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会均等

2017-09-10 07:11马倩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

马倩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而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民主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全世界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人最关心的。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常常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由于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实现教育机会均等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会不一样,中国只能在摸索中前进。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民主化;教育机会均等

一、问题的提出

国际社会竞争激烈,中国必须不断强大自己。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在国人纷纷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教育时,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也一一暴露。比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又比如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界人士,同时也是中国教育前进路途中的拦路虎。其中,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是教育领域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概念的界定

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阐述了“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它包括“消除歧视”和“消除不均等”两部分。“歧视”是指:“基于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观点、民族或社会出身、经济条件或家庭背景之上的任何差别,排斥、限制或给予某些人以优先权,其目的在于取消或减弱教养中的均等对待。”“不均等”是指:在某些地区之间和团体之间存在的、不是故意造成也不是因偏见形成的差别对待。[1]

杨东平教授认为: “教育机会均等包括三个不同的层面, 即起点平等、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这是对教育机会均等实现程度的区分,是对教育制度平等的一个由低到高的要求,代表了20世纪晚期以来教育机会的均等观,本文也非常认同这种提法。

三、教育机会均等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机会不均现状

1.宏观教育机会不均

宏观教育机会不均指的是由于地区、城乡、阶层和性别不同而带来的受正规教育的机会不均等。

东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差距悬殊,不仅师资力量等软件存在差距,教学硬件设施也存在明显差距。城乡教育一体化,这个口号一直在喊,却总也实现不了。阶层固化这一社会问题,虽然被察觉,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男女在受教育、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始终存在,无法消除。

2.微观教育机会不均

微观教育机会不均指的是同一学校或同一班级里,因学生的成绩、背景、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出现的不平等。

同在一个学校或班级学习,不同的同学也会有不同的待遇。好学生自然而然的坐在好的位置,成绩差一点的学生理所应当的被分配到差的位置,若遇到班容量大,则待遇更差。受老师喜欢的学生,往往会坐在好的、离老师近的位置,老师不太喜欢的学生,受到的关注少,在班里也处于相对偏离中心的位置。有的老师还会因为学生家庭富裕程度给予区别对待。

(二)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原因

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现象是社会发展不均衡在教育上的投射,这是必然的。具体来说,有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差异、有文化差异、有地理差异等,从内部来说,有教育制度、管理、观念、指导思想等因素。

1.教育机会不均的外部因素

(1)经济因素

从小的方面来说,一个家庭如果比较富裕,那么他们的孩子受到的教育肯定相对较好;从大的方面来说,如果一个地区比较富裕,那它才会有钱投入到教育事业,发展教育,提高本地区受教育水平。在当今的中国,优秀教育资源还属于稀缺资源,所以只能是由经济支配教育资源的分配,实现教育均等,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2)文化因素

文化传统影响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就是说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文化是教育资源的来源,深厚的文化积淀对于发展教育有极大促进;文化氛围作为一种无形的东西,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教育理念。

(3)家庭背景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也是直接影响教育的关键因素。家庭这个细胞虽小,却组成了这万千景象的繁复的社会,作用不可小觑。一个家庭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受教育程度。

2.教育内部条件

(1)资源配置失衡的局面仍未改变

中国的教育经费虽一直在增加,但还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较低,无法做到使每个人平等享受教育资源。在教育资源的配置过程中,政府起主导作用,中介机构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学校、学生、家长的诉求未得到充分重视。

(2)公共教育政策的精英价值取向

中國目前处于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也处于上升阶段,虽不断进步,却也存在一些弊端,精英价值取向深植于中国教育的土壤中,虽知道这一取向不利于教育均衡,但是这必经阶段,只能一步步改进。

(3)教育内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的“城市取向”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科书中,大部分内容是与城市息息相关,农村处于边缘位置,农村的孩子囿于眼界、经历等原因自然处于落后地位。更多的高等教育机会倾向于城市孩子,致使农村孩子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4)教育领域中的腐败行为加剧了教育机会不均

由于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仍属短缺资源,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教育需求,長期被认为是“一方净土”的教育,也受到社会腐败行为的侵污。同时在教育领域中部分引入市场机制、扩大学校自主权的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制约和监督,产生了不择手段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

四、解决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策略

综合上述我国基础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要促进基础教育的公平,要从经济、观念和体制三方面上进行改革。

(一)从经济上,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逐步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从根源上来看,是由经济发展不均衡引起的。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的环境,提高农民收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不均等问题。

(二)从观念上,要提高全民素质,转变思想观念、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的。

观念影响行为。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不均衡问题,就必须转变农村人的教育观念,改变他们的教育理念,使他们真正重视教育问题。

(三)从体制上,完善教育政策和体制,实现入学机会均等。

中国教育体制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行改进,而中国的教育政策也很不完善,需要进行补充和修改,我国教育部门应真正重视起来,为实现入学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均等努力。

总之,教育平等目标的真正实现仍然是任重而道远,仍然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希望我国的教育制度能够尽快完善,将教育平等的理想逐渐付诸实施。

参考文献:

[1] 马和民.高旭平.教育社会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 查尔斯.赫梅尔.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

[3] 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6] 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7] 吕世伦,文正邦主编.法哲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8] 参见[美]贝思·J·辛格.实用主义、权利和民主[M].王守昌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
关于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问题的调研
教育公平视角下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探讨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孝道”和“公平”观念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高中化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研究
比较中美教育公平,反思我国小升初择校问题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