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的地域性改造策略研究

2017-09-11 09:32韦晓娟
山西建筑 2017年22期
关键词:桂林业态商业

林 森 韦晓娟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历史文化街区的地域性改造策略研究

林 森 韦晓娟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通过对桂林市东西巷的设计与改造的分析,探讨其文化延续与活力提升的方式与手段,并从形态和业态两方面提出了保护策略,对桂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

历史街区,东西巷,地域性,改造策略

0 引言

东西巷是桂林明清时遗留下的唯一的历史街巷,总占地面积约为2.94 hm2,空间尺度宜人,是桂林古历史风貌的观景区,这其中含有正阳街东巷,江南巷,兰井巷等桂林传统街巷。因此,东西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桂林的一张名片,是桂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一个城市构成的重要元素,一个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不仅仅在于其经济实力还包括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而对于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桂林而言,东西巷就是曾经光辉岁月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是桂林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发展,东西巷内的建筑损坏严重,基础设施和内部道路交通系统严重落后,巷子内部居民的生活质量长时间无法改善(见图1)。因此,当东西巷逐渐的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时,对其进行系统性的改造就变得十分的紧迫,而对于历史街区而言,改造并不是简单的修补或者重建,还关系到城市文脉的延续,街区功能的定位以及原住居民的搬迁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等诸多的问题,每一个细节都将关系到项目的进展以及对周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而本文将从地域性视角来解读东西巷的改造工程以及后期的维护和运作。

1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的原则与方法

1.1 文化遗产保护所遵循的宗旨与理念

历史文化街区属于一个城市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讲求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对其保护是一个不断扩展和再认识的过程。《雅典宪章》中明确指出“保存好代表某一时期的,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1963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威尼斯宪章》提出“必须把文物建筑所在的地段当作专门注意的对象。要保护他们的整体性,要保证用恰当的方式清理和展示他们。”[1]而在1987年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提出的《华盛顿宪章》,将历史古迹保护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提出了学术届目前通用的历史地段与历史城区的概念,认为环境是体现真实性的一部分。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陆续提出了“文化景观”和文化路线等新概念。

相对于国外,国内的理论发展要晚一些,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概念体系成熟的也相对晚一些。从最开始的文物建筑的保护,逐渐发展形成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古迹保护体系。而在2005年12月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第一次以正式的文件将“文化遗产”代替了过去常用的“文物古迹”。“适应了国际上文化遗产保护概念不断细化与拓展的趋势”。

这些概念和法律法规的成熟让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理念有了更多可行的方法,也拓宽了人们的思维,可以使人们尝试更多的可能性。能让人们对一座城市的一些历史的建筑,街道,群落进行系统的保护。

1.2 历史文化街区地域性保护与开发原则

“小规模、渐进式的是一种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一种理想模式”。符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实际需要,对东西巷的改造也是同样的可行。在渐进式原则下进行改造与保护的实践活动,有利于保持原有社会体现的稳定与长久发展,也有利于今后商业化的平稳介入,历史文化街区融入更多的商业元素虽然存在着将打破原有文化价值体现的风险,但是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为其原有场所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新恢复生机,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人们的视野,而在后期的运作若想继续保持繁荣则需要更多宏观上以及细节上的规划与管理。

首先,在保护和改造的过程中,要遵循着“修旧如旧”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对于街区要重点改造的地面铺装,道路中应考虑以青石作为主要材料,建筑的立面也应最大限度的还原其原本的状态,体现独有的地域特色,而街区的建筑布局和内部规划也要尽量与城市自身的整体风貌相协调,使历史文化街区成为每个城市独有的名片,而不是单纯乏味的商业开发与抄袭。其次,旧城区的改造应该是一种非激进式的方式,更强调一种自然生长,有机演进的过程。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项目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有红火的开展,但不乏大拆大建的情况,原有的建筑肌理与文化印迹随着改造而消失。正确的方法是在渐进式原则的指导下保留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而对损坏的建筑部位进行局部的修缮,所用的建筑材料也应该和原有的建筑材料相仿或者相近。在建筑结构或者建筑布局上也不应有太大变动,对于正在逐渐消失的结构和工艺需要着重的恢复。在“修旧如旧”原则的指导下进行东西巷小规模的,渐进式的更新和改造可以更好的协调整个区域的发展,由于受到相邻建筑空间环境的有利制约,使其可以很好的维持街区原有的格局和风貌。能更好的体现出“整体性和原真性”,不致让原有的历史文化信息在新一轮的改造中过快的消失[3]。再者,对于原住居民生活上的安置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应该在最大程度上让居民参与到社区的建设当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考虑将原住民尽量安置在原有的生活区域当中,使其成为历史街区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增加了原始区域的文化底蕴还有利于减少强制拆迁所带来的利益纠纷。

2 东西巷改造项目在空间和商业形态上的优化策略

2.1 空间形态发展策略

2.1.1 改造中的建筑空间修复问题

在建筑的处理上,要尊重历史建筑原有的肌理和结构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保护和修缮。在大的空间和环境中做到时代风格和建筑风格的统一,而在小的细节上却要有不同的变化,既要维护历史建筑和街区的原真性和整体性又能增加整个空间的趣味,使其内部的元素更加的多样化。比如东西巷内的“马启邦故居”(见图2),其民国时期的西洋式建筑风格和立面造型就完全不同于整个巷子清末时期的徽派建筑形态,但是作为巷子内部的重要的文物却需要重点保存和维护,在建筑色彩上也进行了很大的区分,这使东西巷拥有了更多可观赏的点既增加了内涵丰富了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空间的多样性,使整个东西巷在保护的同时得到发展。

2.1.2 增加公共设施及景观节点

东西巷作为一个现代文化历史街区的改造项目,必将是一个集商业、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因此,在重点改造东西巷建筑和空间形态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东西巷内的公共设施以及一些相应的景观小品,如在人员流动较多的区域设置符合东西巷主题的垃圾桶,在相对开敞的地段放置方便人们休息的座椅等。使之能最大限度的方便人们的行为活动,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来汇集更多的人气,从而实现在文化教育和商业发展上的双重效益。

2.1.3 拓展东西巷的保护途径

首先,东西巷保护的宗旨之一是意在保护东西巷原有的历史底蕴,在实际项目中也在开阔处保留了一块原始的地基遗存意在彰显其追根溯源的理念。但是这样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显得过于封闭和刻意,在强调交互设计和人本设计的时代,应该转换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真实历史的多维空间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二维平面上。

再者,类似想法也可以运用于东西巷附近的古城墙的开发与保护上,这样是否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两个历史空间割裂,让单纯的历史文化街区的再开发成为一个古城区区域的保护(见图3)。

最后,可以对该地区特有的生活特色,风味小吃,传统工艺和传统民俗活动等资源的利用,通过地域性文化的展示和交流,扩大东西巷的影响力。

2.2 业态发展策略

2.2.1 拓宽东西巷的业态分布

目前而言,东西巷内的业态分布不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内部的业态资源和形态风貌没有得到有效的结合,由于各种商业因素都处在“各自为政”的状态当中,而且商业类型的种类也相对欠缺。因此,在东西巷内部步行系统的基础上,发展与之相匹配的业态配置。

所以,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加业态的分布:1)业态的发展要以满足旅游消费为最终的目的,在保护的基础上与商业相结合,才是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的最终出路。2)在传统旅游商业的基础上发展文化产业,如:可以在东西巷内开设有特色的艺术创作工作室,画廊,美术展馆等相关营利性商业体系,提升东西巷的文化层次和消费品味,也能更好的增加巷内的人气。3)可以在东西巷的江南巷内开设一些年轻人所喜爱的商业场所,如:酒pubclub等吸引年轻人的业态配置,既增加区域内活力,也为整个东西巷的商业发展带来良性循环(见图4)[4]。

2.2.2 合理布置东西巷内的交通

由于历史文化街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东西巷内主要的交通方式应该以步行为主,但可在较为宽阔的地段适当允许如电动车之类的轻便交通工具通行。但是考虑到东西巷的地理位置在桂林市的中心区域,而现代城市的交通方式又以车行导向为主,所以要在出入口处规划出较为空旷的地区用于机动车停泊与周转,从而方便东西巷内部的交通疏导,营造出宜人的空间环境,促进其内部和周边的商业发展。

2.3 其他城市的历史商业街区的经验借鉴

东西巷是桂林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在全国范围内这种项目也并不少见。比如苏州的山塘街(如图5所示)和成都的宽窄巷子。与东西巷相比,山塘街注重在原来旧址上的修缮,强调“修旧如旧”的理念,在细节上也有更精确的把握。对街内的商业开发也更为成熟,不仅有古典的元素也有更加时尚的店面,在业态分布上更加的多样化。更为重要的是,山塘街在改造过程中保留了原先的原住民,并没有将他们迁出,而东西巷则将其原有的居民迁出。

从这一点上看来,无疑山塘街的运作手法更加的高明,因为这样更能保留古街区原有的风情,而东西巷则在这一点上显得生硬,老巷子内的居民都迁移出去,只是在外围保留了少数90年代入住的居民,使整个街区在文化底蕴的沉淀上略显不足。

3 结语

用探讨东西巷重新修缮的过程对实现历史文化街区更好的保护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可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催化出更多更好的举措去满足技术和文化两个层面的需要。“功能重组是为了激发街区的活力,空间维护是为了延续文化,空间重构则是为了适应功能重组的需求”。

东西巷的改造项目虽然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甚至有些是所谓的“败笔”。但是这并不影响修缮一新的东西巷在桂林市中的地位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毕竟,现阶段所有的改造项目都是商业和历史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时间与空间上的矛盾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但是即使是包括东西巷在内的已经完成了的类似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项目也不能抗拒时间所带来的巨大作用。而今后东西巷也将面临着利益各方相互权衡,互相妥协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1] 张志彬,张 琦,陶 韬.无锡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维护与重塑[J].现代城市研究,2010(8):90-92.

[2] 时湘斌,廖宇航,曾国惠,等.南宁历史文化街区整体风貌保护与更新策略[J].规划师,2015(2):86-89.

[3] 沈 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另类思考[A].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9.

[4] 高启新.温州历史文化街区的特性与有机更新路径[J].中国名城——城市文化资本,2015(2):73-78.

[5] 曾 峥,杨 静.中山市崇善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规划[J].规划师,2015(16):48-49.

[6] 洪善德.桂林市传统历史街巷保护路径研究[J].中国名城——名城保护案例与技术创新,2015(3):26-28.

A study on the regional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Lin Sen Wei Xiaojuan

(GuilinUniversityofTechnology,Guilin541004,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sign and renovation of Dongxi Lane of Guili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ays and means of promoting the cultural continuation and vital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tection strategy from the aspects of form and format, which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uil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historic district, Dongxi Lane, regionalism,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1009-6825(2017)22-0003-03

2017-05-25

林 森(1991- ),男,在读硕士

TU984.114

A

猜你喜欢
桂林业态商业
为新业态撑起“社保伞”势在必行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桂林行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商业前沿
乐!乘动车,看桂林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播客Podcast业态分析