展现了拉美文化的混杂和社会的畸形。“这种神奇的现象是现实突变的产物,是对现实的特殊表现,是对现实的丰富性进行非凡的和别具匠心的揭示,是对现实状态和规模的夸大。”[2]拉美评论界认为,这些“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成为当代拉美文学的主要潮流。在60年代以后,虽然“魔幻现实主义”由盛转衰,但它的一些创作手法一直被沿用到70年代以后。

二、中国“寻根文学”的产生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寻根文学”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实。上世纪80年代初,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中国的作家们沉痛反思中华民族的历史,他们痛感旧的传统给本民族带来的灾难,渴望用新的现代西方文明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他们开始注重对本土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中国文坛上因此而兴起了“文化寻根”的热潮。“寻根”作家主张立足于本民族的土壤之上,深入挖掘国民素质的劣根之处,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正确把握本民族的理想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并且以现代的文明意识来反观历史现实和传统文化,重建本土文化,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风格和气势的文学作品。“寻根文学”的作品题材具有鲜明的本土化特色,在表现手法上既具有中国的传统特色,又有现代派的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使作品的文化内涵被深入体现和挖掘。由于“寻根”作家自身的独特感受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审美理想不同,使“寻根文学”作品的审美形态也是多种多样化的。[3]这种对传统精神和民族意识进行整理和挖掘的“寻根文学”被视为第二次“小说革命”。“寻根文学”要寻求的是文学的“根”和文化的“根”。许多代表性作家在文学作品中都阐述了对“根”的寻求。韩少功在《文学的根》中明确指出:“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 [4]理论界便将这些作家称为“寻根派”。

三、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寻根文学的关系

(一)对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与阐释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新时期的文坛上的反响比较强烈。“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中国“寻根”小说具有全方位的影响,使中国的小说创作向民族传统文化转移,这个时期的“寻根”作品呈现了一次精神上的传统回归。“寻根”作家重新思考本土文化的价值,在对传统文化的讨论中,一些作家表现出一种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自觉追求,并有意识地倡导“文化寻根”。“寻根”小说通过两种视角来阐释民族传统文化:一是利用现代文明的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客观的写照。在对传统文化的描述上,“寻根文学”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有相似之处。中国的“寻根”作家们对那些民间的、非正统的文化很感兴趣。他们的作品中描述了神秘的自然风俗、人文景象和神话传说。二是利用文化的视角来分析人性,从而挖掘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促进现代文明发展的某些因素。比如阿城的《棋王》就是一种文化视角的体现。作品对中国传统道家文化中的智慧的暗示,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肯定与阐释。

(二)从现代的角度感受传统文明

“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在对民族特征和民族文明进行描述的同时,从现代的角度透视了传统的民族风俗。西方的现代主义思想对拉美作家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在创作中应用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来展现拉美的社会现实生活。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和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构成了“魔幻现实主义”独特的文学形式。“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既体现了传统文明,又渗透了现代感的主张,这对中国的“文化寻根”具有重要的影响。“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经验和观念鼓舞着中国的“寻根”作家。中国的“寻根文学”一开始就把现代意识融入到民族传统文化之中,这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精神的一种延续。比如,中国作家王安忆创作的《小鲍庄》就在体现“文化寻根”意识的同时挖掘了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而张承志的《北方的河》则在对具有原始野性和蛮荒之力的河流描写的同时体现了现代都市人的审美理想。“寻根文学”不但继承了传统文明,也吸收了现代主义甚至是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方式,在展现民族文化心理上为当代文学创造了一个新的天地。endprint

(三)对社会生活中的丑陋因素进行批判

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一是拉丁美洲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人民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导致当时的各种社会弊端和黑暗现实赤裸裸地暴露出来。而“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则适时而鲜明地表现了拉美社会的现实生活,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抨击,使拉美文学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出现了文学的繁荣景象。而中国的“寻根”作家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也不断地反思本民族的历史,他们痛感旧时的黑暗社会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渴望以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传统文明。比如,陈忠实的《白鹿原》中的几场关于性的描写,有时极度丑陋,而关于赤裸裸的物欲描写,在人性的真与假、善与恶、正与邪的对比分析中得到了印证。因此,生存者的精神和肉体的高贵感越自觉,他(她们)的羞涩感就越强烈。[5]

“寻根”作家们运用魔幻和荒诞的创作方法将想象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揭露各种社会弊端,表现当时社会现实中人性的丑陋一面。

(四)用荒诞怪异的写作技巧来表达思想

在“魔幻现实主义”和“寻根文学”作品中,作者都运用了后现代主义的一些写作手法,在现实与虚幻中穿来穿去。如《百年孤独》以外祖母的身份来叙述故事,运用时空交错的方式来进行写作。而中国的“寻根”作家莫言则借鉴了加西亚的写作特色,并结合中国的传统写作方式,以“我”为叙述者来讲述祖父辈三代人的故事,通过亦真亦幻的叙述和历史的虚构,使小说耐人寻味。因此,“寻根”作家的创作手法与“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他们的作品都是通过虚幻怪异的手法来表达思想的。

四、中国“寻根文学”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思想碰撞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新时期中国文坛上引起强烈的反响。“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改变和丰富了中国作家对文学的认识,拓展了他们的创作观念,激起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使得“寻根”小说超越了传统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而兴起。“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特色是将幻想与现实相结合,来反映和评价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比如,《百年孤独》就反映了加西亚的一种“寻根”意识,而其目的则是进行社会的变革。中国“寻根”作家韩少功的小说《爸爸爸》《女女女》等则表现了作家在民族历史文化中不断汲取力量,作品饱含深意,在中国的文坛影响巨大。中国的“寻根”小说明显受到“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以更加理性和开阔的视野来审视和关照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地域风情及民俗习惯。《爸爸爸》中那个人物形象一方面体现了愚昧保守和落后陈腐等旧的传统文化特征,另一方面则蕴含了中华民族的顽强坚韧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特色。而《领袖之死》中描写山村村民悼念领袖的逝世时,披麻戴孝和大声哭丧的情景也是对封建迷信行为的一种描述,但又体现了村民们那种忠诚善良的品质。韩少功等作家对于地域文化和地方风俗的描写以及人神相通、包容天地的境界等都与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另外,拉美的文化杂糅情况也发生在中国,中华民族的男耕女织、儒释道融合以及游牧文化等传统文化结构以及残留的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文化内容,都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息息相通。类似的历史文化背景使中国的“寻根”作家在一开始就对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共鸣。他们找到了一种新的、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进行阐述的方式。

五、结论

文学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现代性”与“传统性”是一个二元对立的矛盾体,但它们各有其自身的价值体现,这一对立矛盾体存在相互补充关系。中国“寻根文学”有自己的辉煌,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也有自身的色彩。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寻根”文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中国“寻根”文学创作中的丰富的创意和阐释,如“感觉魔幻”“宗教魔幻”等富有新意的概念的创造,等等。“寻根文学”和“魔幻现实主义”不仅给人们带来审美的享受,同时也带给人们超越传统的对世界和人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国荣.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精华集成[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3:1273-1274.

[2]阿来霍-卡彭铁尔.《这个世界的王国》序言[M].陈众议译.小说是一种需要.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82.

[3]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80.

[4]韩少功.文学的根[J].作家,1985(4):1-6.

[5]段建军.羞涩遮蔽与阉割——《白鹿原》的文化解读[M].说不尽的《白鹿原》.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233.

责任编辑:杨国栋endprint

猜你喜欢
魔幻现实主义
相信不可能
必然的“疯癫”
《灵魂之湾》的魔幻现实主义解读
比较文学视域下莫言小说独创性探索分析
魔幻现实主义与宫崎骏的动画电影
从《大师与玛格丽特》看俄国文学的魔幻传统
浅论《生死疲劳》对文传统文化的传承
莫言与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技法比较研究
现实与虚幻的逻辑
多重视域下的悲剧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