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杀虫平台防控茶毛虫效果研究

2017-09-09 00:33程繁杨马梦君张敬锋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15期
关键词:卵块寄生蜂杀虫

程繁杨+马梦君+张敬锋

摘要:全能杀虫平台是湖北百米生物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的生物防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平台诱蛾、寄生蜂寄生害虫卵及寄生蜂携带专性昆虫病毒定向感染害虫卵,依据卵面传毒原理实现幼虫染病流行的三位一体技术控制虫害的发生。2015年全能杀虫平台在湖北省咸宁地区茶园进行防治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的示范,开创性地解决了利用生物技术防控茶园茶毛虫的技术难题,示范茶园平台诱蛾效果显著,卵块寄生率高达80.0%,卵粒寄生率达36.0%,病毒流行造成幼虫虫口减退率达58.6%,防控后虫口密度低至50~240头/hm2;示范区茶园茶叶产量相比化防区茶园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全能杀虫平台;生物防控系统;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

中图分类号:S4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5-2870-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5.018

Abstract: Almighty insecticidal platform is a biological control system developed by Hubei Baimi Bio-industrial Co. Ltd, which can achieve oriented infection of pest eggs through the platform trapping moth, pest eggs parasitism and obligate insect virus carrier of parasitic wasp. Based on the virus transmission principle of eggs surface, the platform can realize the larvae infected popular three-in-one technology and control of pest occurrence. In 2015, the demonstration control of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 by almighty insecticidal platform in Hubei Xianning tea garden showed that the platform creatively solve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blem of tea garden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 by biological technology. The moth trapping effect in demonstration tea garden was significant, the egg-masses parasitic rate was as high as 80.0%, the eggs parasitic rate was 36.0%, and the larvae reduction rate caused by virus epidemic was 58.6%. Afte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insect density was as low as 50-240 insects per hectar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a production between the demonstration and chemical control tea garden.

Key words: almighty insecticidal platform; biological control system;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

茶毛蟲(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是茶园中食叶性一类害虫,发生比较普遍。茶毛虫行群集生活,密度大时,常造成茶丛秃顶而导致茶叶减产,茶毛虫幼虫体表密布毒毛,且毒毛会随风飘散,接触皮肤后奇痒难忍,大龄幼虫期常常就是采茶期,严重影响除草、采茶等农事操作。适于药剂防治的低龄幼虫期生活在茶丛中下层,虫体隐蔽,致使防治效果不理想。

全能杀虫平台包括生物杀虫平台和毒·蜂杀虫卡(以下简称“生物导弹”)两个应用产品,一是通过生物杀虫平台配合茶毛虫性诱芯诱集大量雄性成虫,减少雌雄成虫交配机率来降低雌性成虫在寄主作物上的落卵量,达到减少幼虫虫口密度的目的;二是通过生物导弹寄生蜂直接寄生害虫卵来达到消灭害虫卵,从而减少幼虫虫口密度的目的;三是通过寄生蜂携带昆虫病毒,在害虫卵期实现接种病毒,幼虫通过取食等活动相互感染病毒,在害虫种群中诱发病毒流行病,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种群的目的。

全能杀虫平台技术曾成功应用于防控松毛虫、玉米螟等害虫[1,2],应用防控茶园茶毛虫尚属空白,基于茶毛虫自身的群集习性和初孵化幼虫喜食卵壳的习性,加之成熟的茶毛虫信息素可工厂化生产[3-5]、具备茶毛虫专性寄生蜂及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外部条件,湖北百米生物实业有限公司在湖北省咸宁地区开展了200 hm2的绿色防控示范,使用全能杀虫平台技术防控茶毛虫。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生物杀虫平台1 000台,生物导弹18 000枚,每枚生物导弹可释放1 500头有效寄生蜂,携带1亿PIB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试验材料均购自湖北百米生物实业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endprint

试验地选在咸宁市茶毛虫常发茶园,涵盖咸宁市农业科学院茶叶基地及赤壁市新店、砂子岭茶场,面积200 hm2。试验地茶园茶毛虫成虫期投放全能生物杀虫平台,成虫产卵初期投放生物导弹,试验区试验期内不施用农药,在试验区外500 m处,选择另一块与试验区茶叶生长发育及茶毛虫发生情况大致相同的3 335 m2茶园作为对照区,对照区不采用药剂防治。

1.2.1 生物杀虫平台投放方法 选择茶毛虫成虫羽化前期投放全能生物杀虫平台,每0.2 hm2设置1个平台,按棋盘式均匀摆放,每5 d补充1次平台水量,并在水中加放0.3%洗衣粉。

1.2.2 生物导弹投放方法 根据生物杀虫平台监测茶毛虫成虫羽化情况,在成虫产卵初期(即连续2 d诱捕到茶毛虫成虫时)投放生物导弹,每667 m2投放6枚,棋盘式均匀投放,将生物导弹载体卡片挂在茶树下部枝条上,悬挂于茶丛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1.2.3 试验时间 试验选择在第一代茶毛虫成虫高峰期和第二代卵期间开展,即从2015年5月25日至6月20日。

1.2.4 效果调查方法 生物杀虫平台诱蛾量调查:在试验区选取3个调查区域,每区域随机选择5个平台,试验期间每天记录诱蛾量,并清除当天诱捕的茶毛虫成虫。

寄生率调查:生物导弹杀虫卡投放7 d后,从试验区和对照区茶园随机搜寻卵块带回室内培养箱中,温度保持在(28.0±2.0)℃,相对湿度保持(60.0±5.0)%。参照艾洪木等[6]卵期调查的方法,统计卵粒总数、寄生率,茶毛虫幼虫孵化头数及未被寄生率等。

卵粒寄生率=被寄生卵粒/卵粒總数×100%

卵块寄生率=被寄生卵块数/卵块总数×100%

病毒致死率调查:在试验区茶园用红绳标记10处卵块,每3 d观察1次卵块孵化情况,孵化后继续观察记录茶毛虫幼虫存活数量,统计幼虫感染病毒后死亡率。

病毒致死率=病毒致死幼虫数/孵化幼虫总数×100%

茶园虫口密度调查:防效稳定后,在试验区选择3个调查点,对照区茶园选择1个调查点,每调查点累计调查面积2 000 m2,采用平行线取样法,各调查点选取15~20行进行详查,查清各行虫群数,并对发现的虫群进行计数,统计出每平方米虫口数量。

虫口密度(头/m2)=虫群数×各虫群平均虫口数/2 000 m2

2 结果与分析

2.1 平台诱蛾情况

6月4日为诱蛾高峰,即为茶毛虫成虫羽化高峰(图1)。诱蛾高峰期,单个观察点平均达到109头,3个调查点累计诱杀165头。试验期间,3个调查点累计诱杀1 063头(表1)。

2.2 寄生率

2015年5月30日在生态茶园投放生物导弹杀虫卡,投放次日开始出蜂,6月7日自咸宁市农业科学院试验茶园标记的5个茶毛虫卵块带回观察,发现寄生蜂对茶毛虫卵粒平均寄生率为35.3%,而同期从对照区茶园标记的5个茶毛虫卵块卵粒寄生率仅为3.7%,示范区茶园寄生蜂对茶毛虫卵粒寄生率高出对照区茶园31.6%。采集卵块的卵块寄生率均为100%(表2)。

2015年5月30日前在咸宁市农业科学院试验茶园随机标记10处茶毛虫卵块,跟踪记录调查茶毛虫被寄生及卵块孵化情况,发现80.0%的卵块被寄生,但同时也有70.0%的卵块孵化出茶毛虫幼虫,说明绝大部分同一块茶毛虫卵块中卵粒均是部分寄生,使用卵粒寄生率衡量生物导弹防控效果更为妥当,其防效为31.6%(表3)。

2.3 病毒感染致死率

5月30日在咸宁市农业科学院茶园标记10处卵块,实地观察茶毛虫卵块出蜂及茶毛虫幼虫孵化情况。发现5处卵块有茶毛虫幼虫孵化,用红绳标记,14 d后观察记录幼虫死亡率情况。对照区茶园同期标记的卵块孵化出茶毛虫幼虫,观察记录因病毒致死情况(表4)。

试验区由于病毒致死幼虫为58.6%,显著高于对照区幼虫自然死亡率3.0%,由于生物导弹携带病毒感染幼虫致死达到57.3%防效。生物导弹通过寄生蜂、病毒对卵和幼虫的双向控制效果累计达88.9%,防效显著(表4)。

2.4 防控后效果

6月20日在试验区的咸宁市农业科学院茶场、新店茶场、砂子岭茶场及对照区茶园的调查结果显示,试验区和对照区虫群密度差别较小,但每虫群残虫数差别大,试验区同对照区相比,实际防效达93.0%(表5)。

3 讨论

全能生物杀虫平台从诱集成虫、卵寄生到寄生蜂接种病毒,自成一套防控体系。从在咸宁地区茶园应用百米生物产品防控茶毛虫的效果看,完全可以解决茶毛虫防控问题,为加工制作有机茶提供了技术保障。

全能生物杀虫平台应用于防控茶毛虫时,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投放杀虫平台的时机。杀虫平台是用来杀灭雄虫,降低雌虫交配率从而降低雌性成虫的有效产卵量,因此,一定要选择在茶毛虫成虫羽化前投放,最佳时间是成虫羽化前1~3 d进行投放。各地各年份气候条件不同,茶毛虫成虫羽化时间随之不同,投放之前,需要进行实地调查,准确预测成虫羽化时间。

2)投放生物导弹的时机。生物导弹须在成虫产卵始期投放。由于寄生蜂对害虫卵的新鲜度有一定的选择性,害虫卵越新鲜,寄生率越高,因此,投放生物导弹需要在茶毛虫产卵始期进行投放,尽量做到蜂卵在田间吻合。生物导弹投放后,出蜂时间会持续5~7 d,有的地区茶毛虫发生量较大,根据实际情况可调整生物导弹投放量,并进行多次投放。投放的生物导弹卵卡要求在1~2 d内孵化。

3)投放生物导弹的位置。生物导弹在室外主要受到气温和雨水的影响较大,投放的适宜气温是20~35℃,因此,生物导弹要挂在茶园茶丛下阴凉处,避免太阳直射产生高温,另外还可以避免雨水的冲刷。

参考文献:

[1] 彭昌家,白体坤,丁 攀,等.南充市应用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效果和效益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8):146-150.

[2] 薛 敏,翟 鸣.“生物导弹”防治云南松毛虫试验[J].贵州林业科技,2006,34(2):35-37.

[3] 赵丰华,彭 萍,任红楼,等.茶园茶毛虫性信息素应用研究[J].中国茶叶,2011(12):17-18.

[4] 罗宗秀,蔡晓明,边 磊,等.茶树害虫性信息素研究与应用进展[J].茶叶科学,2016,36(3):229-236.

[5] 马爱社,王小丽,孙 琦,等.茶园虫害生态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3):192-193,230.

[6] 艾洪木,赵士熙.茶毛虫的种群生命表[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0,29(3):329-336.endprint

猜你喜欢
卵块寄生蜂杀虫
一种估算草地贪夜蛾卵块中卵粒数量的简易方法
草地贪夜蛾覆毛卵块与绒茧蜂茧块的识别特征
以“肥”杀虫 药肥两用 一举多得
寄生蜂适应性生殖行为策略的研究进展
冬青油对蠕形螨体外杀虫的作用研究
2013 年拉萨市青稞田寄生蜂对蚜虫的寄生率调查
家用卫生杀虫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浅述粉虱类害虫与蚜小蜂科寄生蜂间的作用机理
黄瓜南方根结线虫病的根结大小与线虫各虫态数量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