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程与教学论实现本土化的策略

2017-09-09 06:43尹玮
现代交际 2017年17期
关键词:本土化策略

尹玮

摘要:所谓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是指外来课程和教学思想体系实现中国化,也就是中国传统课程和教学论的现代适切性改造和转化。所以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对于我国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课程与教学论实现本土化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课程与教学论 本土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7-0163-01

一、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本土化

本土化是让外来事物能够适应本土的实际情形,进而融入本土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课程与教学论实现本土化和本土课程与教学论是两种概念。对我国而言,本土课程与教学论是指我国的课程与教学论,即传统课程与教学论和现代课程与教学论两个构成部分。

从历史来看,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过程可看作两个发展阶段。在20世纪初期至改革开放主要表现为翻译外国课程与教学论相关著作。这一时期国外相关理论著作的引入对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具有重要影响,外来思想直接冲击了我国本土的课程与教学论体系框架。在这种理论碰撞之下,我国近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得到了更大的空间。第二个阶段就是通过课程与教学改革试验进行,这一阶段开始在实践当中进行探讨研究课程与教学论问题,将之前理论探讨研究的成果投入到教学实践当中进行探索。总的来看,20世纪初至改革开放以及21世纪的教育改革探索,都对基础教育课程和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是宝贵且具有重大价值的探索,是课程与教学实现本土化的重要历史过程。

二、实现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的策略

(一)注重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继承与创新

要实现传统的课程与教学论思想的创新和发展,就必须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搭建好桥梁。不能对传统课程与教学论思想体系进行盲目否定,传统教程与教学论思想体系更加贴近本土,并经过了长时间的检验和实践,证明其强大的生命力,所以传统课程与教学论思想体系当中具有生命力和精华部分,可以纳入到现代课程与教学论论思想体系当中。对传统课程与教学论的精华进行继承并发展,推进现代课程与教学论思想体系,实现传统向现代的转化。

在转化过程当中出现了思想继承和创新这一问题。继承是对传统课程与教学论的精华进行选择吸收加工利用。让传统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成为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组成部分,这将利于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的实现,因为传统课程与教学论所体现的本土特色正是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不足之处。不过继承一定要注重选择和加工,不能盲目照搬使用,要以现代课程教学论的发展和要求对传统课程与教学论进行科学审视,对传统课程与教学论加入新时代的内涵,实现创造性处理。另外,还要在传统课程与教学论的角度对现代课程与教学的发展进行思想和观察,从而为现代课程与教学论探寻文化根基,增强课程与教学论的本土化,消除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缺点。创新是要推动课程与教学论前进,建立一个具有我国特色和文化内涵并适用于我国的,具有现代化的本土现代课程与教学论。通过继承发展来超越传统甚至是超越现代,创造一个具有未来性的教育思想体系。

(二)通过借鉴实现课程与教学论思想的创造性转化

借鉴一层含义指要借鉴先进国家在教育改革过程当中的优越理念和成功方式,另一层含义是说要借鉴先进国家当前所运行的课程与教学论当中的合理成分。这两种借鉴最终都会帮助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更好地发展,并能够在提出改革方案时获得更多的参考和帮助。之所以说是借鉴,是因为当前各个国家所运用的课程与教学理论发展和实践都是根据自身国情、社会、文化进行设立,并且相互影响。再优越的教育体系也要考虑到是否能够适应本土的实际情况,但反过来看,与国际先进教育体系脱轨又会使本土化教育失去交流发展的空间。所以创造性转化的目的,是要对引入的先进思想体系进行再加工和改造,进而变成本土的教育体系。

(三)实践课程与教学实验

课程与教学论实现本土化需要从实践出发还是从理论出发,这是应该正视的问题。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并具备深厚的文化根基。本民族的课程与教学论思想体系在实际教育当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对当前课程与教学论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实践是理论生成和发展的土壤,而理论则是实践之后产生的智慧果实。没有长时间的科学实践,课程与教学论是难以在我国实现本土化成果的。

课程与教学实践相当于是课程与教学理论发展的地基,理论大厦是否能够站得住脚,前提是其根基是否稳固,有了牢靠的地基才能建造起高耸、先进的理论大厦。自改革开放以来,稳固在课程与教学论方面有过诸多探索实践,在实践当中注重本土文化,这为我国本土化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后期对于某种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假设提供了正确实践的经验。这些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经历,对于推进本土课程与教学理论发展建设有着强大的动力,必将对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安富海,王鉴.近年来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2016(1):47-54+125.

[2]张传燧.本土课程与教学论:内涵、体系及其特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1):36-40.

[3]张传燧.当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审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2):64-68.

責任编辑:孙 瑶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土化策略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我的手机在哪?
立人教育成就教师的本土化发展
“毒树之果”证据排除规则本土化的必要性分析
泰国神话与印度神话中神祗形象的对比研究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