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探索

2017-09-09 11:34路晓丹
现代交际 2017年17期
关键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工作

路晓丹

摘要: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养老问题更加突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剧增,也向原有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科学化、专业化发展的背景下,养老服务被要求以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来提供。老年人作为社会工作的一大服务群体,在新时代下,对于社会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探索社会工作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介入研究。

关键词:社会工作 城市社区 养老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7-0060-03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们国家面临非常沉重的养老问题。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大养老模式也因人口结构的变化、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人口流动、生活水平的提高等,越来越不能适应现有人们的生活方式。老年人自身身体素质的变化,使老年群体面对物质与精神压力并存的养老问题。这些,都对我国的养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社会工作以其特有的理念、专业的理论、科学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社会工作也在人们的日常视野中频频出现,在老年人这一大服务群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城市社区对养老服务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使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是本文探索所在。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一)老龄化现状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截至2016年的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有2.3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6.7%;65岁以上的人口有1.5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0.8%。预计到2020年时,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2.48亿,我国的老龄化水平为17.17%。這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会有3067万人;预计到2025年时,六十岁以上人口数将达到3亿,我国将发展为超老年型国家。[1]

以人口结构为变量进行分析可发现,我国人口结构出现不平衡现象,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医疗卫生条件的提升,我国人均寿命延长,所以在2010到2050年期间,我国高龄老人的人口数量将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而高龄老人群体中,由于其身体变化等原因,高龄老人中的失能老人达50%以上,我国现阶段的失能老人有625万人,预计到2050年,失能老人人口数将达到1875万人,这期间,失能老人的增幅高达200%。

以老年抚养比这一衡量老龄化社会负担的指标进行分析可见,老年抚养比从2000年到现在稳步增长,预计到2020年老年抚养比上升到16.9%,到2050年将上升到27.9%。[2]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迅速,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数量大,老龄化程度呈现加速发展期。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影响,导致人口结构的不均衡性;经济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改善使我国国民人均寿命延长,我国的老龄化程度会进一步加剧,这也将养老问题再次凸显出来。老年人问题的解决、需求的满足、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关乎老年人个人自身的切身利益,对于我们国家社会来说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老年人群体生活的安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们整个国家的文明发展水平。[3]那么,在老龄化大背景下,社会工作如何发挥其专业优势进行介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协助养老,是社会工作领域应着重思考的问题。

(二)老年群体面对的问题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的最直接的一个问题就是自身机能逐渐下降,身体抵抗力降低,患病率上升,尤其是慢性疾病,在老年人中大量存在,这是人体自身身体发展规律所不可避免的。伴随着身体老年化的不可抗特征,老年人会出现自卑、孤僻、对生活没有信心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远远比没有金钱要存在更大的杀伤力,不容小觑、不可忽视。

另外,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周岁,女性50周岁。国际上将老年人定为60岁以上,所以,人到了老年阶段之后,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收入来源的。如果有养老保险,那么老年生活还有点保障,但是,如果对于农村这样没有收入来源的老年人来说,面对日常生活费用、医疗费用等,他们的经济压力要大得多。对于在城市生活的老年人来说,由于退休同样面对无经济条件下降的压力。

这两点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另外,当前独生子女养老负担加重,结婚后面对着2:4(两个年轻夫妻需要照顾四位老人)的养老压力,再加上将来育有自己的下一代,压力甚大。再对比人口老年抚养比,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早已不是一个家庭的问题。如何让忙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年人愉快地享受老年生活,过一个有保障、有质量的老年生活是我们国家亟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优越性

一方面,根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白皮书》我们可以看到: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22亿,占总人口数量的16.1%。老年人口数量已经接近印尼全国总人口的数量。目前,我国的空巢老人和独居老年人人口数已经接近1亿人,占比较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亟待社会养老补位。为了应对我国人口老年化现状,我们国家确立了“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养老发展思路。[4]许多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为了提升整体的养老服务水平,将专业社会工作引入到养老事业建设体系中来。这一举措对于协调老年人、家庭、社区、养老机构之间的关系,满足多样专业的养老服务需求,整合社会现有资源,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专业的理论支撑

社会工作专业以“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为支撑,以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的丰富的专业理论为指导,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库利的镜中我理论等18个常用理论为社会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开展老年人的养老服务,相对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更具专业化水平,可以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科学的服务。endprint

(二)科学的技巧方法

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个案、小组、社区,不同的规模,不同的技巧,可以根据不同的人员进行选择,以提供更专业、更合理的针对性服务,满足相应人员的需要。城市社区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开展,可以充分地运用不同的专业方法,针对不同种类型开展服务。其技巧手段多样、形式新颖灵活,能够满足多种人群的需求,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增添新的活力。

(三)专业的人才队伍

社会工作者是经过专业学习、通过全国社会工作专业考试获得社会工作者专业资格证书的专业人才。他们有着自己的专业理论、专业方法,是成系统的专业人才。社会工作有自己的事业机构,有政府的有力支撑,以社区为依托,面向大众开展服务。社会工作的开展是在专业团队督导下进行的,每一位社工都有督导单位,工作合格与否是有质量保证的。社工也是在不断的督导中进行自我提升锻炼的。

城市社区的养老,一般在硬件设施上相较于农村社区是优越的。这给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物质层面上的一个可行性保证。社会工作者可以凭借自身专业的助人理论、科学的工作方法、灵活的工作技巧来为老年服务对象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这有助于老年人适应现有的老年生活,并且可以利用社区、社会资源,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更科学、更合理的养老服务,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改善老年人的老年生活。

三、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可行性方法

在老龄化大背景下,老年社会工作的开展非常具有时代意义和价值,当然,老年人口数量的巨大,也为老年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挑战。对于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这一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优势视角、系统理论等专业理论来开展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以帮助老年人解决问题,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養老质量。本文将从实务部分入手,以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个案、小组、社区三方面来谈一谈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

(一)巧妙运用个案,在心理上给予老年人养老支持

个案工作的开展,可以解决一些老年人不易于在群体中表达自我的问题。让服务对象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接受服务,使其感到舒适、自在,将自己的心里话真实地表达出来,以便于社工可以准确地把握服务对象的“症结所在”,从而“对症下药”。个案工作介入的优点是可以专门专事专人专业对待,让老年人从心理上重新认识自我,打开心扉,发现自身的优势,丰富自己的内心,充裕自己的日常生活。老年人由于自身身体素质的变化、生活习惯的养成,往往与年轻人之间存在差距,产生冲突,这会使老年人产生自卑、孤僻、孤单等的心理问题。社会工作可以利用个案工作方法帮助老年人缓解这些问题,尤其是在心理上给予老年以支持,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把一些影响其老年生活的心理问题铲除,使其老有所乐,笑对生活。

(二)灵活利用小组,充分调动老年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小组工作可以很好地去多方调动老年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小组成员、社工的共同帮助下,让老年人多多参与小组活动,这是在潜移默化中解决老年人孤独、精神性缺失等问题。老年人由于身边缺少陪伴,很容易有社会缺失感。所以,小组活动可以让组内成员之间相互帮扶,社工可以通过兴趣小组,将有共同兴趣的人们聚集起来,把老年人的闲置时间利用起来,大家相互交流,去做一些喜欢做的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年人的孤独无事感;可以以社会适应为主题,帮助老年人,尤其是刚退休的老年人适应退休生活,增强小组归属感,提升日常生活质量。小组是一个很具灵活性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其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内容主题,开设各色各样的形式活动,这对于养老服务来说,可以提供极具吸引力的特色新颖的服务,给养老事业以新的思考。

(三)综合社区活动,建构“亲和性”老年人社区文化

小家是家,大家也是家。社区活动的开展,可以让老年人直接参与,通过“百家宴”“邻里一家亲”“平安社区”等主题开办社区活动,增强其社区归属感,为建设和谐社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处于退休阶段、颐养天年的老年人,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而且他们大多会留心身边的事情、喜欢帮助别人,社区活动可以针对老年人这些特点,将老年人组织起来,充分调动利用各种社区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更温暖的服务,促进老年人在社区生活、家庭生活中重塑自我,调动老年人积极性,让其参与到社区中的公共事务中来,无论是从物质还是精神层面,共同建构“亲和性”老年人社区文化。让老年人在和谐的社区氛围里获得更温馨的养老感受。

当然,与老年人养老相关的问题的解决,是需要社会工作者、老年人亲属、社区、政府来共同努力、协助解决的。社工不仅要开展直接有利于解决老年人问题的老年社会工作,还要去充分链接各种资源,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心、成就感,召集志愿者,帮助老年人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多给予老年人以关爱,多给予老年人以陪伴,让老年人可以快乐生活,安享晚年。

四、对策性建议

老龄化的加剧,向我们的国家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政府要高度重视老年人口问题,健全相关政策、完善福利设施,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老年人所在社区,要细致地了解每一位老年人的家庭情况,形成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相互照应,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适宜的养老环境。在解决老年群体问题、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上,要把握好物质需求与精神的需求的平衡,不要忽视老年人精神层面的需求。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要以专业理论知识为支撑,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利用社工的专业优势,链接可用资源,构建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尽己所能去帮助好、服务好每一位老年服务对象。

(一)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在自我认知上要明确“助人自助”的理念宗旨,处理好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尤其是案主自决、保密原则。要对自身的专业认可,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去锻炼自己。另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投入力度,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支持,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大力宣传社会工作专业的优势,让社会认识到社会工作,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巩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使社会工作者可以踏实放心地开展工作。endprint

(二)抓好定位,准确评估,切实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最基础的就是根据服务对象的问题,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所以,社会工作者要定好位,对服务对象的问题进行准确的评估,只有在此基础之上,社会工作者才能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方案,所开展的服务也才能够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5]在活动开展前期,社会工作者要走访入户,切实了解每一位服务对象的需求;活动开展中,要依据现实情况,适时改变服务计划,随机应变;活动结束后,要进行总结、跟进反思和回访。只有“与时俱进,与事俱进”,才能开展切实有效的服务。老年人服务群体,对于社会工作者有着更高的服务要求,社工要有耐心,准确地听懂、明白老年人的问题,评估老年人的需求,才能够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工作,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三)合理利用,整合调动社会资源

社会工作一大专业优势就是可以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对于老年人养老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自身专业优势,链接老年人的家庭、子女、鄰居、所在社区,甚至是社会组织、志愿者、政府等正式与非正式群体,协力帮助老年人,营造良好的养老服务环境,提供专业的服务内容,把一些惠民、利民的政策,社会上有用的组织资源,整理分享给老年人群体,在三社联动的基础上,形成“借力、放力、协力”的三力组合,为老年人养老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支持。

(四)政府、社区、家庭联动作支撑

社会工作者自己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社会系统这个大家庭里的力量是无穷的。养老问题的改善,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是需要社工与政府、社区、家庭联手创造的。作为社会工作开展的支撑,政府、社区、家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强有力的制度、政策;社区,和谐宜居的生活氛围;家庭,相亲相爱的亲人关系。这三者与老年人的养老是密不可分的。社工做得再好,没有了他们三者的支撑也是无力的,相反,他们三个的稳定是为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了地基的作用。所以,社会工作要联手政府、社区和家庭,共同为老年人的养老保驾护航,让老年人有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

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我们国家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最主要的社会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所以,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与完善,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使我们的养老更具保障。社会工作作为在我国起步不久的新鲜事物,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国外及发达地区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有着切实可行与特有的优越性。在中国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社会工作在养老方面的发展让人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汇总数据[OL].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

[2]姜春丽.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与“十三五”时期应对战略与措施[J].全球化,2016.

[3]中国养老产业白皮书[N].中国经营报,2016.

[4]周磊.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问题研究——基于江西省的分析[D].南昌大学,2014.

[5]高莹.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C市H社区为例[D].吉林大学,2012.

责任编辑:孙 瑶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工作
关于宁夏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调查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烟台市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