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院士”崔崑: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模具钢

2017-09-11 12:13杨云帆
中国科技产业 2017年8期
关键词:模具钢高性能钢铁

◎ 本刊记者 杨云帆

“钢铁院士”崔崑: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模具钢

◎ 本刊记者 杨云帆

“钢铁院士”崔崑

山东济南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材料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材料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钢的合金化、夹杂物工程、高韧性金属陶瓷、激光熔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250 余篇,研究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新型模具钢,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

钢铁,号称新中国工业的脊梁。高性能特殊钢,又是托举一个国家钢铁工业水平的巨臂。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崔,一生矢志于祖国的钢铁材料事业,研究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新型模具钢,为我国特殊钢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报国是我的信仰”

“我们这一代人,是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报国是我的信仰。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经历过贫穷落后、百废待兴……我才更能体会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谈起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崔百感交集。

“之后我毕业留校任教、投身革命浪潮,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崔深情地说,“新中国的成立,让我立志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工业水平相当落后。高性能模具钢在我国是一片空白。国家不得不用大量外汇进口价格昂贵的模具。”崔说,“要知道,汽车、拖拉机、电器、仪表等产品的零件都需要用模具加工,而模具寿命的长短、质量的好坏,都与钢种的性能密切相关。”

“中国要有自己的模具钢种”

艰苦还不止在实验室。20世纪80年代,每当新钢种出产,年过花甲的崔便背着沉重的“铁砣砣”,搭火车赶往各生产单位试用。

“当时哪有什么飞机、高铁,能买到火车硬座就不错了,有时候站票就走了。我常常背着30多公斤的模具钢,往北京、洛阳、哈尔滨等地赶。为了少上厕所,我在车上都不敢喝水。”崔发出爽朗的笑声,“不过那时候我还不老,背几十斤东西没问题。”

十年三获国家发明奖

“要赠书是一件好事,但不能用公家的钱”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得到快速发展,重点钢铁企业已实现生产流程的现代化,钢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我国特殊钢生产已在数量上大体适应,品种也有长足的发展,多数品种在质量、性能上已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要,但是某些高端特殊钢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比,尚有一定差距。为便于广大从事钢材生产和使用的科技工作者了解当前国际上特殊钢的发展现状,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特殊钢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存在问题,尤其是着重阐明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钢的成分与其热处理特点、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工程应用,急需一部能够较全面反映近年特殊钢领域发展的书籍。针对上述问题,崔萌生了努力担当这一任务的念头。2006年下半年开始,他开始搜集有关资料并着手撰写,为集中精力工作,他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克服许多困难,2012年8月完成《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全书的写作,使我国有了一部自己的全面系统介绍特殊钢的专著。

专著出版后,学院和材料成形与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去看望崔,表示该书对学院和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意义重大,学院和重点实验室准备出资购买一些用于宣传和推介,考虑赠送一些在材料领域尤其是钢铁领域的单位。崔婉言谢绝,他说:“中央刚刚出台‘八项规定’,作为一名老党员应该严格遵守,要赠书是一件好事,但不能用公家的钱,我与出版社商量请他们优惠一点,我自己出钱买”。他坚持用自己的39000元,买了130套书。

猜你喜欢
模具钢高性能钢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钢铁侠”
扑面而来的“钢铁鸟”
直读光谱法测定热作模具钢中硫的不确定度评定
一款高性能BGO探测器的研发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国内热作模具钢发展现状与趋势
SATA推出全新高性能喷枪SATAjet 5000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