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视角下威海市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2017-09-10 19:13周金芳
神州·中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旅游+全域旅游旅游

周金芳

摘要:全域旅游突破景区为核心的景点制约,把旅游目的地分散的景点变为城市大景区,丰富了旅游的内涵,打通旅游产业发展瓶颈,为旅游的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旅游+”则是利用互联网、移动电商技术,构建城市旅游产业的新产业经济融合模式,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探讨推进“旅游+渔业”、“旅游+住宿”、“旅游+现代农业”的模式,进行威海市的交通系统、景观系统、住宿系统、乐购系统、美食系统和智慧平台构建。

关键词:“旅游+ ”;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产业成为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动力,成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核心产业。在 “旅游+”融合模式下,旅游目的地将成为一个开放空间,成为居民与游客共享的空间,区别于传统的观念看待现代化旅游产业发展。增加旅游市场有效供给,构建多方位的旅游产品体系,实现旅游产业市场供求的积极平衡。威海市旅游产业的“旅游+”融合模式,使旅游产业实现从小格局向大格局转变,产生经济产值和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威海市“旅游+”模式跨界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1、“旅游+”模式促进产业跨界融合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立足威海当地地域特色,充分利用“旅游+”的手段,以“旅游+”推进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包括旅游+研学、旅游+交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新型养老、旅游+健康养生、旅游+购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游的新产品新业态,拓展旅游产品和市场,形成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方向,将有效地激发区域经济活力,提高旅游产业链本地化水平,同时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有关统计显示,旅游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其他行业投资5元;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对經济增长具有乘数效应。2015年威海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3587.92万人次,达到威海本地常住人口数量的12.78倍;实现旅游消费总额455.35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17%,相当于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43%。

2、跨界融合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

威海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威海已发现登记的旅游资源单体总数为1121个,国家公布的74种旅游资源威海几乎都有。威海市利用“旅游+”的融合发展理念,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形成全域旅游产品体系,形成综合新产能。在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之下,通过“旅游+”不断创造价值、放大价值的“+”,不断发生化学反应,“+”出新的价值、新的惊喜,产生“1+1>2”的效果。“旅游+”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发展,实质是通过人来实现“+”,又通过“+”更好地服务人。

二、威海市“旅游+”模式跨界融合主要构思

1、结合实地,设计旅游的整体发展规划

全域旅游的核心不在于空间上的各种“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要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改变以单一旅游形态为主导的旅游产业结构,构建起以旅游为平台的复合型旅游产业结构,推动旅游产业由“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型。“旅游+”成为参与旅游综合发展的重要平台,设计了宁津街道的旅游发展整体规划。

实施提炼主题、融合创新和全域扩展的空间布局战略,以城市休闲度假市场为导向,结合宁津旅游资源分布特征,旅游作为区域产业发展的整体带动点,设计旅游的整体发展规划。

2、深挖“旅游+”内涵,跨界拓展功能区旅游项目

(1)开发“旅游+渔业”开辟休闲渔业海上牧场项目

休闲渔业旅游介于渔业与休闲旅游业之间,兼具两者优点,具有独特魅力。休闲渔业产业发展,对培育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作为渔业转型升级先行区,以亲海为主题,以家庭旅游为主要客源市场,打造亲情亲海的海洋休闲主题旅游线路。通过陆路交通建设和水路旅游线路的打造,实现沿海旅游资源的分段打造、有效整合,逐步形成养殖、捕鱼、海产品深加工、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产业链。

(2)“旅游+住宿”开辟新型民宿居住项目

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海草房的居民可以改善海草房的居住环境,以此作为旅游吸引物,结合周边资源,打造多项服务。海草房成为接待游客的主要的载体和吸引物进行深度的开发。

打破以往的“渔家乐一日游”的形式,开发民宿和民俗体验类的度假产品。充分利用具有百年历史的胶东传统民居海草房开发特色旅游民宿产品;挖掘原汁原味的胶东渔家文化,还原为能够现场参与体验的民俗旅游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旅游商品与纪念品,让游客能够真正“慢下来”,玩得来、住得下、带得走,游客消费结构多元化。

(3)“旅游+现代农业”开辟休闲农业旅游项目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十三五”期间农民收入要保持在年均增长6.5%以上。农业部与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农民收入增长的支持政策体系,体系中最重要的一方面是推进产业化,实现“旅游+农业”模式,包括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产业,延长产业链,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业增值的效益。

改变大众化的乡村旅游农业采摘形式,引入农业科技与休闲理念,结合生态保护观念,提出农产品可追溯理念,打造地理标志产品,满足城市人群渴望回归田园的内心需求,同时具备现代化的生活与服务功能,为城镇居民周末亲子休闲度假提供良好的选择。

三、威海市“旅游+”模式产品体系构建

1、旅游交通系统构建

按照“大交通便捷化,小交通个性化”原则,再全域旅游背景下,宁津小镇作为旅游整体打造,一方面完善前往威海的大交通体系,一方面建设市内的小交通,实行旅游旺季区域内班车制,区域内交通联票,统一服务区域游客出行,开辟骑行区域及服务,提倡“慢节奏”。同时加大区域小交通工具的设计力度,将区域内的特色元素融入交通工具的外部设计中。endprint

2、旅游景观系统

按照“区域门票一体化,精品线路重推广,全域VI统一化”原则,威海市以主要景区和人员聚居地带动周边地区,以亲海的还文化、亲情的民宿带动区域整体的协调发展。设计区域三四条精品线路进行区域门票一体化,互相带动,共同发展。联合烟墩角等冬季客源较丰富的区域,实现大区域内共享旅游资源,联合带动相应。

3、旅游仙居系统构建

按照“民宿为重点,类型多样化”原则,依托威海市独有的海草房,进行开发胶东民宿居住形式,通过多方位投资构建设施齐全、档次齐全的新型民宿。同时结合着经济型酒店式的住宿形式,提升住宿设施的供给总量,满足不同需求的游客的需要。为了迎合自驾游的新的趋势,适度建设一些宿营地,将宁津打造成多层级多类型的仙居系统。

4、旅游乐购系统

按照“商品系列化、内容精品化、销售多渠道”原则,加大旅游商品研发力度,做大做精“海产系列”,做强做特“乡土系列”,做深做亮“民俗系列”,推出有地域性、纪念性和传统民俗商品性的一批旅游创意纪念品。同时拓宽网络及代理销售平台,多渠道的进行旅游产品的推广,形成产业链。

5、旅游欢娱系统

按照“民俗娱乐化、娱乐参与化”原则,一方面,由政府主导深入挖掘威海市的民俗文化,结合着民俗文化工作室将民俗文化活化,形成文化产业。同时依周边海上牧场进行大型实景演绎,将文化与胶东民俗融合,提升民俗的娱乐性。另一方面,策划一些可参与性的娱乐产品,使当地人们的生活体验成为游客参与的一部分,娱乐全员化。同事结合临海的优势,垂钓、赶海等传统项目优化保存。

6、旅游美食系统

按照“源头可追溯,地理标志化”原则,一是依托海洋资源特色,生态化养殖和个性化定制,开发海洋美食资源。二是依托民宿民俗为载体,开发农家大锅饭、胶东味,找回久违的家乡味。三是依托现代农业,发展源头可追溯的生态农业产品,做精品化高端的农副产品为依托的美食。

7、全面构建旅游智慧平台

“互联网+旅游”是硬件的产品与软件的服务的结合体。“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旅游+”的本质是服务。旅游APP就是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旅游产业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态势。

参考文献:

[1]李金早.开明开放开拓迎接中国“旅游 +”新时代[N].中国旅游报,2015.(8).

[2]宋子千.“旅游 +”提出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N].中国旅游报,2015.(9).

[3]厉新建,张棱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創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3):130-134.

资金来源:威海市市级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旅游+全域旅游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